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氣氛莊重而熱烈,毛澤東主席頒發命令狀,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朱德元帥 并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十大元帥由此確立。 十大元帥戰功赫赫,為中國的革命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之貢獻,他們既是開國元勛,也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在他們當中,有三位官至正國級。一位是排名第一的朱德元帥,一位是排名第三的林彪,還有一位是排名最后一位的葉劍英元帥。今天這篇文章主要介紹朱德元帥。 朱德,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朱德同志的入黨費了一番功夫和周折。 早在1922年的夏天,朱德就想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苦苦追尋與探索,積極追求進步,希望盡快找到黨組織,找到入黨的介紹人,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 朱德在上海找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陳獨秀,懷著滿腔的熱情,表達了自己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 陳獨秀給朱德潑了一盆冷水,說像你這樣的人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必須經過長期的考察。 要想加入中國共產黨,必須把工人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并為之奮斗犧牲,這樣才能入黨。 朱德當時的身份的確比較特殊。1909年考進云南陸軍講武堂,加入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參加過辛亥革命武裝起義和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戰爭。 1917年7月任滇軍旅長,在四川參加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的護法戰爭。 1921年春任云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等職。 所以我們看他的這個入黨前的經歷,他已經是國民黨的一個高官。 這也是當時陳獨秀為什么選擇拒絕他入黨的一個原因。因為他是國民黨黨員,所以當時就直接拒絕了他。 朱德感到痛苦與失望。于是決定選擇到法國去追尋自己的革命理想。 當時歐洲有一個旅歐少年中國共產黨,旅歐的中國勤工儉學生和華工創建的共產主義組織(旅法共產主義小組),朱德幾經周折跑到柏林,見了周恩來。 周恩來當時也并沒有立即答應,而是繼續考察他的入黨動機。 當朱德充分介紹了自己的身份、經歷及對共產黨的認識之后,周恩來才同意和張申府一起介紹朱德入黨。 1922年11月,經周恩來、張申府兩個人的介紹,他才加入中國共產黨。 如果不是周恩來,可能朱德入黨還要推遲很長時間。我們看朱德的入黨經歷,如果不是朱德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堅守自己的初心,意志不堅定的話可能就入不了黨。 但是朱德同志的入黨對于中國革命來說至關重要。朱德之后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他在南昌起義中最大的貢獻是為中國革命保留下了革命火種。 八一南昌起義 當時周恩來、賀龍等率領主力向潮州、汕頭進發。第9軍副軍長朱德率領第11軍25師和第9軍教導團共約3000多人,據守三河壩,掩護主力南下,主要負責殿后。 朱德率部隊從三河壩撤出后,遇到了從潮汕前線潰敗下來的200余人,得知主力部隊被敵人打散了。 到達江西天心圩時,許多重要將領離開了部隊,一些官兵紛紛離隊逃跑,認為沒有希望,部隊即將瓦解失敗,師團級軍事干部只剩下七十四團參謀長王爾琢、政治干部僅剩下陳毅。 這個時候朱德站了出來:“愿意繼續革命的跟我走,不愿意的可以回家,不勉強”。 他懇切地對大家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 他還說道:“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于成功了。 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 危急時刻,朱德挺身而出。要知道八一南昌起義時,朱德并不是主角。賀龍同志領導的二十軍,葉挺同志領導的十一軍,朱德領導的是非主力部隊。 起義前夕,朱德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以喝酒打牌拖住了朱培德部的兩個團長,這是他的主要任務。起義過程中,他負責在三河壩殿后,掩護主力部隊撤退。 他的這一番講話起到了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好似一盞明燈,給這支即將潰散的部隊指明了方向。陳毅力挺朱德的主張。 朱德將隊伍進行了紀律整頓,要求大家克服苦難,堅守使命。通過這次整頓,隊伍面貌煥然一新,使面臨瓦解的隊伍又重新振作起來。 去掉意志不堅定的和不愿意干的,留下的都是骨干和精華。他們不怕犧牲,勇敢作戰,在朱德的帶領下,繼續前進。 1927年10月,部隊到達江西大庾,朱德、陳毅再次進行整頓隊伍,撤銷了虛有其名的軍師建制,把剩下的800余人編成一個團。 加強了黨對軍隊的領導,重新登記黨團員,吸收新黨員入黨,成立黨支部,派遣黨員擔任連隊指導員。 這次整頓意義非同尋常,連隊在黨的指導下,有了組織性和紀律性,革命的斗志和欲望大大增強。 11月上旬,部隊來到湘粵贛交界處的崇義西南的上堡地區,部隊進行第三次整訓,重新確定了部隊的任務。 在打仗的同時還要發動農民,打土豪鬧革命,最主要的發動人民群眾,使部隊有了依靠和支撐。這就是“贛南三整”。 后來陳毅講,朱老總講了兩條綱領:第一,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第二,革命必須自愿。 這兩條綱領成為后來革命軍隊政治工作的基礎。800人的殘兵敗將變成了一堆可以燎原的“火種”。 朱德、陳毅等為黨和中國革命保存、培養了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這支部隊成為中國人民軍隊的核心。 1928年4月28日,這只部隊在江西礱市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成為中國革命熊熊火種。 在留下的這支隊伍中,后來涌現出數十位共和國將帥和高級指揮員。 天心圩整編的800余人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埋葬蔣家王朝的基本班底之一。 排列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排列十大元帥之三的林彪,排列十大元帥之六的陳毅,排列十大將之首的粟裕,還有其他的將軍不一一列舉,單從這點來說,朱德足以彪炳千秋。 譚震林參加了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早期斗爭,沒有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他曾說了句非常中肯的話。 他說“留在三河壩的那部分力量假如不能保持下來上了井岡山,而井岡山只有秋收暴動那一點力量便很難存在下去。 因為秋收暴動的主力是湖南的農軍和留洋的學生,戰斗力不行,軍事素質比較差。” 但是朱德同志很謙虛,高風亮節,從不居功自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957年8月1日《解放軍報》第一次正式介紹了南昌起義,其中提到的領導人的排名為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 征求朱德、周恩來等領導的意見,朱德說:“我不能排在前面,當時我的人馬主要做一些協調保障工作,作用不大,應排在葉挺將軍之后。” 實際上南昌起義之后的“贛南三整”起了關鍵作用,穩定了軍心,整肅了紀律,才有之后的朱毛會師。 井岡山會師 1957年朱德留下了詠誦朱毛會師的詩句。 “革命雄師會井岡,集中力量更堅強。紅軍領導提高后,五破圍攻固戰場。” 他和毛澤東指揮部隊多次戰勝國民黨軍的“進剿、會剿”,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粟裕同志說:“兩支鐵流匯合到了一起,從此形成紅軍主力,使我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的大旗舉得更高更牢。 它不僅是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不僅大大增強了井岡山的武裝力量和有力地推進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而且對推動紅軍隊伍的建設和中國革命戰爭的發展。 對以后建立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井岡山會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史上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粟裕:《激流歸大海》) 井岡山會師后,一大批優秀的工農紅軍指戰員,經歷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培養了革命意志,誕生了 朱德、彭德懷、林彪、陳毅、羅榮桓5位元帥。 粟裕、譚政、黃克誠3位大將; 鄧華、朱良才、李聚奎、楊至成、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陳士榘、陳伯鈞、趙爾陸、黃永勝、賴傳珠14位上將; 王輝球、王紫峰等20位中將; 王云霖、王耀南等12位少將。 還誕生了一大批的領導人。毛澤東、譚震林、滕代遠、何長工、曾志等人擔任了中央地方重要領導職務。 毛主席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寫道:“朱毛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的成立,加快了井岡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推動了井岡山的革命斗爭繼續向縱深發展,迅速取得了四至七月四個月的各項軍事勝利和群眾割據的發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先后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毛澤東側重決策,朱德側重戰場指揮,朱毛不分家,打了很多勝仗。 朱德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朱、周共同決策,朱德主管戰場指揮(第五次反圍剿由李德等三人團負責決策指揮,失敗)。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參加了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毛主席、朱老總、周總理 1935年10月5日,在四川理番縣卓木堡召開紅四方面軍高級干部會議,張國燾極力拉攏朱德,公然攻擊中央路線,宣布另立中央,自封為“主席”。要求朱德必須與毛澤東“劃清界限”。 宣布任命朱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對此,朱德義正辭嚴地表示, “你不能另起爐灶,你的做法我不贊成,我要接受黨中央的領導,不能當你封的那個委員、這個委員什么的。我按黨員規矩,保留意見,以個人名義做革命工作。” “天下紅軍是一家。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國和全世界都聞名。 要我這個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不論發生多大的事,都是紅軍內部問題,大家要冷靜,要找出解決辦法來,可不能叫蔣介石看我們的熱鬧! 徐向前曾說,“朱總司令的地位和分量,張國燾是掂量過的。沒有朱德的支持,他的中央也好,軍委也好,都成不了氣候。” 他還狂妄宣布開除毛澤東、周恩來、博古、張聞天等黨籍并通令緝捕。對于張國燾分裂黨的行徑,朱德做了堅決的斗爭。 對于張國燾的百般刁難,他泰然處之,冷靜處理。維護了黨中央、毛澤東的統一領導,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 陳毅對朱德元帥有過高度評價:“總司令度量很大,在我們黨內是有名的,在我們軍隊同志中,也是很少能比擬的。” 此后,為實現中央北上計劃,朱德多次向張國燾苦勸,最終促成了紅軍三大主力在陜北勝利會師。 毛澤東曾對陳毅說:朱德同志臨大節而不辱,紅軍之父這一崇高的稱號,朱老總當之無愧! 遵義會議上,朱德堅決擁護和力挺支持毛澤東出山,嚴肅批判了王明、博古的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 他在遵義會議上發言:“靠背教條指揮戰爭,沒有不失敗的!毛澤東同志從實際情況出發,創造和運用了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取得了前4次反圍剿的勝利。 朱總司令在開國大典上講話 事實證明,毛澤東同志具備指揮革命戰爭的杰出才能!所以,我也提議,讓毛澤東同志進入中央領導中來”。 朱德的話如黃鐘大呂,震撼人心,關鍵時刻他站在毛澤東這邊,大多數人都同意他的意見。 后來,朱德在回顧遵義會議這一偉大的歷史轉折時寫下了詩句: “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 抗日戰爭時期,朱德、周恩來同南京張沖、邵力子、康澤商討中共起草的《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他先后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后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主要貢獻是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陜甘寧邊區的封鎖。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了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945年9月,在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和劉少奇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進軍東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并致電毛澤東、周恩來,在得到復電同意后,立刻以中央名義電示全黨全軍遵照執行,并且充滿信心地指出,按此方針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 之后,人民軍隊進入東北后,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對奪取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194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為其六十歲生日祝壽, 毛澤東題詞:“人民的光榮”;劉少奇的題詞“朱總司令萬歲”; 周恩來題詞飽含感情:“親愛的總司令,朱德同志,你的六十大壽,是全黨的喜事,是中國人民的光榮。” 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后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1947年3月,同劉少奇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親臨前線指導作戰,指導清風店、石家莊戰役取得了勝利,殲敵2.4萬余人,勝利解放了石家莊,開創對大中城市進行攻堅戰的先例。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解放軍攻克華北重鎮石家莊。戰后,朱德親自總結了攻堅戰的經驗,并欣然提筆寫下了這首《七律·攻克石門》。 石門封鎖太行山,勇士掀開指顧間。 盡滅全師收重鎮,不教胡馬返秦關。 攻堅戰術開新面,久困人民動笑顏。 我黨英雄真輩出,從茲不慮鬢毛斑。 之后,朱德、周恩來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對蔣家王朝完成了致命一擊。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消滅國民黨軍合計共154萬余人。 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朱德總司令作為毛主席的重要助手,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時,朱德已是63歲高齡,他不顧年事已高,在黨、國家、軍隊的重要工作崗位上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國防現代化方面,他注重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與自己的獨創相結合,闖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軍情的現代化國防之路。親自抓了空軍、海軍、陸軍、裝甲兵、炮兵等兵種的組建工作。 朱老總檢閱部隊 建國初期他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為加強執政黨建設,維護黨的權威,保持黨組織紀律性和規矩性,做了基礎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之后,他擔任全國人大委員長,1959年至1976年,他連任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職務,探索國家政權機構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經常到實地調查研究,對發展工業、農業、商業等項事業,都提出過不少中肯的意見和重要的主張。對于經濟建設中左的錯誤,提出糾正意見。 第七次黨代會產生六大書記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陳云,朱德是其中之一。 第八次黨代會中央政治局常委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林彪、陶鑄、陳伯達、康生、李富春,朱德位列其中。 第九次黨代會中央政治局常委有毛澤東、林彪、周恩來、康生、陳伯達。由于林彪、四人幫的排擠,朱德同志不在政治局委員名單之中。 第十次黨代會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有:毛澤東、王洪文、葉劍英、朱德、李德生、張春橋、周恩來、康生、董必武、鄧小平、華國鋒,朱德在列。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波瀾壯闊的一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是國家的領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他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是正國級領導人。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他, “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