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學專業——副高級 一、專業知識 (一)本專業知識 1、熟練掌握兒科中醫專業的基礎理論及兒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療原則以及分證論治。 2、熟練掌握兒科專業的基礎理論及兒科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及臨床生化、臨床免疫等理論知識。 3、掌握兒科相關專科的診療技術,如從事小兒腎臟病專業者應掌握小兒腎穿刺活檢技術及腎臟病實驗室相關檢查項目。 (二)相關專業知識 1、掌握兒內科相關專業的疾病,臨床藥理學的知識及相關外科疾病的臨床有關知識。 2、熟悉與本專業相關學科理論,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 二、專業實踐能力 1、熟練掌握兒童生長、發育、預防、保健方面的相關知識。 2、熟練掌握兒內科專業的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方法。對本專業的一些少見病和涉及其他學科的一些相關疾病有一定了解,能對其進行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 3、熟練掌握并正確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指導本專業危重病人的搶救,如重癥肺炎、高熱驚厥、酸堿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癲癇持續狀態、急腹癥、急性腎功能衰竭、重癥肝炎,重癥哮喘,消化道出血、高血壓腦病等。 4、熟練掌握正確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處理本專業的復雜疑難問題,如難治性腎病、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再生障礙性貧血、支氣管哮喘、慢性腹瀉病、潰瘍性結腸炎、嬰兒肝炎綜合征、腦性癱瘓,多發性抽動癥等。 5、掌握中醫兒科方面的種外治法,如針灸、推拿、敷貼等的適應癥及標準操作規程;掌握小兒臨床常見各種穿刺診療技術,如胸穿、骨髓活檢術、側腦室穿刺術技術。 6、了解兒內科相關實驗室檢查技術,如輪狀病毒檢測、呼吸道常見病毒檢測等技術。 三、學科新進展 1、了解本專業國內外學科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如HP感染及相關胃腸疾病的作用機制、最新GINA方案、免疫抑制劑應用新進展,如FK506等。 2、對相關學科近年來的進展有一定的了解。 附專業病種 1、新生兒肺炎 2、新生兒黃疸 3、新生兒硬腫癥 4、新生兒肺炎 5、早產兒與小于胎齡兒 6、急性感染性喉炎 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8、急性支氣管炎 9、肺炎 10、毛細支氣管炎 11、小兒腹瀉病 12、嘔吐 13、胃炎 14、支氣管哮喘 15、濕疹 16、蕁麻疹 17、風濕熱 18、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 19、過敏性紫癜 20、系統性紅斑狼瘡 21、肺結核病 22、結核性腦膜炎 23、急性腎小球腎炎 24、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25、腎病綜合癥 27、IgA腎病 28、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 29、紫癜性腎炎 30、狼瘡性腎炎 31、Alport綜合癥 32、薄基底膜腎病 33、單純血尿 34、泌尿系感染 35、急性腎功能衰竭 36、尿路結石癥 37、缺鐵性貧血 38、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39、維生素B 40、營養性混合性貧血 41、溶血性貧血 42、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43、驚厥 44、癲癇 45、細菌性腦膜炎 46、病毒性腦膜炎 47、腦性癱瘓 48、多發性抽動癥 49、多動癥 50、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51、糖元累積癥 52、再生障礙性貧血 53、性早熟 54、先天性及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55、肝豆狀核變性 56、瑞氏綜合征 57、嬰兒肝炎綜合征 58、病毒性心肌炎 59、心肌病 60、腸道寄生蟲病 ![]()
中醫兒科辨證處方口訣 兒科疾病分四種,普通實行雜新生。 莫把兒科等閑看,最難問診少語聲。 咳分虛積風與痰,桑菊風熱金沸寒, 兼濕杏蘇加術樸,挾熱三拗加元芩, 痰熱清寧濕二陳,氣陰生脈肺六君, 陰虛沙參麥冬治,食積曲麥入二陳。 肺炎咳嗽多氣傷,陰虛沙參麥冬湯, 痰熱五虎合葶藶,風寒熱同為三閉, 肺脾氣虛人五湯,變心參龍救逆湯, 氣陰兩虛用生脈,陷厥牛心羚鉤湯。 哮喘分為急緩期,緩肺脾腎三般虛, 肺玉脾六腎金匱,陰虛六地或麥味, 發作熱哮麻蘇丸,青龍三子用于寒。 鵝口清熱瀉心脾,若逢虛火六加桂。 口瘡脾積涼膈散,心導虛六寒理肉。 嘔吐傷食保和丸,乳傷消乳胃溫膽, 驚恐定吐寒丁理,肝氣犯胃解肝煎。 泄瀉亦分常與變,傷食保和藿風寒, 葛根連芩治濕熱,附理四神參苓散, 變證傷陰連梅治,傷陽參附龍牡攢。 腹痛養臟治中寒,虛冷芍藥入小建, 滯瘀少腹逐瘀治,乳食香砂平胃散。 厭食氣虛參術散,胃陰養增運曲丸。 積滯細看積與虛,消乳木香大安積, 脾虛夾積用健脾,不運香砂六君需。 疳積資生健脾氣,干疳八珍瀉導心, 石夜治眼金匱腎,五苓合皮疳腫捫。 驚風需知急慢驚,清敗暑邪銀翹風, 氣營紫白濕黃解,痰驚玉保恐抱龍, 陰脾腎虛知為慢,寒濕附理土緩肝, 固真逐蕩用脾腎,大定黃阿三甲陰。 驚風痰瘀四分癇,心虛養心鎮驚丸, 風定痰滌瘀通竅。再論水腫被水纏, 風水麻連紅小豆,凌心參附己藶丸, 邪陷心肝必龍膽,氣虛參玉真腎寒, 濕熱內侵導三妙,水閉附瀉合溫膽。 時行疾病有感冒,荊防香薷桑銀翹, 麻疹出疹前與后,前宣后沙見清透, 三種逆證要記熟,閉肺邪陷與攻喉, 麻杏閉肺攻清六,邪陷心肝羚角鉤。 風疹邪郁用銀翹,邪熱熾盛透疹涼。 丹痧三期看病邪,侵肺解肌透痧湯, 毒在氣營涼清氣,疹后傷陰沙麥冬。 水痘為熱分輕重,風熱銀翹毒清解。 痄腮尤須看邪毒,在表銀翹毒蘊普, 熱毒大黃玄明粉,腫硬加入夏海布, 邪毒內陷龍膽瀉,如意金黃青黛敷。 初痙恢復看頓咳,麻石桑熱杏華寒, 痙咳桑白皮湯治,恢復沙參或人五。 白喉陰虛養陰清,風熱銀翹黃解攻。 暑瘟在衛新香白,氣營清敗營血犀, 余熱未盡青甲桂,痰蒙神竅蘇龍黃, 內風擾動止痙散,大定風珠自能安。 小兒麻痹有虛實,補陽還五氣虛滯, 肝腎虧虛虎加金,肺胃葛黃經羌濕。 疫毒痢疾邪內閉,毒閉黃解脫參附。 藿樸夏苓濕疰夏,脾胃虛弱清暑益。 夏熱清益暑傷胃,上盛下虛用溫清。 五軟皆因脾腎虧,氣血八珍智調元, 脾腎兩虧宜雙補,補腎地黃合補中, 五遲不足加味六,湯氏芎齒虎骨遲, 心血不足菖蒲用,發遲苣勝或蓯蓉。 五硬當別氣血寒,陽衰參附血當四。 四種病因看解顱,犀清化丹治熱毒, 肝虧補腎附苓泛,肝亢知柏合三復。 氣虛尿頻用縮泉,濕熱下注八正散, 濕熱留戀腎陰傷,可服知柏地黃丸。 遺尿菟絲溫下元,補中縮泉龍瀉肝。 紫癜犀地解血熱,陰火知柏大補丸, 氣不攝血用歸脾,或用人參養榮湯。 玉屏合牡治表汗,氣陰虛弱生脈散, 營衛不和調榮衛,黃芪桂枝五物攢。 夜啼臟寒烏藥散,暴受驚恐朱琥丸, 心經積熱用導赤,小兒雜病此八般, 另有臍風撮風散,濕龍瘡犀臍疾患, 臍突可用二豆散,臍間熱脫氣血間, 不統歸脾熱葛散,氣隨血脫獨生龍, 胎黃濕可茵陳輩,瘀黃血府逐瘀丸, 赤游犀解治風火,邪毒入營神犀丹, 另有清瘟敗毒飲,只因熱毒氣血燔。 ![]() 中醫兒科常見病口訣 1.咳嗽 風寒咳嗽,咳嗽頻作痰白稀,喉癢聲重鼻流涕,惡寒無汗身酸痛,金沸草散方無欺。風寒夾熱咽喉痛,宣肺清熱三拗湯加黃芩。風熱咳嗽痰粘稠,口渴咽痛流濁涕,頭痛發熱身微汗,疏風清熱桑菊飲。痰熱咳嗽多粘稠,面紅目赤口苦渴,溲短便干脈滑數,清肺化痰清寧散。陰虛燥咳咳無痰,口渴咽干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滋陰潤燥沙參麥門冬湯。 2.肺炎喘嗽 風熱閉肺輕證銀翹散,重癥麻杏石甘湯。痰熱閉肺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陰虛肺熱沙參麥門冬湯。肺脾氣虛,人參五味子湯。心陽虛衰參附龍牡救逆湯。 3.哮喘 熱性哮喘,麻杏石甘湯合葶藶丸。外寒內熱定喘湯。寒性哮喘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 4.鵝口瘡 心脾積熱,清熱瀉脾散。虛火上浮,六味地黃湯加肉桂。 5.口瘡 脾胃積熱,涼膈散。心火上炎,瀉心導赤湯。虛火上浮,六味地黃湯。 6.泄瀉 傷食保和丸。風寒藿香正氣散。濕熱葛根黃芩黃連湯。脾虛參苓白術散。脾腎陽虛,附子理中湯。傷陰連梅湯。傷陽參附龍牡湯。 7.厭食 脾虛失運,曲麥枳術丸。胃陰不足,養陰增液湯。 8.積滯 乳積,消乳丸。食積,木香大安丸。脾虛夾積,健脾丸。 9.疳證 疳者甘,過食肥甘。疳者干,肌膚枯瘦。疳氣,面萎黃,毛發稀疏脾氣強,資生健脾丸。疳積肚膨脹,毛發也稀黃,疳積散是方。干疳,皮膚干,皮包骨頭大肉脫,腹凹如舟有低熱,益氣補血八珍湯。兼證還有疳腫脹,身腫溲短面無華,溫陽利水五苓散。 10.驚風 急驚風感受風邪,感受風熱咽必紅,咳嗽流涕又頭痛,神昏驚厥當清熱,熄風鎮驚銀翹散。濕熱疫毒起病急,突然壯熱神志昏,驚厥抽搐又腹痛,嘔吐驚厥便腥臭,方用黃連解毒湯。驚恐驚厥面時青,驚惕痙厥大便青,震驚安神抱龍丸,或者安神丸也可。慢驚身疲面色黃,嗜睡露睛大便稀,不欲飲水面浮腫,土虛木亢緩肝理脾湯。陰虛風動面潮紅,虛煩神疲手心熱,舌光無苔津液虧,方選大定風珠、黃連阿膠湯、三甲復脈湯。 11.腸道蟲證 蛔蟲使君子散。蛔厥證烏梅丸。 12.小兒水腫 風水相搏,水腫多從眼瞼始來勢迅速遍全身,惡風、發熱肢酸痛,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濕熱內侵小便黃稍有浮腫不明顯,三妙丸合導赤散。肺脾氣虛面少華,倦怠乏力浮腫輕,參苓白術玉屏風。脾腎兩虛,全身浮腫腰下甚,便溏脘脹神倦冷,腰酸怕冷尿清頻,溫腎健脾真武湯。水氣凌心肢浮腫,心悸胸悶不能臥,口唇青紫指甲紺,己椒藶黃合參附湯。水毒內閉全身腫,尿少或閉頭暈痛,惡心嘔吐又昏迷,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 13.感冒 風寒感冒輕證蔥豉湯,重者荊防敗毒散,風寒咳嗽用杏蘇散。風熱感冒熱重銀翹散,咳嗽明顯桑菊飲。暑邪感冒,新加香薷飲。 14.麻疹 麻疹病變在肺脾。初熱疹前期,發熱鼻塞打噴嚏眼淚汪汪,兩頰粘膜赤,臼齒麻疹粘膜斑,辛涼透表宣肺衛,宣毒發表湯。見形出疹期,發熱起伏狀如潮,疹隨潮出,目屎多,疹點先從耳后發出透要用三天期,清解透表湯良方。恢復疹回期,疹點出齊熱漸退,糠麩脫屑胃納增,舌紅少津是陰虛,沙參麥冬湯。麻毒攻肺,咽喉腫,聲音嘶啞咳嗽重,狀如犬吠,舌質紅,清咽下痰湯解毒。邪陷心肝高熱煩,譫語疹點密成片,遍及全身色紫紅,治當平肝熄風,解毒清營,羚羊鉤藤湯好方。 15.風痧 邪郁肺衛疹色淺紅全身起,發熱惡風打噴嚏,銀翹散。瀉熱熾盛,疹點密,顏色鮮紅或紫暗,口渴心煩發高熱,透疹涼血解毒湯。 16.丹痧 邪侵肺衛驟發熱,畏寒 無汗身灼熱,咽喉腫痛皮膚紅,隱約紅點如錦紋,解肌透痧湯。毒氣在營熱不解,面赤口渴咽白腐,皮疹密布紅如丹或紫,涼營清氣湯。疹后陰傷唇口干,舌紅少津食不振,沙參麥冬湯。 17.水痘 水痘明亮如露珠,大小不一周紅暈。風熱輕證銀翹散。毒熱重證清胃解毒湯。 18.痄腮 風溫邪毒蘊腮下紅腫疼痛為特征。溫毒在表銀翹散。熱毒蘊結腮漫腫,脹痛、堅硬身壯熱,煩躁口渴能引飲,方用普濟消毒飲。邪毒引睪睪丸腫,龍膽瀉肝湯。 19.頓咳 頓咳咳聲如雞鳴,初犯肺衛,繼則肝,胃腸膀胱甚則心。初咳可用桑菊飲或者杏蘇散也可。痙咳咳時連續咳,日輕夜重如雞聲,次次加劇咳不停。瀉肺鎮咳桑白皮。恢復期,痙咳漸漸減,咳聲不揚又無力,肺陰耗損沙參麥冬湯 ,脾胃氣虛用人參五味子湯。 20.小兒暑溫 小兒暑溫發病急,衛氣營血可傳變。邪在衛氣驟發熱,頭痛項強微惡風,全身灼熱口干渴,常伴嘔吐與嗜睡,暑邪在表新加香薷飲,暑邪偏里,白虎湯。邪在氣營,神志昏,狂躁不安或譫語,頸項僵直四肢抽,喉間痰聲漉漉鳴,溲紅便秘舌苔黃,涼營滌痰清瘟敗毒飲。邪在營血,發熱為主證,日輕夜來重,神昏面灰暗,瞳孔少反應,牙關緊閉,二便禁,涼血清心,增液潛陽,犀角地黃合增液湯。余熱未盡熱不整,舌苔光凈,脈細數,陰虛發熱青蒿鱉甲湯,營衛不和桂枝湯。痰蒙清竅識不清,癡呆失語又失聰,喉間或者有痰鳴,深度昏迷蘇合香,狂躁龍膽瀉肝湯,黃連阿膠煩不寧。內風擾動肢強直,癱瘓振顫或癲癇,絡中之風虛夾實方用止痙散無疑,真陰不足虛風內動,大定風珠。 21.夏季熱 暑傷肺衛,王氏清暑益氣湯。上盛下虛,精神萎靡煩不安,面白下肢冷溲頻便溏熱不退,方用溫下清上湯。 22.五遲五軟 五遲肝腎不足加味六味地黃丸,心血不足菖蒲丸。五軟脾腎兩虧補腎地黃丸合補中益氣丸。氣血虛弱八珍湯。 23.五硬 陽氣虛衰,昏昏多睡,全身冰冷,氣息微弱哭聲低,局部皮膚硬如木,益氣溫陽參附湯。寒凝血澀四肢涼,患處皮膚色紫暗面色晦黯唇暗紅,當歸四逆湯。 24.尿頻 脾腎氣虛,小便頻數,淋漓不盡,神倦怕冷食不振,益氣補腎縮泉丸。 25.遺尿 下元虛寒,水腫尿床不自知,醒后方覺精神疲,面色蒼白肢怕冷,腰膝酸軟又無力,溫補腎陽菟絲子散。肺脾氣虛面色蒼,神疲乏力大便溏,食欲不振自汗出,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肝經濕熱尿味臊,色黃性情易急躁,瀉肝清熱龍膽瀉肝湯。 26.紫癜 血液妄行起病急,皮膚瘀點或瘀斑,或伴鼻衄和齒衄,嘔血、便血、或尿血顏色鮮紅或紫紅,犀角地黃湯。氣不攝血,久病不愈,反復出紫癜,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慌頭暈唇色淡,益氣攝血歸脾湯。 27.汗證 表虛不固玉屏風和牡蠣散。營衛不和黃芪桂枝五物湯。 28.胎黃 濕熱熏蒸茵陳湯。寒濕阻滯,茵陳理中湯。瘀積發黃,血府逐瘀湯。 29.臍風 斷臍不衛生,易患破傷風。宣通經絡,祛風解痙。主方撮風散。 |
|
來自: 屠醫生 > 《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副高·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