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上,宋仁宗的長女福康公主(影視小說叫趙徽柔)的結局慘不忍睹,讓人唏噓不已。堂堂金枝玉葉,竟然落得如此下場,命實在是太苦了。 《宋史》是元朝人脫脫寫的,蒙古人粗獷的很,加上歷史人物太多,在《宋史·列傳第七》介紹的很簡略。司馬光的死對頭,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改革家王安石對福康公主非常同情,在其《熙寧奏對日錄》講得很凄慘,神宗皇帝都哭著說:
李瑋不是東西,太對不起仁宗皇帝了。他對大長公主一點都不好,讓他干個節度副使算了。駙馬都尉李瑋真是作惡,連公主吃喝穿戴都限制,甚至公主生病吃藥,他都橫加阻撓。久而久之長公主的衣服和被子都生滿虱子。公主凍得不行,去拿木炭生火,可她從來沒干過這樣的粗活,還把臉給燒傷了。 公主的結局很悲催,然而我們仔細回顧公主的一生,就會發現她這一生都悲催。公主是仁宗皇帝最寵愛的女兒,是白富美中的白富美,公主這一生的悲催,原因有二:嫁錯郎、愛錯人。
男怕干錯行,女怕假錯行,皇帝的女兒也一樣。1037年6月24日,宋仁宗長子趙昉誕生,當天就薨逝,舉國同慶很快變成了舉國共悲。 1038年公主誕生,宋仁宗就格外疼愛,唯恐夭折,讓她享受皇太子的待遇,一月生活費千貫(《嘉祐雜志·補遺》)。按一石(《夢溪筆談》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宋斤,每宋斤折合現在640克]半為法),一石約合59.2千克。當時大米均價500文/石(一貫770文),現在大米均價5元/ 兛(千克,一文與一元相當),一千貫折合7.7萬人民幣。1039年就被封為福康公主,希望她健康又幸福,可誰知道她不健康不幸福呢! 福康公主聰明可愛非常懂事,宋仁宗生了重病,這個三四歲的孩子,陪伴照顧她的父皇,心痛之時,光著腳丫乞求上天,把病痛轉到自己身上。(《宋史·列傳第七·公主》)宋仁宗很感動,病愈之后更加疼愛福康公主。 第一、遼朝逼婚,差點嫁錯郎。1042年,遼國皇帝求婚要地,宋仁宗派富弼、張茂實出使,富弼表示地不給,女不嫁。他說,公主才4歲,要嫁也是十來年后的事兒。 再說婚姻也容易產生矛盾(宋朝不愿意),嫁妝也不過十萬緡(緡和貫單位一樣),折合人民幣7700萬人民幣。話都說到這里了,人家不要錢都不好意思了。于是宋朝絹、銀各加10萬,從這一年開始宋朝每年向遼朝納歲幣——遼銀20萬兩、絹30萬匹,折合多少人民幣呢?我實在無力計算,太天文數字了。 宋朝本來要面子,要用“贈”字,可遼國讓宋朝從“貢”、“納”、“獻”三個字中選,晏殊選了一個“納”字,對于岳父的選擇,富弼氣壞了,這不是稱臣納貢嘛。蘇軾的老爸對此也很生氣,期間寫了個《六國論》! 二、仁宗包辦,公主嫁錯郎宋仁宗通過送錢避免了嫁女(和親),要升富弼的官,富弼堅決不要。朝野再也不用擔心以女人換和平了,宋仁宗也不擔心嫁錯郎了。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對郎,為了確保女兒的幸福健康,宋仁宗同樣包辦了袞國公主的婚姻。 袞國公主就是福康公主,公主19歲時,升級為袞國(搜索量3,720,000,一說兗[搜索量1,690,000]、兗)公主,下嫁李用和的六子李瑋。宋仁宗是老六,李瑋也是老六,可福康公主的生活一點都不666。早在公主9歲時,宋仁宗就急不可耐地給李瑋、公主定了娃娃親。 宋仁宗著急訂婚倒不是斷了契丹人的女婿夢,也不是全是為了公主的幸福未來,而是為了報恩。 看起來是親上加親,其實一點都不親。這時,您似乎能理解李瑋為什么那么囂張了,可李瑋跟公主再是親戚,再有恩,也不是他虐待家人的理由啊。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李瑋到底是誰,誰給了他如此放肆的權力?宋仁宗!和“貍貓換太子”有關系的不僅是宋仁宗,還有這個李瑋。 只不過是宋仁宗有直接關系,“貍貓換太子”的主人翁的李宸妃是宋仁宗的生母;而李瑋則是李宸妃的六侄子。 1022年趙受益改名趙禎成為大宋帝國第四代皇帝,比趙禎還開心的就是李宸妃,因為她是皇帝的生母,理論上的皇太后。實際的皇太后是劉娥,李宸妃自幼家窮,曾出嫁為尼,劉娥見她聰慧,收為侍女。 這個侍女還有幸受到宋真宗的寵幸,更幸運的是她還生下了龍子。很快侍女就哭了,因為劉娥直接把侍女的兒子奪了過來,并說這孩子是自己生的。為了補償侍女,還給侍女升了職,讓他窮困的弟弟入宮做了官。 可孩子成了她一輩子的痛和夢,后來就被演繹為貍貓換太子。1032年李宸妃帶著遺憾薨逝,劉娥厚葬了她。1033年劉娥駕崩,同年趙禎得知了自己生母是李宸妃。 這就讓宋仁宗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自然而然李宸妃的弟侄成為了最大受益者。
宋仁宗不顧輩分不同,法律不準,包辦了自己最愛的女兒的婚姻。宋仁宗要兒子困難,而宋仁宗的舅舅李用和一口氣生了九個兒子——璋、珣、琚、琦、瑊、瑋、球、瑛、某。
宋仁宗就把福康公主嫁給了自己的表弟李瑋,也就是福康公主叫李瑋為表叔,這屬于典型的近親結婚,為宋太祖說定的《宋刑統·戶婚律》所不許。 宋朝初年為了拉攏功臣勛舊,往往把公主嫁給臣下的孫子輩。宋真宗就規定駙馬要升行,其目的是為了公主升行,提升皇家的輩分,而且也利于公主不受欺負。也就說公主到了駙馬家里,輩分等同于公婆。 可李瑋出身窮矮搓的家庭,雖然后來發達,但也屬于暴發戶二代,跟公主有門第上代溝。李瑋相貌丑陋,為人庸碌無能,公主特別看不上他,認為他俗不可耐。 就在他們結婚頭一年,還有言官還告李瑋的狀呢?說李瑋整天和混子、無賴們混在一起,蓋的房子也冒犯皇帝。 公主惡心李瑋,李瑋蔑視公主,在李瑋的眼中,沒有他們李家人,就沒有大宋皇帝。公主再高貴,也不能這樣對待恩人(的后人)啊!公主很苦悶,其婢女、內侍、乳母韓氏也為她鳴不平,她也經常向他們訴苦,而李瑋反擊讓公主更加痛苦。可皇帝、朝臣們都認為公主的痛苦是家奴造成的,是他們挑唆的結果。
這樣的婚姻,任誰都受不了。公主向婢女、內侍傾訴越來越多,三年后她愛上了一個太監梁懷吉(后避諱宋徽宗的名諱,又稱為梁懷)。 一次,兩人在花園月下幽會。本來太監伺候公主,天經地義,但他們言行已經突破主仆關系,突破傾訴與安慰的角色,因為他們是一邊喝酒一邊聊天,有時笑有時哭。 突然公主發現婆婆在偷窺自己,心虛又害羞,又想到婆婆監視自己,一怒之下把李瑋的母親楊氏給打了。公主連夜回家找爸爸哭訴,她這一哭訴不僅沒有改變命運,朝臣變著法子抵制公主。 李瑋聽聞公主告狀,立即表態都是自己的不對。言官王陶發言護衛,明知宮門夜閉卻為取悅公主而犯罪;御史又說,這事兒也不能怪公主,都是公主身邊的慫恿挑撥的,尤其是都監梁懷吉他們。 宋仁宗看到女兒夜闖宮門,又愛上了太監,還打了婆母,表弟女婿也道歉,就各打五十大板。公主的身邊的人都被趕走,還說她的乳母的兒子偷錢,也發配了李瑋。 也許宋仁宗認為,兩人分開一段時間,冷靜冷靜也好。可公主看到自己的人都被弄走了,尤其是自己的藍顏知己被調走,就大哭大鬧又是要自殺,又是要放火。宋仁宗就是仁,就讓小梁回到了公主身邊。 楊業弟弟的后代楊畋、司馬光、龔鼎臣等人給皇帝提意見,您怎么能讓小梁回去呢?宋仁宗大怒,都滾回去,朕只想靜靜。 公主太恨李瑋了,死活不回婆家,感覺像瘋了,又幾次要上吊跳井什么的。公主的親媽苗賢妃心疼孩子,就跟俞充儀商量,找人監視李瑋,有錯就搞死他。可李瑋可能是嚇住了,小心謹慎,一點把柄也沒給人留下。 苗賢妃、俞充儀就去找皇帝說,不行毒死李瑋吧。宋仁宗哭笑不得,人家李瑋哪里(明顯)錯了,沒有答話。宋仁宗和曹皇后(曹彬的孫女)坐著休息,俞充儀席間又請求皇帝毒殺李瑋。曹皇后說,這事鬧得的,皇帝都是好心,怎么弄成今天這個局面。 監察御史傅堯俞提意見,公主仗著您的寵愛欺負駙馬,您攆走李瑋又召回小太監,您這一番操作猛如虎,太不按套路出牌了,天下人都笑話您,您知道嗎?您以后還拿什么教育您的其他女兒呀?宋仁宗無語。 司馬光又說公主要向獻穆大長公主學習,人家獻穆公主老公李遵勖出軌乳母,獻穆公主的老爸太宗皇帝要懲罰李遵勖,人家獻穆公主還為駙馬求情呢?(濟公就是李遵勖的來孫!) 公主應該以獻穆為榜樣修身,您也請一些高素質懂禮儀的人才培訓培訓公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讓那個太監梁懷吉回宮吧。呆在公主身邊都弄出緋聞了,其他婢女、太監也換了吧。宋仁宗嘆了口氣,也只能這樣了。
從1060到1062年公主和駙馬分居兩年了,李瑋的大哥李璋是個聰明人,他說服弟弟并上奏,請求休了駙馬——離婚。
他說李瑋,人太傻,配不上公主,乞求皇帝讓他們離婚吧。宋仁宗愉快地答應了,等你這句話等了很久了,準奏。 司馬光對此意見很大,陛下您干的這叫什么事兒?司馬光上奏,您原本是要想親上加親,可現在弄的人家李瑋家雞飛狗跳,章懿太后(李宸妃)忌日剛過,您看著她老人家的遺物,您不心痛嗎? 宋仁宗哭了,降公主為沂國公主,宋仁宗還給表弟二百兩黃金的慰問金,不行離婚就算了,榮華富貴,也不是只有駙馬這一條路。 這一天是1062年的四月十六日,福康公主徹底解放了!自由了! 1062年這年很重要,五月楊畋、包拯先后去世,可在冬天的公主又回到了從前。十一月的廿六日對沂國公主來說,是一個黑色星期天。
宋仁宗給女兒升官了,李瑋也升官,這對冤家分居兩年后,又走到了一起,他們復婚了,這多么不幸的消息。宋仁宗給女兒復婚,也是心里極端煎熬的結果。 宋仁宗有三個兒子,無一存活,女兒的婚姻也讓他頭大,他也一直想再生個兒子,可那么多的愛妃,都沒有再生出一個兒子。在宰相韓琦及大臣范鎮、司馬光反復上奏下,最終在1062年的八月確立侄子為皇太子(過繼,沒有皇太侄一說),包拯生前也沒為皇太子的事少上奏。 立了皇太子后,宋仁宗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他也就越發覺得女兒出現癲狂對不起李家人,也就越發覺得虧欠李家人的,而且朝臣一直批評公主和自己,立太子聽朝臣的,女兒的婚事也應該聽。 岐國公主再落李瑋之手,李瑋一副我胡漢三又回來的嘴臉。 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駕崩,侄子宋英宗繼位。宋英宗對宋仁宗沒有好感,他把宋英宗當成皇太子的備胎,最后實在沒人了,也不太同意,還是在大臣的多次勸諫下才最終確定宋英宗的身份。 宋英宗一上臺,就把岐國公主住的宮殿讓給自己的女兒,岐國公主享受著打入“冷宮”的待遇。 四年后英宗駕崩,愛變法的神宗繼位,他一上臺就“變法”——廢除升行制度。他說怎么能因為富貴就亂了倫理呢?駙馬、公主和自己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同輩份算什么道理?小輩就是小輩,長輩就是長輩,公主理應向公婆行禮。 1067年,29歲的岐國公主升為楚國大長公主。從這一年她陷入了更悲慘的日子。我們都知道她曾經以公主之尊毆打婆婆楊氏,如今必須定期向楊氏行禮,而且公主身邊都是李瑋家的人,公主能有好日子過嗎?公主在李瑋家中的待遇還不如一個奴仆,一切自己照顧自己還有李瑋及其惡奴找事兒。
1070年正月九日,公主在貧病交加中,在李瑋家人的折磨中,郁郁而終,享年33歲。公主在臨終遺言中還為自己的養子求官,希望養子(李璋親子)供備庫副使李嗣徽去掉副字,神宗欣然應允。神宗和諸位大臣親臨楚國大長公主家,聽聞自己的姑姑的遭遇,革除了李瑋的駙馬身份,并貶為郴州團練使發配到了陳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