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古剎佛光—從五臺山到云岡石窟【8】華嚴寺

     溜溜達達的暉姐 2021-09-15

    離開善化寺,攻略上下一個目標是九龍壁,然后是清真大寺,最后是華嚴寺。我覺得這么多地方,腿兒著會不會很累呀?曾經來過大同的寅說,大同舊城很小,走著也不遠。看看大家都沒意見,我跟著就是了。

    走了沒多遠,看到十字街頭中間有個景兒,是四座很漂亮的木頭牌樓,分別面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牌樓是新的,再早有過,后來給拆了。那是大將軍徐達受命修筑大同城,為壯軍威、頌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四個牌樓,面向四條街。四牌樓雖然新,造型很復古,顏色也好看,位于大同市舊城中心,自然又成了大同的地標。

      

            看完了九龍壁,接著去看清真大寺,那是山西境內兩座知名清真古寺之一。根據寺內乾隆年立的一塊《敕建清真寺碑》,稱清真大寺始建于唐貞觀二年(628 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走到跟前了,大門緊閉,只好轉向華嚴寺。

      

             2019年春,首都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展覽,叫《大遼五京》,里面的展品讓我印象很深的有兩部分,一個是“華夷同風,”另一個是“塔寺巍巍”。“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是著名的蕭太后的夫君遼道宗耶律洪基的詩句,契丹人對漢文化的學習與吸收,那是妥妥的學霸。“佛塔巍巍”則是展現了遼代篤信佛教,到達了如醉如癡,上至皇族公卿,下至平民百姓全都信佛,王公貴族不惜花盡國民財力建造寺院佛塔,結果大遼的寺院經濟高度發達,掏空了國庫的銀子,也掏空了老百姓的兜,成為大遼滅亡的重要原因。宋朝的使臣來到大遼,回去后在書里高興地寫道北人信佛,國力減弱,殺心也沒了,對大宋是好事。

    遼代的華嚴寺原是在唐代華嚴寺的舊址上重建的,時間是遼重熙七年(1038年),依據佛教《華嚴經》,取“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是當時佛教華嚴宗最重要的寺廟之一。是遼興宗除了應縣木塔之外留下的另一座建筑杰作。遼華嚴寺占地100畝,寺內安放了遼諸帝石像、銅像而成為遼國皇室祖廟。整座寺院不必說,一定是殿宇巍峨,氣勢宏偉。

    契丹民族崇拜太陽,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面東而拜,居住習俗也坐西朝東。因此,建華嚴寺時沒有“華夷同風”,不肯學漢族寺廟坐北朝南的傳統,而是坐西面東,讓佛祖也能每天沐浴清晨的陽光。梁思成先生解釋這種方位:“遼人信鬼,拜日為神。”

    契丹貴胄享受“澶淵之盟”之后一百多年的和平日子,漸漸變得“文質彬彬”,自己都覺得不再是“蕩無禮法”的夷狄之邦。沒看到“臥榻之側”的女真已經崛起,到了后期,接二連三的宮廷內斗,漠北草原大規模的反遼叛亂,都大大折損了大遼的力量。

    就等著壓倒駱駝的最后那根稻草了,很快,那根稻草撲扇著翅膀飛來了。海東青是一種產于烏蘇里江畔,尖喙利爪,雄健異常,能捕捉比它大幾倍的天鵝的雕。深得嗜好游獵的大遼皇帝貴族的喜愛。

    遼每年都向女真人索取貢品。作為捕獵最佳助手的海東青便成了貢品中的極品。為了搶到到最好的鳥兒,女真各部落不得不去強攻本是同族的其他部落。女真人幾乎抓盡了境內的海東青進貢給遼,卻仍然不能滿足貪婪的遼國統治者。而此時的女真各部在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逐漸統一,完顏阿骨打對遼國腐朽殘暴的統治恨之入骨,暗中發誓要滅了遼國。

    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率領下,女真軍隊向大遼發起戰爭,10年左右就滅了大遼,建立了金國。

    1122年金軍分三路攻打遼西京,兩軍會戰中,為了爭奪制高點,華嚴寺成了重災區,毀于兵火。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由通悟法師等重建,華嚴寺得到恢復,但規模已遜于遼代。

    我們溜溜達達地走到華嚴寺前面的廣場,好大一個廣場,周圍一圈全是仿古建筑,亭臺樓閣,高低錯落,不愧是有老本的古城,仿得有模有樣的。找了一圈發現華嚴寺山門緊閉,游客都從旁邊的小門進去。

      

      

      

      

              進去后又是一個空曠的廣場,盡頭是座氣勢宏偉的建筑,房頂就有幾個,馬上就想到了“氣派”和“遼闊”這兩個詞。

      我正想走過去看看,被領導叫住,領導發現有個導游在給一群帶著小紅帽的人講解,讓我去聽蹭。

      于是我就跟著這群人走,華嚴寺的導游不少,多是年輕姑娘,這個導游歲數大一點,嘴巴挺利落,好像是專門為這群小紅帽請的。

    導游領著小紅帽們來到普光明殿,就是一進門迎面看到的那座宏偉建筑,它的房頂的官稱是重檐歇山頂,瞧瞧古人起的名字,簡單明了。普光明殿是2009年修建的一座仿古建筑,別的地方的仿古建筑多用的是鋼筋混凝土材料,而華嚴寺的普光明殿全部使用進口的木材,包括所有的斗拱。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前有抱廈,是座華麗的新大殿。

      

            導游說山西擁有唐宋遼金古建的72.5%,而大同市是中國擁有遼金古建最多的城市。大同的建城史從趙國開始,趙武靈王的大將李牧在大同修建了最早的城池,所以大同擁有兩千三百多年的建城史(確實很牛)。大同的建都史始于北魏,有一千五百多年(必須牛)。還是遼代與金代的陪都所在。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洲給契丹,歷史上的大同是胡漢雜交的地方(雜交二字用的好)。

     雁北地區的古建筑基本上是榫卯結構的。華嚴寺的專業數據是梁思成先生提供的,后來的復建維修也是根據梁思成先生的數據。大同的古建筑能夠扛得住地震風雨,都要歸功于榫卯結構。

    導游指著抱廈上面的木制藻井,她說:這個是穹隆寶頂,斗拱全部是榫卯結構的,之后的大雄寶殿和薄伽教藏殿的斗拱也都是榫卯結構的。

             普光明殿里有三尊金燦燦的佛像,中間的是釋迦牟尼佛,左右的是菩薩,因為菩薩是戴花冠的,這兩位頭上戴的是金冠一看真夠分量。殿門口的說明牌寫著,里面是華嚴三圣,左文殊菩薩,右普賢菩薩。可是導游說是左觀音,右普賢。不知道是誰錯了。

      (網)

       (網)

           殿里滿墻的壁畫,是2011年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的師生繪制的。畫的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壁畫富麗堂皇,人物眾多,色彩鮮明,不愧是國內現代頂級美術界的壁畫作品。我必須要給大同政府和文保部門點個大贊,在修補復建古建筑方面真是用心了。為華嚴寺請來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的師生為很多新殿繪制了高大上的壁畫,在彌陀殿繪制了《極樂世界圖》和《九品接引圖》,在藥師殿繪制了說法圖。下華嚴寺的觀音殿由兩位美院老師各執一壁同殿繪制千手觀音,一位畫風沉穩,一位畫風激情。簿笳教藏殿下羅漢二殿的壁畫等等也是他們畫的。

              普光明殿近千米的鋪面的壁畫題材是華嚴研究會會長海云繼夢法師選定的《善才童子五十三參》,圖樣是輾轉從香港高價淘得清代摹本,從榆林三窟找到西夏時期文殊、普賢像,參考進行了設計,壁畫墻高九米有余、加墻裙近十二米高,工作量極大,六十多歲的老師帶領一批男女弟子一日數回高低移位、穿越縱橫交錯的腳手架之間,歷時四十天完成了全殿壁畫繪制。其中文殊、普賢、水月觀音的繪制使用了瀝粉貼金,紋樣金線掐絲這些花費昂貴,難度極大的工藝,才出來了滿壁生輝的效果。

    重彩壁畫已衰微逾三個世紀后,在大同政府的主持下,由一批從古至今學歷都是最高的一批壁畫工匠——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的師生在山西幾個名寺里傳承了古代重彩壁畫的香火。

      (網)

    非常遺憾的是,我一直跟著那個導游,竟沒有多看普光明殿里的壁畫幾眼,也沒有進入后來新建的幾個殿,錯過了欣賞這批佳作的機會。其實到最后要離開華嚴寺時我還有時間再次進入普光明殿,但覺得不是古建筑,就忽視了。

    回來再說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怎么回事,善財童子是觀音菩薩的左脅侍,說起他的家世,我們都不陌生,西游記里的紅孩兒,牛魔王和鐵扇公主是他的雙親。因為三番四次地想吃唐僧肉,肉沒吃成,反被觀音菩薩收了去做了脅侍善財童子,這些當然是戲說。華嚴經里說,善財童子他爹有五百兒子,唯有善財童子出生時天上掉下來無數財寶,地上涌出來很多寶器,把他家庫房都堆滿了。但這孩子視金錢如糞土,看破紅塵,發誓修行成佛。善財向文殊菩薩請教佛法,文殊讓他去向“善知識”的人求教,善財吃了很多苦,找到了五十三位善知識,從每個高人那里都學到了一些東西,其中有觀音菩薩和彌勒佛,最后是普賢菩薩讓善財成就菩薩心愿,完成了五十三參后,善財童子修成正果,做了觀音菩薩的脅侍。

      (網)

       當我看到華嚴三圣背后的墻上畫的大幅觀音菩薩與善財童子,馬上覺得美院師生的畫功不讓古人。畫面以石綠為主色,色澤和諧雅致,觀音的花冠和瓔珞及各種首飾是用了瀝粉貼金等高端工藝才能有這樣醒目的效果。 圖片是網上的。

             北京法海寺的壁畫上也有一幅明代宮廷畫師畫的水月觀音,我特別欣賞,我覺得普光明殿的水月觀音可能參考了一下法海寺的這幅壁畫。

             繞到普光明殿的背后,看到有個規模不大的上華嚴寺山門,外形古樸,柱飾木雕是龍騰牡丹,工藝極復雜,雕刻水平很高,是明代的。導游說因為廊檐下的木雕已成為文物,所以山門得以保存下來。

      

      山門里面有兩尊金剛像,應該是新的,造形夸張鮮活,水平不錯。

      

            山門的西面還有個過殿,里面有一尊香樟木雕佛像,原木顏色。

      

             過殿南北兩側院墻各開一個過門,外是方門,內是圓門。外方表示華嚴經之大方廣,內圓表示華嚴經理事圓融。

    我們從北門進去,北門題額:“拈花笑”。拈花笑也是一個佛經典故:昔日釋迦佛在靈山會上以手拈花示眾,弟子默然,只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就在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剎那間,佛祖就已經把最高深的“禪宗”傳給了迦葉。迦葉成為西天禪宗初祖。

      

             方門里面就是矗立在高高的云階上的大雄寶殿,導游說這座巍峨聳立、厚重古樸的大雄寶殿是全中國最大的大雄寶殿,面積達1559平方米。隋唐遼金以前的古建筑有個特點:簡單、古樸、大方。

      

      大雄寶殿是單檐廡殿頂,正脊兩端各矗立一個巨大的黃綠琉璃鴟吻,導游說那鴟吻高達4.9米,是中國單體最高的琉璃鴟吻。北邊那個是金代原裝的,下部龍首向前探出,發達的前爪撐著屋頂,大口張開吞下正脊,姿態頗為生動。南邊是是明代補塑的,顏色有差異。

      

             我們看到的大雄寶殿是金天眷三年(1140年)在遼代大殿的原址之上重修的,大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并沒有遼代大殿的規模大。據資料,原來的遼代大殿很可能是一座十一開間的巨大殿堂,里面存放著遼道宗之前七位皇帝的造像,是皇帝祭拜祖先的地方。

             大雄寶殿前面有個八角陀羅尼經幢,刻著陀羅尼經,石經幢分兩截,下邊是遼代的,上邊是金代的。

             進入大殿后,游客都覺得很震撼,首先是大殿很寬敞,導游說遼金時期盛行的減柱法,大殿內減少了12根金柱,為了增大內部空間。除了這里供奉著佛祖以外,還是僧人們做大型法事活動和早晚課的地方。遼代的大雄寶殿修建于1062年,1122年遼末保大之亂時全部被戰火燒毀。1140年金代重建,所以是遼代的地基,金代的建筑。

    在佛壇上有五尊佛造像;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間的是釋迦佛。五尊佛像里中間三尊是木雕,左右兩邊是泥塑。

          (網 )

            明宣德年間,一位了然和尚到了大同,一看華嚴寺“傾廢特甚,推正殿巋然獨存,而殿內一無所有,殿堂陳舊凋零,四周殘垣斷壁”。轉身就去云游四方,到處募緣。用了兩年時間籌到一筆錢,在京師刻了三尊木質佛像,于宣德二年(1427年)迎佛入大同城。

               左右二尊泥塑佛像,是明景泰五年(1454年)資寶和尚在現場制作的泥塑。五尊佛造像雖然都是明代的,仔細看木雕佛像的面相扁平上寬,螺髻頂上有寶珠,泥塑的佛像臉要鼓一點。佛像背光裝飾復雜,釋迦佛的背光尤為華麗,上有金翅鳥,為藏密風格。

      

      

      

             大雄寶殿四面墻上繪滿21幅巨型壁畫,壁畫保存完好,色彩艷麗,金碧煥然,畫中共有人物5000多個,內容包括釋迦牟尼傳教故事、說法圖、善財童子、羅漢及千手千眼觀音等。壁畫面積872.5平方米,在山西省寺院壁畫中居第二位,僅次于芮城永樂宮(1100平方米)。

      (網)

            導游說壁畫的年代有爭議,有說是金代,有說是清代。認為是金代的說在建好大殿時,就有了壁畫,在大門旁邊的墻壁上有兩個地方黑乎乎的,那是乾隆年間的畫匠董安對金代的壁畫進行了重新描畫。因為有的地方被經櫥,經柜遮擋,沒有描畫,所以出現幾處黑乎乎的。認為是清朝的是在壁畫上找到了寫著大清光緒年的落款。兩派到今天沒有達到共識。

    導游特別讓我們注意看頭上的平棊藻頂,花團錦簇的,很顯富貴。導游說梁思成先生對平棊藻頂進行了測繪,一共1072塊,圖案沒有一塊雷同。圖案十分繁復,富于變化,五彩斑斕,與大殿的壁畫和金身佛像交相輝映,使大殿更顯得金碧輝煌。這平棊藻井和檐拱也是那個化緣請來另外兩尊泥塑佛像的資寶和尚進行了補裝、彩繪。清代再次彩繪。

            如同善化寺的大雄寶殿,最好看的塑像是列于南北墻前的二十諸天像。這些諸天除了模樣生動,衣飾華麗,衣紋流暢,色彩亮麗以外,都把高約3.10米的身軀前驅15度斜角,在信眾面前有著莫大力量與威嚴的諸天在諸佛面前表現出十分謙恭,這種夸張的塑造應該是為了表示佛祖的偉大吧。

      

          華嚴寺建筑細節

      

      

             導游講的語速很快,講完一個殿扭頭就奔下一個,根本不留時間讓游客品味一哈。我暈頭轉向地跟在后面,腳步還跟不上,呼哧帶喘地跟著繞了幾個彎來到下華嚴寺的一個大殿前,這個大殿是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是華嚴寺的精華所在,首先是因為這是如假包換遼代的建筑,建于遼興宗重熙七年(1038 年)。它的建成,與當時編纂的《遼藏》關系很大。《遼藏》,又稱《契丹藏》,是遼代官方主持雕造的大藏經,整個編纂、雕印的過程從遼圣宗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道宗朝。而薄伽教藏殿就是用來保存雕印完成的部分經書,“薄伽”為梵文,意即世尊,“教藏”或稱為“經藏”,殿名的意思就是這里是貯藏佛經之書庫。殿內金代石碑上的碑文對此有所記敘。

             薄伽教藏殿坐西朝東,建于三米多高的臺基上,這是座單檐歇山頂的大殿,面闊五間, 大殿屋頂寬闊舒緩,四角房檐上揚得沒有大雄寶殿深遠,上世紀 80 年代落架大修時,屋頂的瓦作、脊飾、套獸等都在大修中被替換。

    我爬上臺基,走到大殿門口,導游帶著小紅帽們已經進去了。

             薄伽教藏殿中的遼代彩塑舉世聞名,這里保存了29座遼代彩塑,山西古建專家柴澤俊先生認為,薄伽教藏“是我國現存遼代塑像最多的佛殿,也是遼代彩塑藝術達到高峰的代表性作品”。

    大殿里的佛壇約占了殿里一半的面積,平面呈“凹”字形,這種佛壇規制在南禪寺見到過,顯然是沿襲唐代的做法。

      

             三尊主佛為“三世佛”,北邊是過去佛燃燈佛,中間是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南邊是未來佛彌勒佛。按時間排列的三世佛也稱為豎三世佛。三佛均結跏趺坐于八角腰須彌座上,都施說法印。 三尊佛像上有斗八藻井,背光碩大,背光外側飾以火焰紋,簡潔粗獷,接近唐代造型,不很華麗。佛像面相沒什么特殊的,髻中鑲嵌寶珠,著通肩袈裟,通體貼金。

      

      釋迦佛前面左右是文殊和普賢。

    在釋迦佛身邊永遠站著阿難和迦葉,離得有點遠,看不清楚。四尊護法天王站在四角。

           在左右的佛像前還各放了一尊小坐佛像,是明代的,用導游的話說放在這里是“格格不入”,我贊成。

            佛壇上還有四大菩薩,即觀音、地藏、文殊、普賢,都是結跏坐于蓮花基座上,手印與主佛差不多。文殊、普賢還是端坐在釋迦佛的左右前方,普賢的特點是頭戴三葉云頭花冠,其余三尊頭戴都是筒形高寶冠,而這種高寶冠正是遼代貴族的冠飾。寫到這兒想起來普光明殿里的普賢與文殊也戴著筒形高寶冠,我替她們脖子累。冠飾浮雕卷草紋,綬帶垂肩。

    文殊基座下,居然探出一個馬頭,那是一匹前蹄雙跪的駿馬,契丹人把青獅換成駿馬,游牧民族一定要在某些地方露出本色來。

    南北兩側的地藏、觀音菩薩皆有背光,我分不清哪個是地藏,覺得北邊的菩薩好像有胡子。

      

      

      

      

                   (網)

       還有十方菩薩,就是十個方向的菩薩,我只知道戴花冠的就是菩薩,這些菩薩既有唐代豐滿圓潤、端莊安詳的風格,又有宋代彩塑的身材修長、俊俏世俗的特點,光著腳站在蓮花形基座上。

               導游停在最南邊的彌勒佛坐像前,指著一尊長發垂肩、面如滿月、身材婀娜、纖掌合什、秀目微張、露齒微笑的菩薩說她有東方維納斯的美譽。

    這些塑像全是泥塑,色調以墨綠、紅、金為主,浸潤在歲月長河里太久了,發出了銅像的光澤。

             鄭振鐸先生曾在他的《西行書簡》中贊美薄伽教藏殿:“簡直就是一個博物館,這里的佛像, 特別是倚立著的幾尊菩薩像, 是那樣的美麗。那臉部、那眼睛、那耳朵、那雙唇、那手指、那赤裸的雙腳、那婀娜的細腰, 幾乎無一處不是最美的制造品, 最漂亮的范型。”華嚴寺就是因為文革時停止宗教活動改為大同市博物館,因禍得福。使建筑、塑像、碑刻、藏經都得以完好的保存。

             在三世佛和四大天王之間的那些弟子、菩薩、供養童子等塑像,或坐或立,井然有序,或俯首,或仰面,或合掌,或揚手,均身姿優美,變化多端,體態豐滿,表情生動,衣飾飄帶流暢生風,自然雅麗,栩栩如生,塑工精絕,技法嫻熟。突破了佛教藝術那種凈化、平淡、肅穆和超凡脫俗,佛壇洋溢著人間情調。

           解說完佛壇上的彩塑佛像,西面墻上,有上下兩層,面開三十八間的藏經樓閣,下層為經柜,上層為佛龕,里面藏有明、清經卷共1700余函,18000余冊,十分珍貴。

    西墻由于為了通風和光照開有明窗,致使兩邊的樓閣斷開,工匠在其間搭建了一座圓形拱橋,并在橋上建有“天宮樓閣”五間,將經櫥和佛龕完美的結為一體,因為游客不能轉到西面去看那絕妙的天宮樓閣,導游說在華嚴寺廣場上有個天宮樓閣放大版的復制品。

    我總算在網上找到了兩張天宮樓閣的圖片,看到梁思成先生稱之為海內孤品的古代小木作的精絕之品。

      

             導游從薄伽教藏殿出來抄近路直接帶小紅帽們到了華嚴寶塔,她的任務就是講解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和華嚴寶塔,講完一個就直奔第二個,最后的華嚴寶塔,就在塔前說了幾句,就拜拜了,并沒有進去講。

    薄伽教藏殿的背后是后來修建的華嚴寶塔。華嚴寶塔雖為當代建筑,但是嚴格根據《遼史·地理志》上的記載恢復建造的,不論造型還是施工手法均循古制。是繼應縣木塔之后的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木塔。塔下有很大的銅殿式地宮,稱千佛地宮,用了100噸純銅打造。地宮內供佛祖舍利,并銅雕千佛像、銅塔,銅線刻佛教人物或飛天等,工藝水準很高。地上各層則分層供奉著香檀木雕刻的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交腳菩薩像。

             導游講了幾句佛塔的起源:釋迦佛圓寂后,形成84000顆舍利子,后來被阿育王取出當年的佛祖舍利,裝入84000個寶函,均勻分散到世界很多國家,并且建造了84000個塔來安放佛祖舍利。最初塔的形狀就像農村的墳墓,像個土丘。佛教傳到中國后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中國佛塔的形狀有四種最多;樓閣式塔、密檐式塔、覆缽式塔、金剛寶座式塔。我們在代縣看到的阿育王塔是覆缽式塔。

    現在僅存的4顆佛牙舍利,一顆在斯里蘭卡佛牙寺,一顆在北京靈光寺,兩顆在應縣木塔。華嚴寶塔里供奉一位高僧的舍利。

    導游的講解全部結束了。

           我的同學去印度旅游,拍回來早期佛塔的照片,就是像個土丘。

             我仰頭看看造型莊重典雅、古樸大方的寶塔,決定不進去了,膝蓋不給力,實在怵上下的樓梯,而且已經很累了。發小們都進去了,她們在塔上招呼我呢。  

        發小在地下銅宮拍的照片。

      

      從華嚴寶塔上遙看不遠處的大同清遠門(西門)。

      遠眺薄伽教藏殿

            我回到薄伽教藏殿和大雄寶殿去再看看里面的造像,順便偷拍了幾張照片,回來后在網上下載了幾張,這才看清楚了這些遼金的極品彩塑。

    華嚴寺里很多新建的廟宇,無論是建筑還是里面的雕塑和壁畫水平都不低,值得去看看,導游哪怕提幾句也好,游客們可以自己找著看。我漏掉很多新建的廟宇,十分后悔。特別懷念佛光寺的范主任,當他知道我們非常愿意了解佛光寺后,熱心主動地介紹了很多知識,他才是優秀的文保干部。這個導游的講解還可以,就是不肯多講一毛錢的。

      發小拍的文殊閣里的文殊木雕像,都是新的,但工藝很好。

      

      

      

     中央美院師生的作品

             正華和小爽這兩位腿快的去看大同的城墻了。

           說起大同的古城墻,早已經被拆成了無數段,破爛不堪。到了21世紀,旅游熱興起,古城墻都成了香餑餑,大同古城的城墻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修了,把幸存的土城墻里外重新包磚,把缺失的城墻、城門也用現代工藝重新修起來,還原了古城的格局,雖然新了些,依然有古風。

            明朝時為確保北方邊境安全,東起鴨綠江、西迄嘉峪關,沿北方邊境(即后來的長城一線)設置了九個邊防重鎮,委派大將統兵守御。這九個邊防重鎮合稱為九邊或九鎮。大將徐達駐守大同后,他把已經破爛不堪的遼元土城重新修復,把土墻外包上磚,還加修了甕城和月城。城墻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布防嚴密,一直享有“巍然重鎮”,“ 北方鎖鑰”之譽。

            在“龍壁”那篇游記里,說起清順治六年,多爾袞率軍平叛攻打大同,大同堅固高大的城墻讓多爾袞九個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內彈盡糧絕才有守城副將叛變把多爾袞放入城內。入城后,多爾袞下令“屠城”,并把城墻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墻失去了往日的雄風。

    大同政府修復城墻時拷貝了徐達的方法。

    看看正華和小爽鏡頭里的今天的大同城墻。

      

      

      

      

      

             回到了華嚴寺前面的廣場,怎么也找不到放大版的天宮樓閣,懷蘇回到華嚴寺的入口去問,原來是正對面的仿古樓閣,看著不像啊!

            今天一早,從應縣木塔→凈土寺→善化寺→五龍壁→九龍壁→外觀清真大寺→華嚴寺→大同城墻,可真是馬不停蹄,收獲滿滿。姐幾個也累得快找不到北了。

             我們見識了契丹與女真的禮佛之心,見識了他們對佛教的虔誠,見識了大唐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的影響力。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洲給契丹,大同由此被劃歸遼地。雖不能沐浴大唐盛世的榮光,卻在契丹人和女真人手里進入一個新的繁榮時期。大同先后成為遼、金兩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鐘愛的“西京”。在這里到處能看到大唐的背影和馬背民族的雄渾大氣,喜愛遼闊的本性。可是這些從草原來的游牧民族為什么能建造出這些宏偉而美麗的建筑?一直是我的疑問。直到在網上查到一篇論文《從上華嚴寺看遼代建筑裝飾藝術》,作者趙黛麗。在這篇文章里解答了這個問題,我抄錄一段放在這篇游記的結尾。

     “遼是中國東北邊境吸取并承繼了唐文化的契丹族的政權,在關外發展成熟,進占關內河北和山西北部,所謂燕云十六州,包括幽州(今天的北京)在內是一個獨立的區域政權,在時間上大部雖和北宋同時,但在文化上是不折不扣的唐邊疆文化。在進關以前,替遼建設城市和建筑寺廟的是唐代的漢族移民,和汾、并、幽、冀的熟練工匠。他們是以唐的規制手法為契丹族的特殊政權、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服務的。結果在安踐中創造了某一些屬于遼的特殊風格和傳統,后來這種風格又繼續影響關內在遼境以內的建筑。
         如果說遼早期的殿堂總體上還沿襲唐代的風格,那么把唐代的雄偉華麗與北宋的柔和絢爛熔于一爐,剛勁中不乏纖巧,則是連跨兩朝遼金寺院的特色,遼代寺院斗拱碩大,飛檐高遠,壯麗英武的氣勢全出,與唐的雄麗穩健如出一轍,而臺基、柱身增高,屋頂坡角增大,殿內梁柱彩畫,窗欞裝飾華麗秀美,又分明是北宋絢爛柔和的移植。而風格獨具、保存完好的塑像也為遼金佛寺大大增輝。”

    注:游記里一部分照片是一塊兒旅游的發小拍的,在此謝過。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55大东北熟女啪啪嗷嗷叫| 伊人久久无码大香线蕉综合|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男|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对白|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 图片区 小说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无码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无线乱码新区| 久久超碰色中文字幕超清|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6080午夜三级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院|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无码人妻热妇无码区| 后入内射国产一区二区| 三级三级三级A级全黄| 日韩中文字幕av有码| 两个人的WWW免费高清视频|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亚洲中文久久久精品无码|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 亚州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资源| 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