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李碧華曾經在她的小說《胭脂扣》里面,講述過這樣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名妓如花和紈绔子弟十二少相愛,因為身份懸殊遭到家人反對。 十二少因此和家庭決裂,與如花開始了同居生活。身無長技的兩人最終山窮水盡,相約一起吞食鴉片,黃泉路上再續塵緣。 誰料如花毅然赴死,十二少卻在臨死前猛然反悔。 苦等情人不遇的如花,無奈之下重返人間,幾番周折才發現生死相約的愛人竟一直獨自茍活。 這樣陰陽兩隔的辜負和背叛,將感情虛無縹緲的面紗無情扯破,暴露出來的是人性中貪婪,懦弱和自私的底色。 是啊,無論是對生的眷戀,還是對死的恐懼,都是人類深植骨髓的本性。 如果不是情深意篤,試問能有幾人甘愿放棄生命,追隨另外一個人而去? 然而,1966年初秋凌晨,一個衣著優雅的婦人,卻在丈夫剛剛自盡不久后,尾隨其后,從容赴死。 這個用性命為“生死相許”做出注腳的女人,正是傅雷的妻子朱梅馥。 相愛容易相處難 1913年元宵節,白雪紛飛,臘梅飄香。上海南匯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粉雕玉琢的女嬰,取名朱梅福。 在那個女子少有機會讀書的年代,朱梅福被家人送進教會學校。 系統的教育下,她不僅熟稔地掌握了國文和英文,還學會了音樂和畫畫。 閑暇時坐在鋼琴邊,一曲貝多芬行云流水地從她十指間傾瀉而出。 和朱家是遠親的傅雷,經常在暑假登門拜訪。對于這個安靜美好的女孩,他心馳神往。 “她在偷偷地望我,因為好多次我無意中看她,她也正無意地看我,四目相融,又是癡癡一笑。” 在處女作《夢中》,傅雷描述了這份青澀懵懂,獨屬于少年人的愛戀。 在長輩的促成下,他們喜結良緣。婚后,傅雷為妻子改名為朱梅馥。 從此,這縷芬芳馥郁的梅香,浸潤了傅雷的余生。 如果說愛情的誕生只需要四目相對的癡纏,那么婚姻的維系則需要曠日持久的付出。 作為一個翻譯家,傅雷極其嚴苛,他為自己規定:每日進度不超過千字,細細爬梳之下,字字經得起推敲。 不被俗事攪擾的清靜書齋外,是朱梅馥日復一日的承擔。 料理家務,收集資料,謄抄稿子,照顧孩子,接待訪客…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她每天忙碌得像旋轉的陀螺。 對此,與傅雷夫婦熟識的楊絳給出了中肯的評價: “梅馥不僅是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沙龍里的漂亮夫人,她還是傅雷的秘書。如果沒有這樣的好后勤,好助手,傅雷的工作至少也得打三四成的折扣吧。”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朱梅馥涓涓細流般的付出,傅雷筆下的羅曼羅蘭,巴爾扎克和伏爾泰是否還會如此傳神? 除去日常的操勞,更令朱梅馥如履薄冰的,是傅雷一點就著的暴脾氣。 在《傅雷家書》開篇,傅雷曾歉疚地寫道:“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 此言非虛,年幼的傅聰時常遭受父親沒來由的打罵。 抓住頭往墻上撞,用蚊香盤砸鼻梁,都是傅雷盛怒之下的舉動。 盡管對這樣的做法極其不滿,朱梅馥卻能夠理解他暴躁的根源。 傅雷幼年喪父,幾個兄弟姐妹先后夭折。作為獨子,他被寡母視為唯一的希望,稍有懈怠,就會換來嚴厲的體罰。 這樣只有愁容,不聞笑聲的童年,將偏執和暴戾深深鐫刻在傅雷的性格里。 對于傅雷的才華,她發自內心地欣賞;對于他的缺點,她同樣以寬闊的胸襟包容。 在嚴父和愛子之間,溫柔敦厚的朱梅馥充當著滅火員的角色,每次都要搶在傅雷發火之前責備兒子,為的是擋住丈夫的怒氣。 事后,她不忘溫言告誡兒子:“克制自己,把我們家上代悲劇的烙印從此結束;而這個結束就要從你開始,才能不再遺留到后代上去。” 可見,朱梅馥并不是愚昧的賢妻良母,清醒與理智在她的心中從未缺席。 她的寬容,始于理解,終于自省。 相處容易相信難 相比傅雷疾風驟雨般的性情,最讓朱梅馥痛苦的還是丈夫過于泛濫的感情。 少了她的陪伴,他甚至無法專心工作。 這份坦蕩,令傅雷和成家榴多多少少有些無地自容。 多年后,她對傅雷的小兒子傅敏感嘆:“你媽媽人太好了,到最后我不得不離開。”
同生容易共死難 夫妻兩人,一個至剛,一個至柔。 然而天長日久的相處下來,朱梅馥這座低眉斂目的菩薩,竟然收服了傅雷這尊怒目金剛。 “啥事?”朱梅馥隔門而問。 “傅雷在家嗎?”門外的人用上海話問。 這樣輕松有趣的戲碼,在他們的生活中不時上演。 梅花與仙鶴,歷來都是比肩而立的皎皎君子。 順遂時,她注視著他閑庭信步;動蕩時,她為他帶來遮蔽與慰藉。 艱難的日子里,她陪伴他讀書練字,以內心的澄明,抵擋外界的風霜。 也許是冥冥中預感到了什么,朱梅馥對傅雷說:“為了不使你孤單,你走的時候,我也一定要跟去。” 這一天果然還是來了,傅雷夫婦照常吃完晚飯后,朱梅馥拜托給保姆兩件事:幫我借一件干凈的衣服,明天的菜少買一點。 之后,兩人寫下遺書,將身后事逐一安排妥當。 凌晨時分,傅雷自盡,朱梅馥緊隨其后。臨行前,她還不忘在地板上鋪上厚厚的棉被,以防自縊時踢倒的板凳驚醒樓下的鄰居。 生則相伴,死亦相隨。 這樣擲地有聲的誓言,她窮盡一生來詮釋。生死相隨的背后,是兩個高貴不羈的靈魂之間的默契與共識: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 這枝梅花凋零了,但清香不絕如縷,她以另一種姿態永遠盛放在時光的長河中。 斯人遠去,帶走了一個時代的風骨。 作者 | 沐光,在文字中與你相遇 主播 | 凡珂,電臺主播。個人微博:凡珂 圖片 | 網絡 |
|
來自: 亮哥eoim8x8y62 > 《新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