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二位姓氏,在江浙和東北地區有一定的影響。當今金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35%,總人口大約在467萬。 金的名義金,泛指金屬,青金為鉛,白金為銀,赤金為銅,黑金為鐵,黃金為金等。黃金為金屬中最上等者,故金特指黃金。它久埋地下也不會生銹。上百次的熔煉也不消耗,重量不會減輕。順從人意變更成器,雖屢經改易而無傷。金為五行之一,配五方,屬西方。金的甲骨文有兩種,一種上邊是古文今字,下邊是火字,左邊有兩點,表示以火熔煉中,銅液的流出。另一種上邊是古文今字,下邊是土字,左邊有兩點,表示金子出在沙土之中。左邊的兩點均表示銅錠。 不論是銅還是黃金,在古代社會都能作貨幣,代表權力。金氏族的產生應與此有關。 金姓起源金氏始祖:少昊 金氏始祖——少昊 金姓的起源與演變主要有二: 一、出自金天氏 黃帝之子元枵,亦作玄囂,即少昊(少皞),是黃帝與方雷氏所生之子,名摯,初號青陽氏,己姓。少昊繼承黃帝之帝位,以五行之首金統治天下,世稱其有金德,故號金天氏,改為嬴姓,為東夷族聯盟的首領。在窮桑登基,后徙居曲阜,今山東曲阜市。少昊登基之時,正值鳳鳥飛臨,人謂之祥瑞,遂以鳥為圖騰,世稱鳥官,以鳥名命官。其后裔中有以其號為氏,遂有金氏。雖經歷了堯、舜、夏、商朝,金氏中沒有顯赫者。直到戰國后期,周慎靚王時大夫金投為首次亮相的金天氏后裔。金天氏之金姓的歷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 二、出自姬姓 五代時吳越的劉姓原為漢高祖賜項伯之姓,項伯與西楚霸王項羽是同族,為西周初分封的姬姓項國之后裔。五代時吳越國帝王錢镠,因镠與劉同音,故下詔避諱,項伯后裔的劉姓以錢镠名之部首金為姓,吳越滅后,一部分金姓改復為劉姓,未改的遂成為今東南地區金姓主體。姬姓金氏的歷史有1100余年。 外族基因融入 外族血液融入金姓比融入其他姓氏要早,且外族改姓金,事實上成為組成當代漢族金姓的主要成分。首要的外族是匈奴,西漢初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降漢,因休屠人有以銅鑄作金人(佛像)來祭天主之習俗,漢武帝遂賜姓金氏,拜侍中,封秺侯。金氏一門侍漢室以忠誠孝節著稱,七世為侍中。金與張、許、史三姓成為西漢初的四大貴族,其子孫成為河南京兆和安徽休寧的金氏望族。而居于甘肅隴西的休屠族也多以金為氏。 東晉末陜西榆林地區的羌族有金姓大族,后來形成當地的上郡金氏望族。三國東吳的江西山越族有金姓大族,在安徽形成著名丹陽金氏望族。隋唐時期,新羅國即今朝鮮的國王姓金,與中原頻繁接觸,屢派使節朝貢,凡留中原者均以金為氏,尤其在唐朝,有金真平者內附高祖,累世封王宿衛,子孫昌盛。北宋金國的女真族也有金姓,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中六姓之一為金姓,明朝皇帝多次賜金姓與蒙古貴族,清朝的滿洲八旗也有金姓,特別是滿洲八旗的金佳氏全氏族、愛新覺羅氏一部集體改姓金氏,擴大了北方地區的金姓數量。以上的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很快被同化為漢族。 金姓分布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金姓人口由44萬增到467萬,增長了10倍多,金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國人口的平均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金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吉林三省,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35.2%,其次分布于遼寧、安徽、黑龍江、湖北、河南、上海,這六省市大約又占金姓人口的32.9%。浙江為當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金姓總人口的18.7%。全國形成了東南蘇浙滬皖、東北三省二塊金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金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別,主要的流動是向西和向北的回遷十分強勁。 金姓血型金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 O型占31.9%,A型占28.4%,B型占30.2%,AB型占9.5%。 金姓名人金日磾 金日磾(前134年―前86年),字翁叔,原是休屠王太子,后兵敗被霍去病俘獲。漢武帝賜其姓為金。西漢時期匈奴族政治家。漢武帝去世后,昭帝即位,他擔起了輔佐少主的重任,鞠躬盡瘁,死后被封為敬侯。金日磾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少數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孫后代因忠孝顯名,七世不衰,歷130多年,為鞏固西漢政權,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農 金農(1687年—1763年),字壽門、司農等,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等,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金農博學多才,工于詩文書畫,并精于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漆書”,兼有楷、隸體勢。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主要作品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等。其學問淵博、見識廣博、書法功力深厚,終成一代名家。 金岳霖 金岳霖(1895年—1984年),字龍蓀。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中國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被譽為“中國哲學界第一人”。金岳霖把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合,建立了獨特的哲學體系,創辦了清華大學哲學系,著有《論道》《邏輯》和《知識論》,曾獲最佳學術著作評選二等獎。 金姓傳統文化郡望和堂號:金姓的郡望主要有渤海、彭城、丹陽、上郡等。金姓的堂號除了與郡望同名外,主要有麗澤堂號。“麗澤”堂號典出宋末元初的金履祥。金履祥,湖北浠水人,少年懷經世之志,青壯知濂洛之學,遂窮究濂洛之理義,成為一代名儒。宋帝詔他任史館編修,沒到任南宋滅亡了,遂隱居著書,晚年講學于麗澤書院,時稱仁山先生。 金姓的重要楹聯有五副: 仁山理學;翁叔勛員。 醉鄉作記;廬墓生光。 王母曾稱西母;女仙亦號金仙。 銀章受卷,文靖溫裕有容;玉冊載勛,武毅功名為烈。 德業文章,百善之端惟孝;風霜雨露,四時之感在心。 家訓格言:金氏家訓首推清朝金甡的《家誡詩》。金甡,浙江杭州人,乾隆年間狀元,多年為皇子皇孫們講課,深得敬重,官至禮部侍郎。平時以廉儉方正著稱。他身為儒者,尤重禮教,融己治家之心得,凡對終身有益又可行的道理作為家誡,諄諄教育子孫。他認為“立身惟樹德,大本在倫常”,忠孝為首要。告誡子孫們:“讀書期致用,一言可終身”,“富貴非吾愿,未易語流俗”,“失身在不密,疏脫惟禍梯”,“口腹養小人,君子遠庖廚”等警句。主張正蒙養,躬勤儉,嚴馭下,節飲食。力戒剛愎自用、自恃文才、讒說驕焰、女色淫亂等行為。 |
|
來自: 茂林之家 > 《姓氏/望族/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