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青色蘭香的第160本書 《富蘭克林自傳》 作者:本杰明·富蘭克林 譯者:李自修 長度:16萬字 適合:初中以上 這一年以,我讀過四本傳記,只有這一本打動了我。另外的三本是《懺悔錄》(盧梭),《名人傳》(羅曼·羅蘭),《卓別林自傳》。我不喜歡這三本書的原因特別幼稚,說來供大家一笑:我就是不喜歡盧梭這種人,生活中也不喜歡。他的自傳把自己性格里的尖酸和過度的自尊與自卑表達得太傳神了,那種恃才傲物的勁兒真讓人受不了。不管他有多少成就,我都不喜歡這個人。《名人傳》藝術化的有點過,顯得不怎么真實。讀《卓別林自傳》總覺得他不實在,故意隱瞞了很多重要的事——這絕對是個人感覺,僅供大家一笑。 言歸正傳,這里推薦的這本自傳,沒有以上的任何一種我個人認為的毛病。首先,富蘭克林這個人很讓人喜歡,光憑他個人的成就,就足以成為人們的偶像,然而,他在個人修養方面同樣做得很好,讓人由衷地嘆服。他在本書中用舉重若輕的口吻把自己的成就信口談來,也不回避自己做過的“壞事”。這樣一位寬厚的長者,到了晚年,有了容人的度量,更有了“容己”的度量,看淡了成就,也看淡了過錯,這種放松的態度,讓人相信他說的話是真實的——對于傳記來說,它與歷史有異曲同工之妙,真實性(真實感)是首要的。至于他本人有哪些具體的優點,就不在此贅述了,書中記錄得很詳細。 讀這本傳記,我們除了能了解到富蘭克林這個人,還能了解到很多美國殖民時期的很細膩的生活場景,這比歷史書上讀到的要親切得多。比如:用三便士在富蘭克林的家鄉波士頓可以買一塊不大的面包,夠富蘭克林吃一頓;而在費城,三便士可以買三個面包圈,富蘭克林吃了一個,另外兩個送給別人了。這把當時各殖民地之間的狀況懸殊表達得一清二楚。 總結起來:一個好人,用恰到好處的文筆把自己的人生得失記錄下來,相當值得一讀。雖然只有一半,也足以影響許許多多的人了。 鑒書人:閣樓主人 |
|
來自: suzhoureadi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