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深小學老師:“孩子聰不聰明,一般都是通過上課看出來。有的孩子,你講一個知識點,他一聽就懂,一點就透,無論怎么變花樣,都能理解透徹。而有的孩子,學會了但不會運用,需要大量的練習才可以。還有一部分孩子,可能講了很多遍都搞不清楚。所以,我認為對于普通孩子來講,需要靠努力,對于學霸孩子來說,就是天賦”。
家長沉思:自己的孩子屬于天賦型選手,還是后天努力型?
天賦在某百科的解釋是指天資、天分,是與生俱來,受于天的。而努力,是在不具備任何天賦的基礎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兩者相比,似乎天賦型的人在學習、生活中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喜歡。
是啊,有天賦的人一點就懂,可以為他人省去很多時間與精力。但,真的天賦比努力更重要嗎?

初中課本中有一篇文章【傷仲永】,講述了極具天賦的方仲永,是如何在不努力的結果下變成普通人的故事。雖然不努力并不是仲永個人所為,但這個故事證明,僅僅擁有天賦,并不能成為一個人未來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鋼琴家郎朗從小生活在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2歲時看【貓和老鼠】體內的“鋼琴之魂”被激活,無師自通的在家里的立式鋼琴上彈出來基本旋律;3歲時,開始正式拜師學藝;從5歲開始就在各種比賽中獲獎,并且往往都是第一名;17歲在美國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世紀慶典明星音樂會,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大獲好評,從此開始了他的音樂演奏生涯。

他就是那種人們驚嘆的天賦異稟的天才,好像輕輕松松就達到了別人望塵莫及的地位。但我們看到他們令人矚目的成就時,卻忽略了一路走來他除了天賦以外努力的成分。

郎朗父親從兩歲多發現兒子的天賦,就開始一路陪他學習鋼琴。父親對郎朗的教育非常嚴厲,近乎殘忍的地步。為了讓郎朗靜下心來學習鋼琴,父親時不時就會揮起鞋底。年幼時的長時間練習里,郎朗沒少挨父親的打。
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擁有天賦的人能夠獲得成就,是因為他們付出的努力也足夠多。
作家格拉德維爾在【異類】中提到: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所以,天賦和努力兩者相比,并沒有誰比誰更高一籌。換句話說,如果有天賦不能努力,不會獲得成功,如果沒天賦一味的努力,成就也是平平,兩者缺一不可。
在大家思考孩子是天賦型還是努力型的時候,有人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孩子有天賦,又努力,結果學習成績還是上不去”?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也是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事實上,除了天賦與努力,那些學霸們的成功因素,可歸結為兩類:學習習慣與思維習慣。
郎朗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并不只是靠天賦與努力,還有嚴格執行的學習習慣。他兒時每天除了正常的上下學、寫作業以外,還需要每天練習鋼琴將近6個小時。很多年一直堅持這樣的習慣,所以他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這是美國最著名的音樂學院之一,每年錄取人數僅160人左右。
郎朗在美國柯蒂斯這所人才濟濟的音樂學院,依舊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在學校練琴使得學校破例延長琴房開放時間。他有如此成就,并不只是依賴于專業成績,文化課成績同樣優秀。
朗朗的恩師,著名鋼琴家朱雅芬說:“文化課不好,鋼琴能學好才怪。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化修養與文化基礎,才能理解古典音樂的背景、風格與內涵”。
在大家固有的認知里,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一般都是高智商,頭頂上有光環,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他們跟我們也一樣是普通的人,只是有更堅定的目標,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抓手。
《等你在北大清華》這本書從學生的學習方法、奮斗經歷以及激揚的青春等多角度剖析,高考強者的取勝法寶。
書中有各省的高考狀元案例,他們的學習方法以及經歷,能帶給讀者更多啟迪。無論你是還沒進入高考門檻的初中生,還是已經踏入高中校門的高中生,都能獲益匪淺。
一套書兩冊,學霸的看家本領,都躍然紙上,性價比很高了!
卡羅爾·德偉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告訴我們:你與牛人的差距,在于思維模式的不同。
人的思維習慣一般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也就是僵化型思維。擁有這種思維的人,他們的智商、才能都是固定的。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會用慣有的思維方法去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會沮喪,表示放棄。因此這類型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平,面對學習中出現的難題,不會去自動解決問題。工作以后,也常常愿意待在舒適區,掙固定的工資。
成長型思維,與前者剛好相反。他們認為失敗與困難都是正常現象,喜歡主動學習,研究解決方法。遇到的問題,善于解決,且還能開拓出新的思路,解題方法。這類型的人,他們是屬于終身學習者,學習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而學霸們就是這樣的思維。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可塑性是可以持續終生的,也就是說,好的思維習慣對人一生有效。
所以,不要在意天賦重要,還是后天的努力重要,而是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與思維習慣,如此才是成為學霸的關鍵因素。
愛迪生說:天才是99%的汗水+1%的靈感。但認真去想,會發現天才所具備的條件遠不止此。就拿愛迪生本人來說,如果他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習慣,又如何成為偉大的發明家,你覺得對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