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個“易”字,也就是變化,《易經》又叫《周易》,“周”有些解釋為周文王,其實是“周而復始”的意思,“易”具體有這么幾種。 一,陰陽周易,反應自然規律,從“剝卦”的上九陽爻,到“坤卦”六爻皆陰,陰極復陽,再到“復卦”初爻為陽,叫“一陽復生”,慢慢的陽氣增加陰氣衰退。 到了“夬卦”上六陰爻,余一息陰氣,再變就到“乾卦”六爻皆陽,至剛至陽,再到“姤卦”初爻為陰爻,就是夬卦的上六,跑到姤卦的初六。又完成了極陽轉陰的,這樣極陰轉陽,極陽轉陰,完成陰陽周易! 二,卦象互易,《易經》中每個卦象,都不是唯一的斷決,還要考慮“互掛”、“變卦”,像我們平時說的變卦就是從這里來的。如“既濟卦”與“未濟卦”互為互卦。 互卦,用來判斷事物產生之后,尚未出現結果之前的中間過程。先天的因素和基礎是主卦,屬于內因;中間過程是互卦,屬于外因;最后的結果或收獲是變卦。內因和外因決定了事物的最終結果。 總之,“易經”是變化中的規律,由卦象,決斷自然事態的發展走向,以及兇吉征兆,作為巫師的占卜依據,并非一成不變,“易”才是精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