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PKD是常見的遺傳性腎病,患病率為1/400-1/1000,其主要臨床特點為腎囊腫進行性擴大,并伴有高血壓、血尿、尿路感染、結石或鈣化等臨床表征,是終末期腎病(ESRD)的第4大病因。ADPKD為常染色體顯性單基因遺傳病,由PKD1和/或PKD2基因突變引起。攜帶PKD1或PKD2基因突變的雜合患者,其子代發病概率為50%,如圖1所示。 圖1. ADPKD遺傳家系圖[1] PKD1和PKD2的突變分別占 ADPKD 病例的85%和15%。且PKD1突變的ADPKD患者與PKD2突變的ADPKD患者相比,病情更嚴重。到目前為止,人類基因突變數據庫(HGMD)共記載了1177種PKD1基因突變和211種PKD2基因突變,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突變數據庫(PKDB)共記載了2323 種PKD1基因突變和278個PKD2基因突變。其中部分PKD1基因的絕對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變異的分布如圖2所示。PKD1的致病突變類型各異,包括錯義突變、無義突變、插入和缺失、剪接突變和大重排。且這些突變分布于基因的不同位置,無突變熱點。 圖2. PKD1蛋白結構及其絕對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變異位點示意圖[1] 無義突變和移碼突變用箭頭表示。插入缺失和剪接突變用正方形表示(G0576:c.8017-2-1delAG;G0649:c.8157-8159delCAC;G1410:c.10220+2T>C;G0053:c.10617+1delG )。可能的致病突變用三角形表示。 |
|
來自: 生物學渣 > 《干貨分享/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