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攝生,莫先固齒”,這句古話的意思是說,要保護好我們的身體,首先就是要保護好我們的牙齒,使我們的牙齒更牢固。 只有牙齒牢固了,才能夠很好地咀嚼食物進,使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好。所以牙齒保護工作是我們保護身體健康的基礎工作。 但是現在中醫和西醫對牙齒的保護有著不同的見解。尤其是你的牙齒松動之后,中醫和西醫的處理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選擇呢?今天就說一下。 西醫認為牙齒松動了,拔了牙,鑲上假牙。 因為西醫主要是從微觀的方面來看,西醫認為牙齒的問題,起源就是牙菌斑。 當牙菌斑和軟垢及食物殘渣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清潔不到位,就會形成牙結石,而牙結石會刺激牙齦導致出現炎癥。時間長了之后炎癥慢慢發展就會導致牙周慢性炎癥。表現就是最開始是口臭,到之后刷牙出血,再然后牙齦萎縮,直到牙齒松動甚至脫落了,在處理方法上如果牙齒松動比較嚴重的話,會建議將牙齒拔除,然后進行種植牙齒或者做牙冠。 中醫則認為保留牙齒為主,尋求根本。 中醫的看法就是我們牙齒的健康與我們人體的腎和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腎是我們的先天之本,而且中醫上有腎主骨,骨之余為齒的說法。這里把腎比作大樹的根,牙齒比作大樹的葉,樹的根部源源不斷的吸收營養,供給樹葉,身體才能正常運作,所以腎氣充足了,牙齒自然就牢固了。 此外,牙齒的健康是和胃是有關系,牙齦亦被稱為牙床,牙齦起著包裹牙齒根部的作用。在中醫上有“齦為胃之絡”的說法,而現在的人飲食無節制,容易上火著急,就很容易導致牙齦腫痛,所以平和胃氣抑制住胃火,可以很好的防止牙齦紅腫脹痛。 中醫和西醫對牙齒問題認知的出發點就不同。在處理方式上,自然也就不同。所以當我們牙齒出現了問題的時候,我們最好先選擇中醫的保守治療,進行牙齒的養護,在實在不行的情況下再去吸那里拔牙鑲上假牙,那么中醫是怎么預防和遏制牙齒問題的呢? 中醫的護養三個方法 由于牙齒和腎和胃是有著關系的,所以醫生給你三點建議,那么對于已經出現的牙齒松動,牙齒萎縮問題的人,更應該繼續保養了。 1、叩天鐘 古話“說朝朝空漱水,叩齒草堂間”,經常叩齒可以固養我們的腎氣,使牙齒更加的牢固。而叩齒又稱為叩天鐘,叩齒的方法是上下牙進行相互敲擊,力度要適中,時間最好在每天的早上起來和晚上睡覺之前。 2、二便固腎氣 在小便時不要說話,雙腳抓地,咬緊牙關,待小便完后再長出一口氣,這樣可以固攝腎氣,據說乾隆一生都保持著這樣的習慣,雖然他后宮佳麗三千,但是到了頤養之年,牙齒還特別的好。 3、使用草本刷牙。 宋朝就有使用中草藥草本刷牙的記載,可以解決很多的牙齒疾病,歷代有多個外用刷牙方,均是將多種草藥研磨成粉,晚上睡覺前擦拭在牙齦上,可以治療牙齦紅腫,急火牙痛,牙齒松動,牙黃口臭等問題。 解決牙齒的疾病,用中藥牙粉 在上世紀50年代牙膏產業迅速發展,因為牙膏使用方便,價格低廉,迅速的占領了整個市場。而效果比較好的中草藥牙粉就慢慢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牙齒疾病的患者現在越來越多,中草藥牙粉就開始逐漸的回歸,健康人士已經開始關注中草藥牙粉了。 牙不好,了解一下,中醫刷牙固齒方: 生活中,太多人飽受牙齒問題困擾。 第一,牙齦萎縮,牙齒松動 第二,牙齦出血 第三,牙痛 第四,牙結石,口臭 中醫重調養,使用中藥刷牙,以做到,“標本兼顧,牙好齒堅“。 如歷代“東桓牢牙散“、陳傳的“遺山牢牙散“等。清末,趙榮福所傳“立戶方牢牙散“,是較經典牢牙固齒方。方由8味中藥組成。選上藥生曬后,研磨為細粉,早晚揩齒(刷牙),2-3個月,牙齒牢固緊密,口香齒白。 1、戎 鹽——瀉熱涼血,入腎可固齒牢牙; 2、寒水石——清熱降火消腫,治齒衄(牙齦紅腫萎縮) 3、梅 片——散心盛有熱,解齒痛; 4、升 麻——升陽發表,止齒痛口瘡; 5、薄 荷——利口齒諸疾,口氣香潔; 6、羌 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7、女貞子——滋補肝腎,解牙齒松動; 8、旱蓮草——止血益陰,固齒烏須; 《黃帝內經素問》曰“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枯”。過了40歲,腎氣不足會致牙齒松動、牙齦紅腫萎縮、口臭上火等困擾。 我們可以將平時使用的牙膏換成中草藥牙粉,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刷牙不少于三分鐘,兩周后就能看到效果,自己制作牙粉比較麻煩,所以這里推薦這款。 凡人畏果,菩薩畏因,中醫一直在尋求解決疾病的根源問題,而且能夠從相和根中尋求到解決的方法,就像我們的牙齒問題,它的根源在于腎和胃,只有固養住腎氣,抑制住胃火,才可以強健牙齒。 ▌▌▌推薦同款立戶方牢牙散
|
|
來自: 彼案 > 《口舌牙喉苔白塞病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