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告訴你:疏肝理氣的10大穴位,建議轉發收藏! 1.風池穴——緩解上火頭疼 取穴:在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手法:取穴后,用大拇指按揉風池穴,按揉力度以自己能承受為主,按揉100下。 2.外關穴——緩解肋骨疼痛 取穴:手腕橫紋向上,大約有三個手指寬的位置。 手法:用拇指尖按在外關穴的位置,進行揉按就能讓局部產生明顯的酸脹感就比較好。 3.內關穴——養肝護肝、調暢氣血 取穴:從手腕根部向上三橫指,位于兩根筋之間的凹陷處。 手法:可以取正坐或仰臥位,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另一只手的穴位上,兩手相互交替按摩,每次按摩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 4.合谷穴——緩解疼痛、惡心、失眠 取穴:位于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 手法:按摩時可以采用點壓、按揉的方法.具體按摩時側臂立掌,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進行點壓、按揉。 5.勞宮穴——安神和胃、熄風涼血 取穴:位于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手法: 采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 6.涌泉穴——緩解眼干、耳鳴 取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手法: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 7.風府穴——緩解眩暈 取穴:人體風池穴位于項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手法:用中指由上向下按摩風府穴,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2分鐘或者根據需要而定。 8.肝俞穴——平息肝火、補血消瘀 取穴:肩胛下角平對第7胸椎,向下數2個棘突為第9胸椎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手法:用兩手大拇指指肚各自輕按在脊柱兩邊的肝俞穴(側臥。從低頭時最大拱起的骨骼算起,第九個凸起的骨骼正下方凹處,上下各兩指處) 9.膻中穴——有寧心神、除悶 取穴: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即為此穴。 手法: 顫中穴的按摩方法 雙手作護胸狀,用雙手的無名指,中拇指,右手無名指的指肚自下高于一切推拿。 10.足三里穴——燥化脾濕,生發胃氣 取穴:患者屈膝,先對比患者四指寬度(3寸)的距離,取外膝眼),外膝眼向下3寸,脛骨前緣一橫指。 手法:是用食指和中指并起來共同揉按,每次100-300下不等,可以順時針揉,也可以逆時針揉,時間不定,一般晚上睡覺前揉效果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