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 書邦人 的第 137 篇原創文章 幾年前,我經常向別人推薦一些書,比如《毛澤東選集》,《共產黨宣言》,列維·斯特勞斯的《憂郁的熱帶》和宇文所安文集等,可是不少人要么說難讀,要么說讀不下去,尤其女生對毛選的興趣沒那么濃。現在逢人我一般不再推薦類似的書了,而是介紹兩三本對大多數人有用的書,就像以下這三本。艾德勒和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前我讀不下去,讀了兩次都在前 100 頁放棄,原因是寫得有點枯燥,后來鉆研了讀書方法之后,帶著功利目的閱讀,才發現它是一本好書,關于如何讀書的方法它基本講完了。夸張一點說,當你讀懂了這本書,市面上那些國人寫的同類暢銷書基本不用看了,看了也浪費時間。

為什么我逢人就推薦這本書呢?因為我身邊愛讀書的人比較多,而閱讀能力又非常重要,掌握了正確的讀書方法不僅可以提升閱讀效率,還培養了一項獲取有效信息的技能,對一個讀書人來說百利無一害。
先別說你會讀書,或認為讀書不需要方法,當你用心讀完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一定讓你后悔沒早讀到。我在不同場合介紹過這本《富蘭克林自傳》,也曾把富蘭克林的十三項美德制作實踐表格打印出來,每周嚴格執行。雖然我沒能全部做到,或者做得不到位,但是這個過程對我個人的改變相當大,讓我變得更加自律。從一個受益者的立場來推薦這本書,我認為它適合每一個人閱讀。

其實這本《富蘭克林自傳》很好讀,內容不多,精華部分還是在他培養好習慣上。和曾子的三省吾身不同,富蘭克林的習慣養成更具體,操作性更強,每天只要去觀照自己有沒有做到其中的某一條即可。
對于性格不討人喜歡或不夠自律的人,更應該讀一讀這本書,至于讀哪個譯本不重要,區別不大。吳軍的這套書我早在七八年前讀到的第一版,對我影響非常大。它雖然講的是IT公司興衰背后的規律,但是對我們個人而言也是有借鑒作用的。比如「浪潮」這個詞,一旦你讀懂了它,就有可能讓你少奮斗十年,或在短期內獲得巨大的利益回報,有機會大翻身。
因為從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來看,每隔幾年就有一次科技大浪潮,每年有一次或幾次小浪潮,你發現其中一次并跟上,哪怕不是浪潮的引領者而只是參與其中,也讓你受益無窮。 
比如前幾年的跨境電商是一次浪潮,進入的人賣什么都賺大錢;還有內容創業,共享經濟和短視頻等,在出現紅海之前,捕捉到浪潮來臨且做好準備的人,都大賺特賺。
你為什么總是拍大腿說早點知道就好之類的話,那是你不懂借勢,不知道哪個浪潮快來臨而提前準備,就像現在一次次的浪潮從身邊流過,直到幾年之后你才懊悔一樣。當你讀了這本書,知道了浪潮的存在,就主動去接觸各種信息,敏感地捕捉到每一次浪潮,你就比別人跑得更快。這些書都是別人問我有什么好書推薦時,我提到頻率最高的三本,也是我逢人就推薦的三本書,至于對方是否放在心上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你不知道讀什么書好,就可以找這三本或者其中的一兩本來讀。當然,你也有經常向別人推薦的書,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讓好書被更多的人看到、讀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