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歷史喜歡文學,有夢想有故事的公眾號,歡迎點擊上方”長夜守燈人“關注 朋友跟我討論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清平樂》,我沒看過。朋友說有一個宋朝福康公主趙徽柔和太監梁懷吉的愛情故事,特別讓人感動。一向較真的我,聽到故事差點炸毛了,心想這又是哪個“歷史發明家”創造的故事吧? 回家后,我翻閱了不少資料,卻驚奇地發現,除了趙徽柔這個名字是虛構的之外,其余居然都有跡可循。公主和太監的曠世畸戀,難道也是真的? 福康公主出生在寶元元年(1038年),是宋仁宗的女兒,生母為苗貴妃。和歷史上大多數女子一樣,正史并未記載她的名字,所以“趙徽柔”這幾個字,就是后人虛構的。就像歷史上只有羋八子,卻沒有羋月,即使后來羋八子成為大秦實際掌權人長達三十六年,史書也只叫她宣太后,卻依然沒有名字。 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仁慈皇帝,也是中國上少有的悲情皇帝,為什么悲情?因為他的十六個孩子,其中三個兒子十三個女兒,卻只有四個女兒活到成年。福康公主是宋仁宗的長女,并且健康成長,這讓多次遭受喪子喪女之痛的仁宗,對她的恩寵無以復加。 同樣是宋仁宗時期的官員江休復在他的歷史筆記《江鄰幾雜志》中記載:“南郊賞給,舊七百萬,今一千二百萬。官人俸,皇祐中四千貫,今一萬二千貫。合同司歲會,支左藏庫錢八、九萬貫,近歲至三十五、六萬貫。初令皇太子料錢千貫,無公主料錢例。”大意就是宋仁宗給了公主送豪宅,賞賜了數不清的錢,待遇和皇太子一樣,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宋仁宗沒有活下來的兒子,更不用談太子,所以這福康公主的待遇是全天下獨一份的。 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為二十歲的福康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禮,晉封福康公主為兗國公主。福康公主是宋朝第一個有冊封禮的公主。公主母苗貴妃母憑女貴,同年晉封為賢妃,三代特贈東宮三少官,這一般是給皇后或者太子生母的待遇。 福康公主作為女兒,對父親也很孝順,《宋史·公主傳》記載:“帝嘗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宋仁宗臥病,公主一直在身邊服侍,并且光腳向天祈禱,愿意用自己代替父親受難。也是出于福康公主的孝順,她去世后,宋神宗給公主的謚號是“莊孝”。 這父慈女孝寵愛無度的好日子,卻并沒有持續太久,那是因為宋仁宗還有一塊心病,這塊心病就是他的生母和生母家人。民間有“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宋仁宗就是故事中被換走的那個太子。歷史的真相當然沒有民間傳說那么荒誕離奇,但是宋仁宗確實是李宸妃的兒子,而且一直到李宸妃去世,這對母子都沒有相認。 李宸妃其實是宋真宗皇后劉娥(后來的劉太后)的侍女,被真宗寵幸,生下了真宗唯一存活的兒子(宋真宗六個兒子只活了這一個),但是她的地位實在太低(死前才冊封的宸妃),所以她的兒子由皇后劉氏撫養長大,宋仁宗繼位后也不知道真相。直到掌權多年劉太后去世,才有人告訴宋仁宗,自己的生母其實是李宸妃,而此時李宸妃已經故去多年。 宋仁宗追封母親為皇太后,又將母親弟弟李用和(本就在朝為官,是個難得的清官)為侍中,相當于宰相。即便如此,仁宗還是覺得自己虧欠母親一家太多,于是他又做了一個改變女兒一生命運的決定:慶歷七年(1047年),宋仁宗親自為愛女福康公主與李用和二兒子李瑋定下婚約,此時公主九歲,李瑋十三歲。福康公主二十歲冊封后,正式出嫁。 按照輩分,李瑋就是福康公主的叔叔。其實宋朝皇室并不介意這種錯輩的婚姻。宋太祖趙匡胤和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差了十二歲,兩家又多姻親關系,所以經常出現太祖家人比太宗家人要長一輩的情況。此時的皇帝是太宗一脈,為了“皇家顏面”,宋真宗開始就有了中國歷史上別出心裁的“升行”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公主出嫁后,駙馬升一輩,“皆以祖為父,以父為兄”,公主輩分和駙馬一樣,這樣公主和公公婆婆是平輩,不用侍奉。 輩分差并不會成為兩人感情的障礙,甚至婆媳關系都可以暫時忽略,因為不存在侍奉問題,但是歷史的真相是,這段看似風光無限的皇家婚姻,非常不幸福。 在宋代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的歷史筆記《涑水記聞》中說福康公主是“生而甚慧”,而駙馬李瑋則是“貌陋性樸,上以章懿太后故,命之尚公主”。公主聰慧美麗,而駙馬是個丑陋的老實人,完全是因為李宸妃的關系,才能和公主在一起。換一種表達就是,司馬光認為李瑋配不上公主,正好公主也是這樣認為的。“自始出降,常以庸視之”,自從出嫁開始,公主就一直看不起李瑋。 看不起自己丈夫的公主,卻喜歡和內侍在一起。內侍不是侍衛,而是太監。公主經常和自己出嫁的陪嫁太監在一起,這些內侍主要有梁懷吉和張承照二位,以梁懷吉為代表。《宋史·傅堯俞傳》還說這二人挑撥公主和駙馬的關系。 梁懷吉就是《清平樂》中福康公主真正喜歡的人。那么在歷史上,公主和這位梁懷吉是什么關系呢?史書說“梁懷吉等給事公主閣內,公主愛之”。公主愛之,是不是說公主愛上了太監?《清平樂》里就是這樣演的,我知道這也是很多朋友的好奇心所在。但是很遺憾,筆者認為這里的“愛”不是我們現在說的愛情。 按照筆者對古文的理解,古文里的愛字,多數用于長輩對晚輩的喜歡,對器物的喜愛,將領對士兵的愛護等,很少有說男女之間的情愛。如果真的是公主喜歡梁懷吉,應該說“公主悅之”。而且原文有一個很關鍵詞,梁懷吉后面有個“等”,就是梁懷吉等太監們,公主不可能愛上很多個太監吧?所以這里,應該只是說公主喜歡和太監們在一起玩。 雖然不是愛情,但是公主對以梁懷吉為代表的這群太監,確實非常在意,而且公主和夫家鬧出巨大的矛盾,也是因為這群太監。嘉祐五年(1060年),“公主嘗與懷吉等閑飲,楊氏窺之,公主怒,毆傷楊氏。”楊氏就是李瑋的母親,福康公主的婆婆。公主和太監們喝酒,婆婆偷看,大概是言語起了沖突,盛怒之下的公主把婆婆打了一頓。 打完婆婆后,滿心委屈又自知闖禍的福康公主連夜跑回宮中,卻不小心又捅了一個大婁子,因為皇城的門半夜為她打開了。宋朝皇城的宮門有著嚴苛的開關制度,宋仁宗因為女兒違反規定,被大臣們群起而攻之,福康公主也成為眾矢之的。 宋仁宗愛女心切,并不準備處罰福康公主,但為了堵住大臣們的嘴,必須有所行動。于是他下令遣散公主內侍,將梁懷吉等人逐出京城,貶到外地。 不料一向恃寵而驕的公主并不體諒父親的苦心,而是暴怒以對,史書說公主“或欲自縊,或欲赴井,或縱火欲焚第舍”,一會兒要上吊,一會兒要投井,一會兒要燒房子,一定要父親讓太監們回來。“上不得已,亦為召之”,仁宗無奈,同意了公主的要求,把梁懷吉等人召回。雖然梁懷吉回來了,但是喜歡看公主和太監“虐戀”的朋友們可能真的要失望了,從這里開始,在官方史料或者歷史筆記里,福康公主與梁懷吉再無交集記錄,史書連這位或者這幾位太監的結局都沒有交代。所以我更加相信,之所以會“公主愛之”,更多的是因為公主對自己丈夫的不滿,而不在于公主對太監們有多喜歡。 公主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但她并未消停,還是行為瘋癲,時常有自殺意向,而且堅決不回夫家,在宮中常駐。公主和駙馬正式分居。李瑋作為駙馬,因為公主夜闖宮門一事,也有責任,于是他自己彈劾自己,《宋史》說他“瑋皇懼自劾”。李瑋被降職外調,任和州防御使,但并未正式實行,用罰款解決問題,仍然留在京師(《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九十二》)。宋仁宗真的是“仁”,他一方面罰李瑋的錢,另一方面又怕傷了舅舅家的心,派人給李瑋送了黃金二百兩,還安慰李瑋說,富貴最重要,當不當皇帝女婿無所謂。(司馬光《涑水記聞》) 嘉祐七年(1062年)李瑋的哥哥李璋作為大哥(父親李用和已去世),代李瑋遞交了“離婚申請書”,說::“家門祚薄,弟瑋愚呆,不足以承天姻,乞賜指揮。”我們家沒這么大的福分,我弟弟人太笨,配不上公主。仁宗準奏,但承認婚姻失敗主要責任在公主,所以李家無罪。 公主與駙馬正式離婚,福康公主由兗國公主降封為沂國公主。李瑋不再擔任駙馬都尉,到衛州當知州,這次不再是罰款解決問題,而是真去上任了。本以為公主的不幸婚姻到此結束,卻不想歷史又在此時來了一個黑色幽默。 同年十一月,宋仁宗病重。不知道是仁宗腦子糊涂了,還是別有用意,在司馬光等人的勸諫下,仁宗下旨,升公主為歧國公主,李瑋恢復駙馬都尉,回到京城,兩人復婚。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駕崩,宋英宗即位。自此福康公主失去了一生疼愛她的父親,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而繼位的宋英宗是宋仁宗的養子,他和公主的姐弟之情很淡。 福康公主成為了皇帝的平輩,她的封號也由歧國公主晉升為越國長公主,但封號的提升并沒有給她帶來處境的改善。英宗沒有善待仁宗的妻子和女兒,甚至不給長公主們安排住處要求她們搬離舊宮,將宮殿騰出來給了自己的子女。 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去世,福康公主的侄子,宋神宗繼位,公主被晉封為楚國大長公主。神宗當皇帝后,取消了自真宗朝開始的“升行”制度,公主出嫁不再提輩,要正常侍奉公婆,這讓本身就和婆婆關系緊張的福康公主雪上加霜。 熙寧三年(1070年)正月初九,福康公主郁郁而終,年僅三十三歲。我們可能很難想象,這位多年恃寵而驕,心高氣傲的公主,人生最后的歲月竟是屈辱被虐,受盡折磨。 王安石的歷史筆記《熙寧奏對日錄》中記載,宋神宗前去吊唁姑姑福康公主,看到公主遺容后放聲大哭。神宗說:“瑋都不恤長主,衣服飲食藥物至于呼醫,亦多作阻隔,長主衣衾乃至有蟣虱,至自取炭生火,炭灹傷面。” 李瑋不照顧公主,公主衣食起居,尋醫問藥,還要加以阻撓拖延,公主衣服被子有虱子也沒人換洗,冬天沒人幫生火取暖,自己去燒炭卻被燙傷了臉……這分明就是受折磨而死的! 宋神宗大怒,下詔責怪李瑋“奉主無狀”,但是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對士大夫階層最為寬容的時代,李瑋虐待公主,也只是貶到陳州去做地方官。李瑋后來遇赦又回到京城,官至建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師,李瑋死后,宋哲宗追贈太師、中書令。不知道對于此,福康公主若在天有靈,會作何感想。 福康公主是大宋朝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天之嬌女,又是封建禮制下包辦婚姻和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她一生的幸與不幸,都來自那位愛她的父親。然而婚姻可以勉強,愛情卻不能。我想公主只是單純地不喜歡李瑋,和梁懷吉或者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關系。李瑋也不喜歡公主,兩人就像形婚,到后來連形式都懶得做了…… 關于福康公主的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