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進入尾聲,國產劇市場依然熱烈,各大視頻平臺的自制劇、獨播劇霸榜熱搜。 回顧今年,國產劇大盤量降質升的趨勢愈發明顯。主要體現在備案數量下降、平均集數下降、短劇爆款概率提升等多個方面。受政策對國產劇的嚴格把控及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廣電總局國產劇備案數量僅為688部,與去年的905部相比下降24%,這意味著低產能也將被市場淘汰。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長視頻平臺穩定格局的形成,各個平臺對視頻內容的布局也從過去幾年的鋪量階段過渡到精品化階段。其中騰訊視頻表現最優,根據藝恩發布的《2020年國產劇集市場研究報告》中顯示,2020年播映指數TOP30劇集中騰訊視頻19部引領市場,并且以2部獨播劇和1部聯播劇包攬前三甲。 題材方面,女性議題霸屏、精品懸疑劇頻出、甜寵劇上演反套路,均說明國產劇創作又邁入了全新的階段。2020年的國劇市場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大盤持續量降質升 短劇化趨勢顯著 因市場需求及大環境的變化難以估摸,出品方及制作方對項目的開發也更加謹慎,開始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劇集質量的提升上。近年來網劇頻出爆款,從量到質實現飛躍式提升。2020年上線的410部劇集中,有300部為網劇,比2019年多61部,占比超7成。這說明互聯網用戶Z世代正在崛起,年輕化是劇集的必然趨勢。 另外,電視劇投資規模雖從去年的96億下降為今年的92億,網劇卻從174億攀升至205億,國產劇投資規模整體提升27億。電視劇版權交易額也從去年的297億升至今年的321億。這意味著網劇的含金量也在持續走高。 根據Vlinkage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劇集網播指數Top20數量覆蓋方面表現最佳的為騰訊視頻,熱劇數量達到13部。《三十而已》《安家》《有翡》三部騰訊視頻網絡獨播劇包攬前三甲,播放指數都在90以上。愛奇藝、優酷則緊隨其后。 精品趨勢也催化了大量20集以內的短劇誕生。一方面,整體成本的壓縮和單集成本的提升,更有利于提升作品的精品程度。另一方面,在移動網絡時代,主流用戶對短劇的需求度也往往大于長劇。加之廣電總局號召鼓勵30集以內的劇集創作,各大視頻平臺也紛紛響應。 2020年,播出劇集單劇集數從去年的31.2集下降到今年的29.5集,備案劇集的集數從38集下降到35.2。30集及以內劇集中網劇占比95%,去年則為90.9%。 短劇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以懸疑劇為主,比如18集的《龍嶺迷窟》、16集的《摩天大樓》、12集的《沉默的真相》等。這是因為懸疑短劇普遍有著更緊湊的節奏,增強了該類型劇集原有的緊張感與刺激感,更受關注和歡迎。2020年,懸疑網劇平均集數從26.1集減至22集。 市場對劇集質量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數量,這也體現在了作品的口碑上。今年,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國產劇共69部,比去年增加16部,其中,評分最高的為9.3分的獻禮劇《大江大河2》。此外,豆瓣7分+的網劇數量也同比提升了41%,《穿越火線》《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龍嶺迷窟》等劇憑借創新題材、精良制作獲得不俗的市場評價。 可以看到的是,網劇的精品化、專業化之路仍在不斷前行。尤其是在2020年,越來越多如正午陽光等一類的大制作班底,周迅、黃曉明等一線電影演員也紛紛“觸網”,均說明網劇市場為一片藍海。 “她題材”霸屏 懸疑劇爆款頻出 當然,隨著網劇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明星效應、IP效應也不再是僅有的重量級爆款元素。為了緊跟市場的審美需求、促進劇集行業的穩步發展,2020年的頭部國產劇紛紛避開了同質化、低齡化、陳舊化的內容,創新、反套路、類型化成為了今年國產劇市場的關鍵詞。 藝恩數據顯示,2020年國產劇的四大類型為愛情、古裝、劇情、懸疑,共分割了73%的劇集市場。頭部劇中IP劇占比64%,在播映指數TOP10的 IP劇集中,騰訊視頻以《安家》《清平樂》《龍嶺迷窟》等劇占據6個席位,涉獵都市、古裝、懸疑、愛情、女性等多個題材。 2020國產劇集中,言情劇占比23%,穩居國劇題材TOP1。2020年共有133部甜寵劇上線,其中上線甜寵網劇占播出網劇總量的44%。這主要是因為甜寵劇享有輕體量、小成本、市場回報速度快等優勢,長期以來都是平臺重點布局的題材之一。但如今的甜寵劇早已不再是瑪麗蘇+傻白甜的配置。 以騰訊視頻熱播的《傳聞中的陳芊芊》和《我,喜歡你》為例,前者以反套路設定與兩性話題,為觀眾提供全新的想象空間。《我,喜歡你》則講述了毒舌女廚師和吃貨總裁的故事,結合了戀愛和美食元素,營造更強的情感沖擊。除偶像、青春、校園等甜寵劇外,2020年甜寵劇還拓展至職場、家庭、醫務等多元現實題材領域。 劇情類劇集領域,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占比8成引領衛視劇場。女性、革命、職場、家庭等聚焦于社會現實問題的題材出現頻率較高。其中,騰訊視頻聯動衛視劇場《三十而已》《安家》等7部優質劇集領銜現實主義題材劇市場。同時,在今年特殊的社會環境背景下,《在一起》《綠水青山帶笑顏》《隱秘而偉大》等抗疫、扶貧、抗戰劇也成為最受衛視青睞的劇集類型。 懸疑題材劇集的占比從12% 升至15%,漸成國產劇重要類型。隨著懸疑劇的數量逐漸增多,類型及元素也開始走向多元化、垂直化。刑偵、犯罪、偵探為今年懸疑網劇的三大熱門題材。典型如憑借爬山梗、小白船梗強勢出圈的《隱秘的角落》,犯罪+情感題材的《陽光之下》,懸疑+探險題材的《龍嶺迷窟》等劇。 古裝劇占比則從去年的11%升至今年的20%,且當中不乏市場表現不俗的作品,比如進入2020劇集網絡播放指數Top20行列的《有翡》《狼殿下》《三生三世枕上書》《琉璃》等。其中《有翡》融合了古裝、女性、武俠等元素,再現刀光劍影的熱血江湖世界,令觀眾神往;《三生三世枕上書》則因東華帝君和白鳳九的愛恨糾葛,在年初掀起全民追劇熱潮。 除大類題材之外,今年國產劇最明顯的現象無疑是“她題材”的爆發。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女性意識的覺醒愈發顯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需要情感共鳴及發聲的渠道。而“她題材”恰恰滿足了女性的情感需求,并為之做出正向的引導。 其中,甜寵劇因受眾多為女性,所以敘事上也普遍從女性視角切入。不過今年的《傳聞中的陳芊芊》《暖暖,請多指教》等甜寵劇更強調女性的獨立人格。 現實題材劇集也開始傾向于女性視角,比如在騰訊視頻和東方衛視播出、從30+女性視角切入的《三十而已》在播出期間全網熱搜突破700+個,單日最高網絡播放量突破3.72億。品質網劇《不完美的她》聚焦于獨立女性,講述了關于希望與救贖的故事。 懸疑題材同樣出現了一批優質的“她懸疑”網劇,如折射女性生存困境的《摩天大樓》,其受眾82%為女性。圍繞職場女強人展開的都市懸疑劇《白色月光》也在從全新的視角探索女性議題。 整體來看,市場對劇集的精品度、創新度要求較高,僅停留在娛樂表層的劇集已經難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情感共鳴、價值觀共鳴、敘事方式等深層元素,更左右著作品的影響范圍及程度。當精品成為主流趨勢,國產劇的價值也將被重新定義。 騰訊視頻6成領跑頭部內容市場 視頻平臺齊發力 2020年,獨播劇占比依然重大,Vlinkage數據顯示,網絡上新劇集69%以獨播方式播出。對于視頻平臺而言,獨播劇為圈粉、引流、提升月活的殺手锏,同時也有益于培育品牌價值。因此,自制劇、獨播劇始終為長視頻平臺的重點布局對象。 《十日游戲》《沉默的真相》等多部精品短劇塑造品牌價值,也吸引了眾多品牌方的青睞,更成為了愛奇藝的標志性廠牌;由芒果TV網絡獨播的兩部都市青春劇《以家人之名》和《下一站是幸福》也同樣吸引大量觀眾充會員。 獨播劇影響力最高的還當屬騰訊視頻,《三十而已》《安家》《清平樂》等5部獨播劇引領頭部獨播市場,無論是作品的熱度量級還是數量分布,均顯現出明顯的優勢,可見騰訊視頻對爆款作品的運營實力。 除獨播劇之外,騰訊視頻的聯播網劇數量也位列首位。今年共31部聯播網劇中,騰訊視頻占比65%。其中,《我是余歡水》由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聯播,《古董局中局2》由騰訊視頻、愛奇藝聯播。 數據顯示,聯播網劇數量逐年增多。這主要是由內容版權費、運營費等各方面成本的增加,以及劇集備案總量的減少導致平臺儲備量下降等原因所造成。聯播劇可以有效緩解平臺的成本壓力及庫存壓力,平臺之間的內容置換將有效提升作品的曝光范圍,其競合關系也更有利于促進行業的長期發展。 結語 總結來看,2020年的劇集市場正在不斷地釋放出新的信號,覆蓋多元題材的頭部精品與圈層爆款持續涌現,而面向用戶的細分化需求,視頻平臺也在以充足的儲備保障劇集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以騰訊視頻為例,其公布的2021大劇片單既涵蓋《繁花》《掃黑風暴》《四十正好》《埃博拉前線》等多部現實力作,還有《千古玦塵》《斛珠夫人》《雪中悍刀行》等優質古裝劇、《三體》《云南蟲谷》等創新題材劇以及豐富的愛情題材劇。 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回歸到內容本身,以高品質、高價值為主要出發點,使得網劇呈現出了愈發強勁的生命力。與此同時,觀眾的審美標準及情感需求也在決定著內容題材的方向,與產業相輔相成。隨著Z世代用戶的崛起,對內容的要求愈發嚴苛,劇集市場將更大程度回歸于理性。 【四】鷹眼論壇·責編沙龍:優秀責編豈能只有李曉明與陸維? 【五】《鹿鼎記》:細分化時代下,劇集的創新表達嘗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