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痛風的認識和治療原則痛風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和關節的紅腫熱痛。中醫認為,痛風屬“風痹”范疇,乃進食膏粱厚味之品過多,濕熱內蘊加之外感風邪導致經絡不通,氣血凝結所致。中醫的治法重在清熱利濕,調理氣血,補益肝腎。 木防己湯加防己黃芪湯治療痛風效果顯著木防己湯加防己黃芪湯治療痛風效果顯著,全方由木防己、石膏、桂枝、黨參、黃芪、甘草、白術、大棗、生姜組成,風寒濕邪,脈浮身重,防己黃芪湯主之,防己黃芪金匱方,白術甘草棗生姜。 方中木防己可以益氣行水,除濕止痛、石膏有清熱祛火的作用,桂枝可以通經脈,黃芪有益氣固表的作用,生姜辛溫發散、大棗補脾益血,白術有健脾益氣,利水燥濕的作用,甘草可以調和諸藥,共奏清熱利濕,調和氣血之功。 這兩個方劑都是《金匱要略》的經方,配伍合理,用藥精專。諸藥合用,使肌表得固,脾氣得健,風邪得除,水濕得運,則痛風之癥自愈。 寫在最后痛風發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飲食不節,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嘌呤的食物過多加之自身代謝異常所致。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食用肥甘厚味之品,戒煙戒酒。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含量高的食品,堅持有氧運動和規律作息,相信只要做到了這些,您就會遠離痛風的困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