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十八羅漢護門庭,大安!大吉!

     康泰wjr圖書館 2021-09-06

    圖片

    圖片

    圖片

    羅漢松自古已為佛樹,其有劈邪、擋煞、消災之神效。有些名勝古剎,至今仍生長著肅穆靜秘的千年古羅漢松,那是當時寺廟中的和尚,在亂世中為避兇化吉而親手所種。今人普遍認為,家中房前屋后種上幾株羅漢松,既可旺宅益主,為家人帶來安康吉祥,又寓意招財開運,事事順心!因而羅漢松是公認的鎮宅之寶。

    圖片

     “家有羅漢松,一世唔使窮;種下羅漢松,世代成富翁”。這是粵、港、奧、臺地區民間不知從何時起,就一直流傳著的幾句諺語。有關羅漢松風水話題,總是見仁見智,不管您對羅漢松風水作用的觀點是否認同,作為一種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羅漢松因其有遒勁有力的根系,四季常青的葉子,柔軟而又有韌性的枝條,十分適合制作成姿態優美的盆景。

    圖片

    許多人對羅漢松情有獨衷,因為羅漢松兼顧兩方面的特點,四季常青,既可“生旺”,又可增加財氣;其二,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略稱,佛教認為一個人因為修行的工夫不同,故取得的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種成就叫做一個“果位”。阿羅漢果是小乘佛教修行達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則低于佛、菩薩,是第三等。佛教稱,獲得這一果位,就可熄滅一切煩惱,圓滿一切功德,永遠不會在投胎轉世受所謂“生死輪回”之苦。獲得阿羅漢果位的人叫“阿羅漢”,簡稱“羅漢”。

    圖片

    著名的十八羅漢,傳說是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槃,常住人間,弘揚佛法,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所以說羅漢松可以說趨吉避兇,辟邪化煞。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由中國海島羅漢松科研基地——東莞真趣園精選的十八棵形神兼備的羅漢松盆景,化身十八羅漢。愿這十八羅漢為您招財開運,并帶給您安康吉祥!事事順心!

    圖片

    十八羅漢護門庭

    大安!大吉!





    圖片


    第一 坐鹿羅漢

    第一尊者賓度羅跋啰惰阇 (Pindolabharadvaj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這位羅漢本是印度優填王的大臣,權傾一國,后發心出家,應恐國王請他回去做官,遂遁入深山修行。后得阿羅漢果位,一日,騎鹿回鄉度化親屬,優填王也因聽其說法而得悟。故稱坐鹿羅漢。

    五代貫休所作十六羅漢像中,此羅漢箕坐巖石上,左手持杖,右手憑巖,膝上置經。眉骨外突,雙目睥睨前方。

    蘇東坡像贊云:“白氎在膝,貝多在巾。目視超然,忘經與人。面顱百皺,不受刀箭。無心掃除,留此殘雪。”

    圖片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只見尊者箕坐巖石上,左手持杖,右手憑巖,膝上置經。眉骨外突,雙目睥睨前方。贊曰:

    棲坐巖石尋清靜,

    手持荊杖求無波;

    膝置經卷行真路,

    目視超然成阿羅。


    圖片




    圖片


    第二 歡喜羅漢

    第二尊者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方迦濕彌羅國。

    迦諾迦伐蹉尊者,古印度的一位雄辯家,他是“知一切善惡法之聲聞”。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有人向他請教什么是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就是喜。又問他什么是慶,他說不由眼耳鼻舌身所感到的快樂就是慶,比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

    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的迦諾迦伐蹉羅漢像,身穿法衣,盤坐于巖石上,雙手結印,扶杖于肩頭。面上滿是皺紋,雙眉下垂,頭略為仰視。 

    蘇東坡像贊云:“耆年何老,粲然復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瞋喜雖幻,笑則非瞋。施此無憂,與無量人。”

    圖片

    妖魔除盡,玉宇澄清。

    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只見尊者身穿法衣,盤坐于巖石上,雙手結印,扶杖于肩頭。面上滿是皺紋,雙眉下垂,頭略為仰視。贊曰:

    身著法衣護佛法,

    手結法印度蒼生,

    嗔喜皆幻不妄笑,

    無憂當屬無量人。 


    圖片




    圖片


    第三 舉缽羅漢

    第三尊者迦諾迦跋厘惰阇(Kanaka-bharadvaja),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身洲。

    迦諾迦跋厘惰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惠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并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五代貫休大師所作此羅漢像,骨瘦棱嶒,瞠目閉嘴,眉橫如劍。右手執拂,左手按膝,倚坐于巖石座上。

    蘇東坡像贊云:“揚眉注目,拊膝橫拂。問此大士,為言為默。默如雷霆,言如墻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圖片

    這位慈悲平等高覺鐵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惠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并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贊曰:

    率領五百阿羅漢,

    住于神州護法壇,

    手執拂塵尋清樂,

    眉揚如劍斬憂煩。


    圖片




    圖片


    第四 托塔羅漢

    蘇頻陀尊者駐山王布赫拉。雙手握經。生于竹葉地,父為富有長者。剛生下來時,全身長滿毒癰,盡管父親全力醫治,但仍未痊愈。全家人因此感到羞愧,用衣服遮蓋,故名掩藏。一天,聽說舍衛城有許多名醫,與友同往,正好遇到世尊,從其出家,并受具足戒。從此,不要說疾病,就連三毒徹底根絕,得阿羅漢果。若依此尊,業果不欺,遠離病患,功德久盛!

    據傳托塔羅漢即蘇頻陀尊者,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蘇頻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圖片

    七層寶塔,佛法通靈。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尊者是釋迦牟尼收的最后一位弟子,他為表示懷念和追隨佛祖特制一塔隨身攜帶,故稱“托塔羅漢”。

    贊曰:

    右手握拳當心處,

    左手伸出安于膝,

    聃耳埀肩一真妙,

    綺眉霞觀大千奇。


    圖片




    圖片


    第五 靜坐羅漢

    第五尊者諾距羅(Nakula),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后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

    釋迦牟尼佛讓其靜坐,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但他靜坐時仍顯出大力士的體格,又稱“靜坐羅漢”。

    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的諾矩羅尊者像,則是交腳倚坐于石上,雙手執如意形木童子(古代一種搔癢器具)當左肩,成扒背癢之勢。

    蘇軾像贊曰:“善心為男,其室法喜。背癢孰爬?有木童子。高下適當,輕重得宜。使真童子,能如茲乎?”

    圖片

    清凈修心,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進彼極樂。

    只見尊者交腳倚坐于石上,雙手執如意形木童子(古代一種搔癢器具)當左肩,成扒背癢之勢。贊曰:

    拳拳當心本無心,

    念念如意如意臨,

    身心清靜人天養,

    不再憂煩生死輪。


    圖片




    圖片


    第六 過江羅漢

    第六尊者跋陀羅(Bhadr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耽沒羅洲。

    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因此取名跋陀羅。

    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跋陀羅傳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五代貫休大師所作羅漢像中,跋陀羅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額豐頤,面略上仰,右手隱法衣中,左手執念珠安于膝上。

    蘇東坡贊曰:“美狠惡婉,自昔所聞。不圓其輔,有圓者存。現六極相,代眾生報。使諸佛子,具佛相好。”

    圖片

    身負經卷,東渡傳經。

    跋山涉水,普渡眾生。

    只見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額豐頤,面略上仰,右手隱法衣中,左手執念珠安于膝上。贊曰:

    仰觀宇宙參妙理,

    俯持捻珠數流年,

    德善為本廣教化,

    眾皆為賢乃真賢。


    圖片




    圖片


    第七 騎象羅漢

    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迦理迦本是一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貫休所畫的迦理迦羅漢之像,最顯著特點就是長眉繞身,宴坐于巖石上,右手撫右膝上,長眉繞過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

    蘇東坡像贊云:“佛子三毛,發眉與須。既去其二,一則有余。因以示眾,物無兩遂。既得無生,則無生死。” 

    圖片

    騎象軒昂,頌經朗朗。

    心懷眾生,目及四方。

    只見尊者長眉繞身,宴坐于巖石上,右手撫右膝上,長眉繞過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贊曰:

    去盡萬縷煩惱絲,

    留得一脈佛心慈,

    了脫生死成正覺,

    離卻苦樂更無私。


    圖片




    圖片


    第八 笑獅羅漢

    第八尊者伐阇羅弗多羅(Vajraputra),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缽刺拏洲。

    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據說他本是一位獵人,出家后立戒不殺生,修成羅漢后,有兩只小獅子跑到他身邊感激他放下屠刀。伐阇羅弗多羅以后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故人稱“笑獅羅漢”。

    由于他不殺生,廣積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贊美尊敬。

    五代貫休大師所畫的伐阇羅弗多羅像,乃一袒裸上身,高鼻深目的胡僧像。坐于石上,雙臂相交置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邊置貝葉經,身略側,似在看經。

    蘇東坡像贊云:“兩眼方用,兩手自寂。用者注經,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捐。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圖片

    ?????????尊者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坐于石上,兩臂相交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邊置貝葉經,身略側,似在看經。贊曰:

    凝神深參貝葉經,

    縱觀古今自從容;

    禪定無亂涅槃處,

    物我兩忘無量功。?????


    圖片




    圖片



    第九 開心羅漢

    開心見佛,各顯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無窮。

     據說,尊者原系中天竺的某位太子,其弟想與他爭王位而作亂。尊者對弟弟說:“我心里只有佛,從未想當國王。”遂解開衣服,其弟果見他心中有一佛,便不再作亂。尊者因此而被稱為“開心羅漢”。贊曰:

    曲指算來無量劫,

    躬行誠信不肯歇,

    扇拂在握數世過,

    禪心守定效佛陀。

    圖片


    圖片




    圖片

    第 十 探手羅漢

    第十尊者半託迦(Panthaka),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

    《善見律》卷十六:般陀之母,為大富長者女。與家奴私通,逃于他國,久而有孕,垂產思歸,于中路產子,如是復生弟。長名莫訶般陀,弟名周羅般陀,弟名之義即為“小路邊生”。兄聰明而弟愚鈍,后二人皆修成羅漢,弟弟即第十六羅漢注荼半託迦。

    半託迦尊者打坐時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畢即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故又稱“探手羅漢”。

    五代貫休大師所繪半託迦像,于石座上敷坐具,趺坐于其上。身穿通肩袈裟,兩手持經卷,作讀誦狀。

    蘇東坡像贊云:“垂頭沒肩,俯目注視。不知有經,而況字義。佛子云何,飽食晝眠?勤苦功用,諸佛亦然。”

    圖片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尊者打坐時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畢即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故稱“探手羅漢”。贊曰:

    手持經卷苦用功,

    潛心誦讀曉輕重,

    參透一真有大道,

    悟明方可稱道生。


    圖片




    圖片


    第十一 沉思羅漢

    第十一尊者羅睺羅(Rahula),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畢利颺瞿洲。

    尊者本是佛陀釋迦牟尼的親生子,后又成為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據說他在母胎六年才出生,因其長期為母胎覆障,故而得名;另有一說法,即他在誕生之時,適逢月亮被障蔽,故名為羅睺羅。

    在十大弟子中,其精進修道,得阿羅漢果,自古譽稱“密行第一”。所謂“密行”即在沉思中覺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動時能行人所不能行,故被稱為“沉思羅漢”。 

    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的羅睺羅像,雙目圓睜,趺坐石上,右手上舉,當胸戟指,左手按左膝。

    蘇東坡贊云:“面門月滿,瞳子電爛。示和猛容,作威喜觀。龍象之姿,魚鳥所驚。以是幻身,為護法城。” 

    圖片

    尊者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尊者本是佛陀釋迦牟尼的親生子,后又成為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在沉思中覺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動時能行人所不能行,自古譽稱“密行第一”。贊曰:

    慈心能忍稱威猛,

    當胸戟指目圓睜,

    龍象之勢實可貴,

    舍身成就護法城。


    圖片




    圖片


    第十二 挖耳羅漢

    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aena),與自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那迦譯作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

    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所謂六根清凈,耳根清凈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凈。

    五代貫休大師所畫的那伽犀那像,側坐于巖石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雙目怒睜,額頭隆起,后腦突起如肉髻,張口露舌,雙手握拳拄于頷下。

    蘇東坡像贊云:“以惡轆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濕。垂眉捧手,為誰虔恭?大師無德,水火無功。”

    圖片

    閑逸自得,怡神通竅。

    橫生妙趣,意味盎然。

    只見尊者側坐于巖石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雙目怒睜,額頭隆起,后腦突起如肉髻,張口露舌,雙手握拳拄于頷下。贊曰:

    半度波山巉巖上,

    雙目怒睜舉世驚,

    依信入佛乃正道,

    護法度人方圓融。


    圖片




    圖片


    第十三 布袋羅漢

    第十三尊者因揭陀(lngata),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脅山中。

    據說因揭陀本是古印度的捕蛇人,常攜帶一個布口袋進山捕蛇,以免行人遭蛇咬。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而后放生。因揭陀以善心修得阿羅漢果,他也被稱為“布袋羅漢”。 

    相傳他在中國顯靈,于公元907年五代梁朝時在奉化出現,負一袋行化。貞明三年(917)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說完便消失無蹤了。

    五代貫休大師所畫的因揭陀羅漢,肩倚杖藜,左手托貝葉經,垂頭注視,右手掐珠。贊曰:

    無量壽佛,乾坤寶袋。

    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圖片


    圖片




    圖片


    第十四 芭蕉羅漢

    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Vanavasin),與自眷屬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伐那婆斯,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后園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他出家后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羅漢后又稱“芭蕉羅漢”。

    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的伐那婆斯,趺坐于巖窟內,身著通肩衣,兩手隱于袖中,閉目入禪定。

    蘇東坡贊云:“六塵既空,出入息滅。松摧石隕,路迷草合。逐獸于原,得箭忘弓。偶然汲水,忽然相逢。”

    圖片

    悠閑隱逸,傲視太虛。

    仙風道骨,超脫凡塵。

    尊者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羅漢后又稱“芭蕉羅漢”。只見尊者趺坐于巖窟內,身著通肩衣,兩手隱于袖中,閉目入禪定,故云:“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萬物,蒼巖骨肉。鐵磬誰鳴,空谷傳聲,呼之不聞,不呼眼瞠。”贊曰:

    守護佛法可住山,

    心如枯井自等閑,

    神妙萬物蒼巖骨,

    法注自然滿大千。


    圖片




    圖片


    第十五 長眉羅漢

    第十五尊者阿氏多(Ajita),與自眷屬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鷲峰山中。

    長眉羅漢,是一位慈祥老者形象,通察大千,心領神會。

    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拖著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佛陀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出家,終於修成阿羅漢果。

    五代貫休所畫的阿氏多像,雙手抱右膝,坐于石上,張口露舌,齒牙畢顯,脫牙數杖。清乾隆嘗題贊,稱他“心是菩薩,貌是鬼王”。

    蘇東坡贊云:“勞我者皙,休我者黔。如晏如岳,鮮不僻淫。是哀駘它,澹臺滅明。各妍于心,得法眼正。”

    圖片

    尊者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清乾隆嘗題贊,稱他“心是菩薩,貌是鬼王”。贊曰:


    圖片




    圖片


    第十六 看門羅漢

    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Cuda-panthaka),與自眷屬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持軸山中。

    注茶半托迦尊者因性愚鈍,習經不能誦,故佛令他日常為眾比丘拂拭鞋履,只誦習簡單的經句,逐步修習,后來果然獲得智慧啟悟,證阿羅漢果。

    他到各地去化緣,常用掌頭拍打屋門叫人出來布施。后來佛陀給了他一根錫杖,他化緣時就用它在別人門前搖動,屋里的人聞聲果然開門布施,故他又稱“看門羅漢”。

    貫休大師所畫注荼半託迦像,側坐于古樹窩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執扇放右腿上,眉骨突起,額頭隆起。

    蘇東坡像贊云:“以口說法,法不可說。以手示人,手去法滅。生滅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離色聲。”

    圖片

    威武標桿,警覺凝視。

    禪杖在握,勇熾邪魔。

    尊者側坐于古樹窩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執扇放右腿上,眉骨突起,額頭隆起。贊曰:

    修行路上多坎坷,

    受學誦讀幾波折,

    逐步研習愚癡少,

    悟透佛法妙慧多。


    圖片




    圖片


    第十七 降龍羅漢

    第十七尊者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清朝時由乾隆皇帝欽定。佛陀入滅后,迦葉尊者成為教團之統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經典結集。直至阿難成為弘法繼承者,始入雞足山入定,以待彌勒出世,方行涅槃。而迦葉為佛弟子中修苦行之第一人,被稱為“頭陀第一”;又因至今傳誦不絕的公案《拈花微笑》,被中國禪宗尊為始祖。 

    另一說法是第十七位羅漢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蘇東坡像贊云:“以口誦經,以手嘆法。是二道場,各自起滅。孰知毛竅?八萬四千。皆作佛事,說法熾然。”

    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于龍宮。后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羅漢”。

    在《濟公外傳》中,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降龍羅漢乃佛陀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未了塵緣。

    圖片

    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于龍宮。后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被稱為“降龍羅漢”。贊曰:

    堅心執意苦修行,

    微妙法門尋常中,

    拈花微笑留名典,

    心心相印乃功成。


    圖片




    圖片


    第十八 伏虎羅漢

    第十八尊者是“四大聲聞”中的“軍屠缽嘆”。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而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一說,是禪月所畫第十八賓頭盧尊者。蘇東坡像贊云:“右手持杖,左手拊右。為手持杖,為杖持手。宴坐石上,安以杖為。無用之用,世人莫知。” 

    一說,第十八尊者是“彌勒尊者”,由清朝乾隆皇帝欽定。彌勒尊者修慈心觀,降伏心中如猛虎般的貪欲、瞋恨,知足常樂,笑口常開。

    圖片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人生如戰場,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穴居著一只猛虎,以己之力抵抗逆流;人生又像花園,會因清晨在一朵薔薇上留下的晨露而變得溫柔恬靜。猛虎的魄力與薔薇的細膩可以和諧一體,再怎樣心堅如石或豪情滿懷,胸中依然有一份清新靈動,一份安然靜默蘊藏其中,依然會有嬌柔而美麗的花朵啟顏開放。贊曰:

    佛法無邊信愿行,

    參透法理靠苦功,

     多聞第一需頓悟,

     瞬間乃在長久中。 

    第十八 伏虎羅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最新|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亚洲午夜性猛春交XXXX| 亚洲精品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又大又硬又爽18禁免费看| 久久先锋男人AV资源网站|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大喷水|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色爱综合激情五月激情| 午夜无码区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区色欧美另类图片| 久久毛片少妇高潮|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图区| 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又大又黄又粗高潮免费|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冲田杏梨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偷拍|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在线理论三级午夜电影|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12裸体自慰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欧洲日产国无高清码图片|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重口SM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最新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