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風 金風玉露一相逢。秋風乍起,瑟瑟。于枝葉間唏噓。幽幽,吹皺一池秋水,刷新一片原野。 秋葉,淅淅瀝瀝,紛紛揚揚,輕盈曼妙。一葉而知秋,秋葉是秋天的名片,秋葉是秋風的請柬,一頁頁遞接的名片,一張張金色請柬,邀約大地,投懷送抱。大地敞開胸襟,接納深情的皈依,無私的饋贈。 秋風演繹自然而和諧的神韻。不光西風卷殘葉,更有金風綴玉露;不只寒秋夾暑秋,幸得清秋帶爽秋。 面對秋風秋景,文人墨客多作悲秋傷感之作。李白《秋風詞》“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借凄清悲涼的氣氛,烘托詩人悲傷而無奈的心境;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透露詩人些許悲涼傷感的情緒。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同是觀潮,同為秋風,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曹操《觀滄海》慨嘆“秋風蕭瑟”,而毛澤東《北戴河》卻豪情滿懷“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秋 雨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雨,飄飄灑灑,清清明明。 秋雨是清秋之心,玲瓏晶瑩;秋雨是金秋之魂,清新空靈。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秋雨,淅淅瀝瀝,纏纏綿綿。 秋雨是鄉愁之思,剪不斷理還亂;秋雨是傷心之淚,抹不掉揮不去。 “庭院梧葉已秋聲,雨打芭蕉落閑庭。”秋雨梧桐,雨打芭蕉,閑庭先聲奪人;“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情,期待歸期有期,西窗剪燭共話。 秋 水 秋高氣爽,秋水長天。 莊子的寓言名篇《秋水》講的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王勃的“千古一序”《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千古絕唱,描寫的是滕王閣背景的壯觀;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抒發的是對遠方妻子的思念。 秋水渙渙,秋思綿綿,秋水盈盈。 含情脈脈,眉目傳情,暗送秋波。 秋 陽 秋日熹熹,跳躍和閃爍金色的音符,和煦而不熱烈,舒緩而不激進。秋高氣爽,白露初涼,明凈清爽。古代騷人墨客,雖多傷秋愁秋之作,而不乏盼秋賞秋之人,唐有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宋有辛棄疾“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更難得有劉禹錫鐘情秋日,真情告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 霜 天高云淡,大雁南飛。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云秋風,秋雁秋霜,白荻白露,白云白霜。 長風萬里送秋雁,長空雁叫霜晨月。 雁——雁——,雁的頭上帶霜來; 雁——雁——,雁叫霜天飛雙雁; 雁——雁——,飛個“一”字到我看; 雁——雁——,飛個“人”字到我看。 .淡淡的清水霜,給萬物化上了一副淡妝,清新而淡雅,美麗而端莊。 濃濃的嚴水霜,玉樹瓊花,濃抹盛裝,勁松凝重立蒼天,寒梅高潔傲嚴霜。 秋 月 天高秋月白。霜晨月,秋夜月,一張永恒的臉,形象清瘦而不消瘦,目光清冷而不凄涼。褪去離情別緒,綻放團聚喜悅,摒棄多愁善感的鄉愁,灑下團圓美滿的清輝。 秋月是思鄉之戀,秋月是團聚之愿,秋月是悲苦之嘆。 “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是陶潛別離后對友人的思念; “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是杜甫孤獨時對團圓的祈愿;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是白居易寂寞時對歡聚的眷戀;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回首往昔,身為國君,而今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對悲苦憤慨的感嘆。 八月桂花香,中秋月兒圓。秋花秋月,詮釋的就是花好月圓。 秋 色 有人說,秋色是金色。金秋時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稻麥粟稷,金黃的穗子林,金穗,金豆,金菊,金桔,金桂。黃澄澄,金燦燦,沉甸甸。一川秋穗割黃云,秋天遍地是黃金。 有人說,秋色是紅色。山到秋深紅更多。霜葉紅于二月花。小紅燈籠高高掛的柿子,霍霍燃燒的火紅楓葉。 有人說,秋色是白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棉花,蘆花,霜露,白菊,銀桂......白花花,亮閃閃。玉樹臨風,玉露均沾,玉花飛濺,玉宇澄清。 有人說,秋色是綠色。春天率先登場,秋天遲遲不肯謝幕的生命綠。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見芭蕉白露秋。蕉葉猶停翠,桐陰已爽寒。梧桐,芭蕉。 而我說,秋色是五色花,秋色是七色虹。遠非單一的清一色,更有豐富的多元色,姹紫嫣紅,色彩繽紛。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山碧透,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秋色是秋陽的真心著墨,是秋風的多情浸染,是秋雨的纏綿滋潤,是秋天的慷慨恩賜,是秋原的出色杰作。 秋 聲 秋蟲唱晚秋月夜。秋蟲唧唧,沒有夏蟬、蛙鼓的張揚和高調,卻有悅耳賞心的內斂和舒緩。原生態鄉野小夜曲,淺唱低吟,清韻幽婉,和諧安恬,驅散白日的忙碌與疲倦,催人入眠。 “庭院梧葉已秋聲,雨打芭蕉落閑庭”“覺后始知身是夢,更聞寒雨滴芭蕉”“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細雨梧桐,綿綿絮語,如切如磋,悉悉索索皆有意;雨打芭蕉,疏密有致,珠圓玉潤,點點滴滴在心頭。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秋風秋雨,秋聲秋色,有聲有色,繪聲繪色。 一聲梧葉一聲秋,秋意脈脈韻悠悠;芭蕉得雨便欣然,終夜作聲更清妍;清風明月夜有聲,金菊傲霜把盞歡。 至于歐陽修《秋聲賦》“悲秋”,那又另當別論,詩人只不過是借“悲秋”而“悲時政”“悲人生”。 秋 實 春華秋實,春種秋收。 秋,是夏的接續提升,是春的歸納總結,又是冬的蘊蓄鋪墊。累累碩果,燦燦金頂,在枝頭搖曳,在原野鋪綴,在地里蘊藏。 詩人“秋風秋雨愁殺人,寒宵獨坐心如搗。”農人卻“秋風秋雨喜煞人”,詩人“愁”的是秋思“孤獨”,農人“喜”的是秋收的歡快;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詞人筆下的“冷落清秋節”,恰是農人心中的喜悅豐收季,詞人“冷落”無外乎“傷離別”,農人“喜悅”只因其慶豐年。 如果說 金風是秋天的主旋律,金色是秋天的主色調,那秋實就是金秋的大手筆,秋收就是金秋的正能量。 作者 前方,本名朱國前,網名星雨雄風。大學文化,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國業余詩人學會《業余詩人》會刊、校園幼林文學社《幼林》社刊創始人。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散文委員會會員、天門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天門市中學生文學社團副理事長等。20世紀70年代后期創作發表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日報》《詩刊》《星星》等100多家報刊發表文學作品2000余篇首。已出版詩集《雄風》《陌上花》散文集《三原色》《此心安處是吾鄉》散文詩集《流星雨》,均被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湖北省圖書館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