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他兒子的信件集成,信中有對他孩子事業上的鼓勵,讓孩子穩扎穩打的小建議,語氣平和而從容。 ![]() 從信上來看,傅雷是一位閱歷豐富、情感細膩、溫和慈愛的父親。只是,信中除了諄諄教導兒子如何為人處世和精進事業之外,還有對從前的愧悔,更提及了對自己太太的感激和愧疚。 傅雷作為一名父親,他究竟做錯了什么事,讓他在給孩子的信中屢次提及對他們母子的愧疚?他會什么會覺得他給孩子的父愛是遲來的愛,對于妻子和孩子為什么是贖罪?今天,我們就來探究探究這其中的原因。 翻譯天才,妥妥的學霸傅雷,1908年4月7日出生于江蘇南匯周浦鎮。幼年喪父,弟弟妹妹也相繼離世,母親由此只剩下了傅雷這一個孩子。 ![]() 母親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到了傅雷的身上。在傅雷特別小的時候就請了先生教傅雷識字念書,同時還學習法文。 傅雷的家境從前也是非常優渥的,只是父親去世后,日漸敗落,母親為了繼續供傅雷念書,將家產一件一件變賣。 傅雷一直以來都是十分聰慧的孩子,由于念書識字比較早,所以在學業上超出了同齡的孩子一大截。 ![]() 等到傅雷漸漸長大,它不僅學習了西方的的文化知識,更學習了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熟讀中國的古典名著。 傅雷的母親對傅雷自小家教甚嚴,要求傅雷門門課業都要非常優秀,認為“嚴師出高徒”,這樣傅雷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 民國時期,去藝術之都法國巴黎留學,是中國青年學生的夢想。傅雷成年之后,想要去法國留學,此時的傅家雖然不比之前寬裕,但母親很支持傅雷的決定。 ![]() 于是,1928年,傅雷拿著后來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嚴濟慈的信以及后來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振鐸幫助。1928年,進入法國貝蒂埃補習法語,在同年,考入了巴黎大學文學院,主修文藝理論。 在大學學習之余,傅雷還會去盧浮美術史學校和梭旁恩藝術講座進行旁聽。 與人外出結伴同游,傅雷意外的發掘了自己的翻譯天賦。他無意中看見《圣揚橋爾夫的傳說》這本書,于是便將他翻譯出來。 ![]() 他翻譯的《圣揚橋爾夫的傳說》這本書,刊登在了國內《華胥社文藝論集》上,獲得一片好評,傅雷也從此在翻譯之路上青云直上。 因為傅雷極高的翻譯天賦,他先后翻譯過法文作品有:巴爾扎克的《高老頭》、羅曼羅蘭的《托爾斯泰傳》、《貝多芬傳》、伏爾泰的《老實人》、秦納的《藝術哲學》。因為傅雷的翻譯精準有趣,漸漸地,在翻譯界聲名鵲起,闖出了一片天地。 ![]() 如此學識淵博、風華正茂的男青年,必然會招來多名異性的喜歡,與傅雷令人稱贊的事業相比,他的感情生活,可謂是處處留情。 處處留情,婚內不忠傅雷自小就熟讀四書五經,有長時間受到西方開放文化的熏陶,他喜歡的另一半是浪漫有趣的類型。 ![]() 他的第一個情人是一位成熟知性且又不失浪漫的法國美女——瑪德琳。兩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也很能聊得來,于是互生好感,迅速的墜入愛河當中。可傅雷沒有像情人瑪德琳坦白,他當時在國內已經有一樁婚約。 與他締結姻緣的是他的表妹朱梅馥,朱梅馥比傅雷小五歲,兩人自幼相識,是青梅竹馬。隨著兩人的長大,兩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兄妹之情轉為了懵懂的男女之愛。只是后來,傅雷要出國留學,才不得不暫時分開。 來到了法國的傅雷,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他遇到了浪漫熱情的瑪德琳之后,想與她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 對遠在祖國的表妹則托朋友捎回了解除婚約的信件。當時朋友覺得他與瑪德琳并不可能長久,于是便不忍心將信件交到朱梅馥的手中。 當時的中國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被夫家解除婚約,女孩子的名聲會受到很大影響,不過,彼時的傅雷正沉溺在瑪德琳帶給他的浪漫甜蜜里,哪里會考慮朱梅馥會因為他的舉動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呢。 也許傅雷的朋友看人看事真的很準,沒過多久,傅雷和瑪德琳就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分手了。 ![]() 他第一次在感情方面受到了打擊,又從朋友那里得知,與表妹解除婚約的信件并沒有被朋友捎回去,此時才想起表妹的好處來,對于信件沒有被捎回去心里還有一點小慶幸。 之后,傅雷收到母親要他回國與表妹完婚的消息。整理一番之后,傅雷離開法國,回到祖國與表妹朱梅馥完婚。 初婚的那幾年,朱梅馥為傅雷生下了三個孩子,傅雷的母親高興不已。可惜的是長子夭折,朱梅馥和傅雷從此只有次子傅聰和三子傅敏兩個孩子。 ![]() 此時的傅雷做了大學教師,工作之余也兼任著翻譯的工作。朱梅馥知書達理,又學過鋼琴,一邊帶著孩子、一邊幫丈夫整理冗長而雜亂的文稿 在丈夫因為工作上的事情煩躁的時候,還會撫琴安慰他。那段時間,兩人既甜蜜又幸福,家里常常蕩漾著孩子的笑聲,一派其樂融融。 可是在平靜了幾年之后,傅雷那顆躁動的心又不安分了,逐漸年長的傅雷在歲月的侵染下,多了幾分溫文儒雅的氣息,加上其本身就追求浪漫,在做大學老師的期間,藝術學院的一名女學生迷戀上了他,他也很喜歡年輕女孩子帶來的活力,于是兩人走在了一起。 ![]() 在家中為傅雷打理后方的朱梅馥在得知丈夫出軌之后,沒有去丈夫所在的學校大哭大鬧,而是找到了那名女學生,向其說明了傅雷的家庭情況。 那名女學生知道自己愛上了一名有婦之夫,又看著眼前的朱梅馥溫婉賢惠,面善心慈,她做不出拆散別人家庭的事,于是,跟傅雷提出了分手,遠走他鄉。 丈夫的外遇可以解決,可他們的婚姻呢?在得知丈夫出軌之后,人前故作堅強,可夜深人靜的時候,朱梅馥想到丈夫的背叛、別人對她的指指點點,也會暗自垂淚。 ![]() 可一想到兩個孩子不能沒有父母的愛護,她幾乎是耗盡了力氣、用盡了勇氣,才做出原諒丈夫的決定。 女作家張愛玲聽聞了傅雷婚內出軌的事情,氣憤至極,同為女人,同樣遭受了丈夫婚內出軌,她對朱梅馥深感同情。為此,張愛玲寫了一篇專門諷刺傅雷的小說,發表在了期刊上。 事后,傅雷也后知后覺自己愧對了妻子為這個家這么多年的付出,從此一心將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 對孩子的教育過于嚴苛,父子關系降至冰點,家信的溫暖,父子關系漸漸回溫 嚴父的教育方式無數父母都想著孩子的成就超越自己的成就,傅雷也是如此,他認為母親對他自小教育嚴格,他從不敢懈怠,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他希望他的孩子同他一樣或者比他更優秀。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他遵循了母親“嚴師出高徒”的策略。 ![]() 每個孩子的特點都不相同,潛力也不同,過于吹毛求疵,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傅雷的長子傅聰因為一直接受不了父親給其制定的過于嚴苛的教育方式,父子兩關系漸漸崩壞,因此,長大之后,去了英國發展,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更是為了逃離自己的父親。 次子傅敏雖然沒有像哥哥一樣,遠赴它國,但也不與父親經常來往,父子關系也是日漸冰冷。 年老的傅雷也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過錯。他年輕時,像只蝴蝶一樣,處處留情,根本沒有真正的和孩子們好好相處過,對于自己的妻子,他既感激也愧疚。 ![]() 于是,通過和孩子們之間一封封的家書往來,鼓勵孩子們上進,與孩子們交流想法,想要給孩子們補上缺失的父愛,以此方式來增進和孩子們的感情。 眼瞅著與孩子們的關系日益親近,他和妻子經歷過風風雨雨,也總算是平靜下來。卻不曾想,動亂年代的到來,他深受批判,身心遭受著巨大的折磨 為了次子的成長,起初,傅雷選擇了忍耐,后來,事情愈演愈烈,實在忍受不了的傅雷選擇了服毒自盡 ![]() 大概是那個時候真的是墮入了無盡深淵,朱梅馥,這個挺過無數次難關的女人,孩子們已經長大了,無需擔憂了,這一次,她選擇了與丈夫共赴黃泉。 人世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有,被迫選擇的也有,但無論是哪種方式,不要傷害真心對待自己的人。既然不愛,就趁早放手。 傅雷自幼缺少父母溫柔的呵護,才會不斷地尋求被愛,可是卻忘了回頭看看,愛其實就在身邊。 ![]() 當事業的成功無法填補內心地空白地時候,最終導致地是傷人又傷己。所以傅雷在給孩子們地信中說,他愧對妻子和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