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52歲。2020年12月2日初診。右肩疼痛,活動受限四個月。患者四個月前右肩夜臥受涼后出現疼痛,持續性隱痛、脹痛,外展、抬舉、背伸均受限。得病一個月后采用針灸治療一周,病情稍好轉,兩天后又加重;貼麝香追風膏、萬通筋骨貼無效,每晚吃止痛藥后方可入睡。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緊而弦。 診斷:肩凝證(風寒閉阻經絡、氣血運行阻滯)。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擬方:柴胡桂枝湯合止痙散。柴胡16g、黃芩10g、半夏10g、生姜10g、黨參8g、炙甘草8g、桂枝12g、白芍12g、大棗12枚、片姜黃12g、全蟲3g、蜈蚣2條。5帖,水煎服。背痛大減,手舉自如,身轉靈活,胸脅舒暢。續服5劑,諸癥消失。 體會:臨床上,肩周炎是一個極其常見的疾病。從中醫對于此疾病的稱謂來看,也和臨床實際符合,發病年齡一般是50歲左右,按照中醫辨證多屬于風寒凝聚。一般情況下,女性患者比例遠高出男性患者,可能是女性的勞作負重更容易損傷到肩關節,比如家務、提菜籃子、抱小孩等。勞損和過度負重容易引發肩周炎,體質的下降和正常衰退也是一個重要原因。50歲左右的人群很多都有肩周炎發作導致疼痛功能障礙的經歷,輕度發作的,通過減輕肩的勞作負重和適當的肩關節功能鍛煉,外用熱敷等方法,一般都可以減緩癥狀而痊愈,自然痊愈的也不少,很多患者未經治療在2年內自然痊愈。臨床求治的患者,可能情況就沒有那么簡單了,最常見的是肩關節的功能障礙,活動到某一姿勢和角度,立即會出現嚴重的疼痛。在上舉、外展、曲肘后背等活動時,更容易出現癥狀,嚴重的一般的擠壓碰撞也會導致劇烈疼痛難耐,苦不堪言。另一個常見的癥狀是入夜疼痛難耐,特別是半夜酸冷疼痛,或者不經意的姿勢導致劇烈疼痛驚醒,無法睡眠。雖然在病因認識上,中西醫差別很大,但最終落實到治療上,中醫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中醫中藥對此病的療效明顯,可明顯縮短疼痛時間,防止關節粘連,復發率極低,無明顯藥物副作用等優勢。中醫治療思路是扶正祛邪,因勢利導,外散內疏。病程短者湯劑內服,病程長者散劑緩攻,均不失為良策。針灸在治療此病上有較強的優勢,對于病程長,局部粘連的患者,小針刀松解療效也很不錯。有些經驗穴如陽陵泉,病程短的患者,獨取陽陵泉或是條口穴等等,都可靠可行。 |
|
來自: liuqingxun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