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湘潭縣、衡山縣交界處插隊十多年,參加了無數次農民喬遷新居之勞,既熱鬧又隆重,并帶有幾分的神圣,其場面絲毫不亞于結婚、慶壽、生孩子等。 新居落成后的第二天,主人就要鄭重其事地翻閱日歷,選定搬家的吉日。頭腦里陳舊意識多一點者,還要花費那么幾塊錢,請當地有名望的風水先生搖頭晃腦地掐掐手指頭,以求萬無一失。選來擇去,無非是選擇個雙數之日,即公歷和農歷都是偶數,不到這個吉日,即使舊房再難以住下去了,一家大小也得咬咬牙耐著心性,一定要熬到“黃道吉日”搬遷。 搬家的前一天,主人家要宰豬羊、殺雞鴨,請廚師來烹制各種美味佳肴。這一天,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會自告奮勇前來幫忙,幫忙的人越多,主人家就越喜歡,這叫“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預示著主人家喬遷新居后一定會吉星高照,人丁興旺。 到了下午,主人又要張羅下一個內容,按開門七件事的順序和數量進行準備:兩捆柴禾、兩籮大米、四瓶食油、兩罐鹽、兩瓶醬油、兩瓶香醋、兩盒茶葉,同時還要將各種大小家什全部捆扎停當,并落實好挑、扛、抬、提的人選,到時各就各位,隨主人一同走。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些“搬運工”都得是夫妻雙雙,而那些喪偶者是不能來幫這個忙的。 上述一切活兒準備就緒后,主人和所有的幫忙者隨意進點晚餐,然后聚坐在一塊,靜靜地等待著搬家的良辰吉時來臨。搬家的時辰一律選擇在雞叫第二遍之后,即次日凌晨兩點左右。等到了這個時辰,主人便會神色嚴肅地大聲宣布:開始搬家!旋即一串串鞭炮聲開始響起來了,四五位端著扛鳥銃者會朝夜空連連鳴放著震耳欲聾的響銃,頓時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在這硝煙彌漫之中,主人會給全家老小、親戚朋友以及前來幫忙的人每人發給一只用干杉木皮捆扎而成的火把,并要他們同時點燃。完了后就迅速跑到這支隊伍的最前面,高舉著火把,率領蔚為壯觀的搬家隊伍緩緩地向新居走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黎明前搬家者,不論新居和舊居之間的距離遠近與否,搬家的隊伍都得故意繞過一座山、一壟田、一條河,這叫“有山有水,五谷豐登”。正因為如此,每每有搬家的場面,沿途的居民都會爭先恐后地駐足觀看。因此看上去,浩浩蕩蕩的搬家隊伍宛如一條長長的火龍在移動,十分的壯觀。平常那些與搬遷者有些交情的人家,大多會在這個時候特地迎上去,并燃放早已準備好了鞭炮,以表示迎接慶賀,而搬遷者這時也會躬身道謝。到了第二天,搬遷人家一定會派人送來一些好吃的給昨夜的迎接者,算是一種酬謝吧。 踏進新居后,各位幫忙者在主人的安排下,將自己所搬來的器具一一安置到各自的房間里。在一陣陣此起彼伏的吉祥祝福聲中,主人便開始叫廚師開飯,廚師將早已準備好了的美味佳肴一一端上桌子。接著,主人給每張桌子上捧上一壇自釀的米酒,請大家開懷暢飲,以示感謝。到了這個時候,大伙兒便可以無拘無束地猜拳行令,盡情吃喝,漸漸進入到高潮。就這樣一直要鬧騰到天大亮,光明終于來臨了,各位幫忙者才會踉蹌著告辭,跌撞著離開,而喬遷新居的大喜事這才算進入了尾聲。 據考證,這一鮮為人知的搬家習俗源于漢代,沿襲至今日,仍然呈師古不衰之勢。如今,一些日韓游客到南岳衡山一帶游玩時,沒準也會瞅機饒有興趣地加入這一搬家的行列,以親身體驗這一獨特的風土人情。 (作者:楊建明) |
|
來自: 昵稱7649670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