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說·第96期 庚子·秋分 本想今年夏天回滬找袁童鞋在四年之后,三度行走蘇州河,但突如其來并愈演愈烈的國際疫情局勢,讓回國變成了一種金錢和時間維度的巨大奢侈。十年前,在世博會期間,我們第一次實行了步行征服蘇州河全程(北新涇-外灘)的壯舉,并且在2016年再次復(fù)制。在2006年,首次騎車游蘇州河全程之后,步行顯然是更靈活、更環(huán)保也更有趣的城市微旅行體驗。 在這十幾年間,同樣也有若干次小段的行走體驗,一般都在蘇州河市區(qū)段,也目睹了許多橋梁的滄桑變化。筆者并不是攝影師,只是希望用鏡頭記錄下每一個可能就此定格于此的瞬間。前后十四年,竟然也積累了一些記錄一些時代信息的照片,從中選取一些與讀者交流。本文所用照片,一般配有年月時間,均為馬丁和袁童鞋在2006-2019年間多次拍攝的。設(shè)備有兩種基礎(chǔ)單反,兩三種卡片機,五六種手機,因此成像效果會有天壤之別,并不代表年代差異就有這么大。 筆者在外白渡橋上(2019.5) 蘇州河上目前為止已經(jīng)有了三十多座橋,但如果嚴格按照北新涇至外灘段的吳淞江為蘇州河的話,實際為29座(軌道橋、城市快速路橋,凡與原有道路重合的不再另算),從蘇州河口開始數(shù)有: 外白渡橋、乍浦路橋、四川路橋、河南路橋、山西路橋(步行) 福建路橋、浙江路橋、西藏路橋、烏鎮(zhèn)路橋、新閘橋、 成都路橋(含南北高架橋)、恒豐路橋、昌平路橋(新建)、普濟路橋(步行、非機動車)、長壽路橋 昌化路橋、江寧路橋、西康路橋(人行)、鎮(zhèn)坪路橋、寶成橋 武寧路橋、曹楊路橋、華政橋(華政校內(nèi))、凱旋路橋(含軌道)、中山橋(含內(nèi)環(huán)線) 強家角橋、古北路橋、瀘定路橋、真北路橋(含中環(huán)) 另外,安遠路橋也在規(guī)劃修建中,一旦建成將是蘇州河上的第30座橋梁。 安遠路橋的規(guī)劃位置 鋼筋怪人:外白渡橋 蘇州河近30座橋中,最有拍攝價值的無疑是外白渡橋,不僅在于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造型,而是它在周遭景色中的點綴作用。外白渡橋的歷史和各種故事,我們也寫得差不多了,請讀:【滬說·溫故知新】110年外白渡橋: 河里的美人魚和河上的橋。 外白渡橋為雙跨鋼結(jié)構(gòu)橋,建造于1907年底,期間經(jīng)歷了好幾次維修,顏值忽高忽低,它的鋼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雄渾的幾何圖形,經(jīng)它“切割”的風(fēng)景線,別有趣味。 在橋面北望上海大廈(2019.5) 在外白渡橋東望浦東(2016.5) 鋼結(jié)構(gòu)細節(jié)(2019.5) 外白渡橋的鋼架的間孔窺探(2019.5) 鉚釘近景(2012.7) 東北望俄領(lǐng)館及東方明珠(2019.5) 2008年外白渡橋移位大修前,可見兩側(cè)人行道路面與改造后的木質(zhì)地板很不一樣。(2008.2) 外白渡橋可甜可鹽,不少人在此拍婚紗照,更多的人在此流連觀光。 在外白渡橋拍婚紗照少不了被人圍觀(2010.5) 等待過馬路的游客(2016.5) 一個百無聊賴的游客(2016.5) 交通、忙碌(2012.7) 好一座法師橋,乍浦路橋 在法師橋,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感(2019.5) 乍浦路橋北堍(2019.5.11) 乍浦路橋,在外白渡橋西邊一兩百米,吳淞路閘橋拆除以后,此地是拍蘇州河口及浦東景觀的無二去處。長年會有長槍短炮的攝影老法師出沒,江湖上有一個戲稱,“法師橋”。鄙人也在法師橋上拍過好多照片(如上),在這里你會相信手里的D7和MarkIII真是買得太值(然而此時,我只有渣蘋果)。 乍浦路橋上偶遇老法師若干(2017.12) 也有夕陽西下時敢于給異性拍逆光照,拿三腳架的專業(yè)老法師(2019.5) 不過,乍浦路橋其實本來是蠻有煙火氣的地方,可惜由于外灘源不算成功的開發(fā)和北堍大拆遷,如今乍浦路橋兩岸去人類化地只剩下塑料感。 市井氣尚濃的乍浦路橋南望,彼時外灘源尚未開發(fā),有三線小城的既視感,卻是上海的中心地區(qū)(2006.10) 這是十多年前的乍浦路橋,北望尚能看到公濟醫(yī)院的建筑,十年前拆除了。還有人擺地攤。(2007.4) 乍浦路橋的橋墩,造型很有意思(2006.10) 乍浦路橋,西望河濱大樓及四川路橋(2006.10) 當(dāng)年吳淞路閘橋還在(電子顯示屏),法師橋還不夠美麗(2006.10) 郵政大樓與四川路橋 蘇州河上的橋有三十多座,但能名列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只有外白渡橋、乍浦路橋和四川路橋三座。四川路橋除了四座水泥路燈之外,結(jié)構(gòu)與乍浦路橋看上去還是比較相似的。 而說到周遭的景觀更因為有了郵政大樓和遠處的河濱大樓,而更顯得氣質(zhì)增加。 四川路橋東望(2007.6) 四川路橋南堍北望(2007.6) 北望郵政大樓的經(jīng)典鏡頭(2016.5) 四川路橋北堍南望,可見橋的細部裝飾花紋還是有一定特色的,南蘇州路的歷史建筑也別有趣味。(2010.5) 四川路橋南望及水泥燈柱(2016.5) 四川路橋上北望郵政大樓(2019.5) 高高的河南路橋 老河南路橋在09年重建之后,橋高和跨幅都大大增加。2006年的河南路橋除了路燈式樣依舊之外,已經(jīng)判若兩橋。 河南路橋及北岸河堤(2006.10) 爬上河南路橋,看河濱大樓的夕陽(2019.5) 河南路橋南堍見橋身和北岸的河濱大樓和華僑城(2019.5) 2008年初,翻修中的河南路橋南堍(2008.2) 山西路橋(2016.5) 雖然故址盆湯弄橋也是一座老橋,但與這座世博會前建好的人行橋沒有啥關(guān)系。 山西路橋剛開始建造時(2006.10) 山西路橋是一座只有十幾年歷史的新橋,為人行橋。滬說早期曾有一篇蘇州河畔后羿射日雕像的文章。【滬說】后羿,你射的是什么?這座雕塑目前已經(jīng)移位于山西路橋北堍的一座變電站內(nèi),已經(jīng)有十多年了。 最近一次拜訪后羿是在2017年12月,那一次和親戚從吳淞路海寧路一直騎到鎮(zhèn)坪路,途徑山西路橋,后羿還在,好像臀部的銹斑還恢復(fù)了一些。(2017.12) 后羿射日原來的位置,大約在山西路橋(左2006.10,右2016.5) 無趣的老閘橋 老閘橋也就是福建路橋,是2006年后新建的。老閘為古代地名,是吳淞江上的水閘,我們曾撰文【滬說】一座橋和閘北的黃金時代,其中提到老閘 “老閘現(xiàn)在說得已經(jīng)不多了,但福建路橋一帶(清代稱宋家浜)據(jù)稱就是清康熙年間所造老閘所在,故老福建路橋曾被叫老閘橋。據(jù)《閘北區(qū)志》老閘“逾三年”“裂陷,再建”。可見當(dāng)年就已經(jīng)有了豆腐渣工程。半個世紀后,在老閘西邊的金家灣一帶新建石閘,也就是今天新閘路橋這邊。更曰此處“架浮橋”,新閘這里的橋是吳淞江上的第一橋。” 在老閘橋北堍掃地的環(huán)衛(wèi)工人(2016.5) 西望福建路橋(2016.5) 福建路橋修建時,結(jié)構(gòu)剛剛合龍,但護欄和引橋尚未建好。如上圖,粉紅色的建筑為上海科技京城樓群(2006.10) 福建路橋北堍舊貌,如今已經(jīng)大范圍拆遷改建了(2006.10) “臟兮兮”的浙江路橋 浙江路橋其實現(xiàn)在收拾得特別漂亮,但是它的曾用名卻讓這座橋怎么也洗不干凈。浙江路橋別名垃圾橋,因為毗鄰垃圾碼頭得名,可見老上海人對于名字沒有特別的講究。 浙江路橋2015年大修后留下的碑文(2016.5中旬) 浙江路橋其實與外白渡橋是同時設(shè)計,同時建造的,因此橋梁類型相似,但因為水面寬度問題,浙江路橋的鋼結(jié)構(gòu)為魚腹式就一跨,因此與外白渡橋的大氣相比,浙江路橋的下橫梁中低兩頭高,看著有些頭重腳輕。 浙江路橋兩堍都已比較破舊,圖為2008年2月時,浙江路橋北堍 浙江路橋是蘇州河從上游開始數(shù),第一座能看到浦東陸家嘴的橋梁(2016.5) 當(dāng)然新樓盤也擋了不少浙江路橋的風(fēng)水,回溯到2010年......(2010.5) 如今,浙江路橋北堍顯得冷清(2017.12) 難怪有人說上海變了,是的,它曾經(jīng)沒那么精致華麗淡雅高貴,而是粗鄙土味夸張俗氣,但我真說不上來更喜歡哪一個。 在蘇州河北岸的一對母子(2006.5) 熱鬧的馬路集市,浙江路橋北堍。(2006.10) 這些昔日的味道,可能永遠不會再來了。 浙江路橋北望(2016.5上旬) 新垃圾橋與四行倉庫 西藏路橋,下面玻璃窗的廣告比之前少了(上圖2016.5,下圖2010.5) 西藏路橋如今可算是蘇州河上排名靠前相當(dāng)繁忙的過河大橋了,和河南路橋一樣,它并不與沿河的北蘇州路/光復(fù)路和南蘇州路相交,因此算是半水橋半旱橋,鉆橋洞也挺有趣的。 西藏路橋北堍跨北蘇州路/光復(fù)路的橋洞(2010.5) 西藏路橋西側(cè)北堍就是著名的四行倉庫了,但是直到2015年它才重見天日。筆者有幸拍到一張四行倉庫在長期挪作他用時的照片。 被多個單位使用的四行倉庫(2010.5) 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為紀念館(2016.5) 所幸,這險些將歷史遺跡毀滅的錯誤終于得到了糾正。 礙于篇幅所限,西藏路橋上游的蘇州河各座橋,將在下期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相關(guān)文章: 滬說 | 蘇州河畔一座孤樓與它的如塵往事:河南路橋邊的上海總商會舊址 滬說 | 蘇州河舊夢——華東師大和長風(fēng)公園的“如水”往事 滬說 | 1946年,《上海里衖分區(qū)精圖》那些和今天不一樣的路名 近期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