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個群都在討論,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的事情,最新消息是,小學階段期中考試取消了。 相信大家最近都感受到了宏觀政策調控下,風向的改變。 小又他們學校的放學時間由四點五分變成了六點,當然,六點放學不是強制性的,大家可以自愿選擇,既可以選擇四點五分回家,也可以選擇留校。 據說延長的兩個小時,一節課用來課外輔導(寫作業),另一節課上興趣愛好課。 如果接受這種服務,一個月收費140元。 老母親舉雙手表示接受。 倒不是因為我上班了沒時間管娃,我不上班也會接受,因為我認為孩子在學校多呆一個小時,有利于良好的親子關系,以及老母親心情的平靜。 小又平時四點放學,到家通常也是磨磨唧唧不寫作業,而是先吃東西,吃完東西都快五點了。好不容易坐到書桌前,結果又漲紅了臉急急忙忙往廁所跑:媽媽,我要拉S,憋不住了…… 正兒八經開始寫作業,是五點半以后的事兒了,經常八點多還沒寫完…… 延遲放學后,要是真的能在學校寫完作業,對老母親來說簡直不要太美麗。 今天還和朋友討論了如果要能在學校寫完作業,回家后干啥。 我想了想,八成會給小又放羊,跳跳繩、跑跑步、看看書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狀態。 雞娃是不存在的,因為發現雞娃太費勁了。 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我還買各種資料和試卷,到期末發現一大半兒沒做;到了二年級,干脆買都不買了,第一他不愛做,第二,哄著他做或者逼著他做,太影響親子關系了,也影響老母親的情緒穩定。 因為我真的不愿意因為學習和他吵架,想想就累。 其實我明白,作業量減少、取消期中考試,對他這種學習中等,我們這種素質平平的家長來說,不是啥好事。 作業減少意味著鞏固這個環節會變得薄弱,他肯定不會自我加強,憑我對孩子的了解,這樣他基礎知識會掌握不牢,畢竟,學習其實就是個反復練習和鞏固的過程。 但對一些高素質家長,就是一個利好消息。 我所在的一個群里,有位物理博士,他愛人是數學博士,我覺得目前的風向和大環境,對于這樣的家庭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人家完全可以實現自己雞娃。 大風向對那種超有錢的家庭也是有利的,因為可以一對一。 我們大多數普通家庭,無法實現自己雞娃,也沒有能力一對一,所以,就只能先觀望觀望再說了。 但是說實話,對于雙減,我其實是很歡迎的,因為真心覺得現在的孩子太累了,至少比我們小時候累多了。 記得我上小學時,周內作業一般是一頁生字,幾道數學題。 寫完也沒人檢查,裝好書包就開始滿世界瘋玩,一玩好幾個小時。 寒暑假作業也少得可憐,一般就是一本暑假生活,我經常放假一兩天就寫完全部作業了,之后整個暑假的主題就是看電視和玩兒,《西游記》《新白娘子傳奇》《包青天》是每年寒暑假都要看一遍的神劇,玩到開學,我甚至都不會拿筆了…… 至于課外班,不好意思,我們鄉下人不曉得有這種東西存在。 小學五六級的時候,電視里放《射雕》《飛燕驚龍》《俠客行》一類的武打劇,我每一集都不會落,這個臺看一遍過幾天又在另一個臺看一遍,所有的情節都門清兒。 我們那一代沒有被好好雞過,當時已經實行九年義務制,大家一般都會初中畢業,能不能上高中,全靠自己努力和天分。 后來我們這一代做了父母,突然發現,孩子各種課外班多到不行,孩子累,家長累,錢包也因此受損。 我記得綿綿小時候,有朋友給孩子報早教課,一年一萬七八。 我沒給報,嫌貴是主要原因。 我不是懷疑早教課的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早教的孩子真的會比沒有早教得更聰明更厲害么?這個我真不知道。如果是,那我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說到這,我公公有段時間特別愛說,某某他娃,父母費勁塞到了好學校,報了很多班兒,但是后來連個高中也沒考上。 他說的這個“某某”我們都認識,而且經常出現在在我們聊天話題中。 那時又又才出生沒多久,我還不知道教育形式有多嚴峻,單純地以為那個孩子估計是學習不認真。 后來發現沒考上高中也不是啥丟人事兒,因為百分之五十的娃考不上高中,難道是這百分之五十學習都不認真么? 現在我偶爾也會擔心娃考上不高中了,如果真考不上,會不會成為公公他們嘴里某某的娃? 小又上小學后,我發現孩子學習這個事,是各種各樣的因素共同決定的。 我經常自我安慰,低年級分數不重要,又忍不住在孩子拿回不到90分的試卷時失落。 好在,他們現在只是上三年級,而不是五六年級這種關鍵時期。 我覺得現在主要是爭取不掉隊,至于其他,我等草民,先觀察觀察再說吧。 近期回顧 優質廣告 點擊上方圖片,查看清淺所有文章 個人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