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醫案是1991年《浙江中醫》雜志上刊發。 話說,有一個11歲的男孩。考試沒考好,父母氣壞了,就責罵孩子一頓。 從那以后,孩子就出現了眨眼睛問題,這個眨眼睛不是普通的眨。小孩是不自主高頻率地眨。說自己眼睛里有異物,不舒服,還用手去揉。一個月后,這孩子眨眼睛的現象日益嚴重,連著鼻子也一起抽動。 父母一看,趕緊上醫院檢查。有的醫院說,這是結膜炎,用眼藥水就行了。還有的說,這是眼神經官能癥。結果,藥物用了一堆,不見一點效果。 后來,實在沒招了,就帶孩子看中醫吧。 刻診,見小患者脈弦數,苔白,舌紅,口干,煩躁不寧,兩只眼睛頻繁地眨動,而且眨動有力,鼻翼也隨著眨眼抽動。 醫家診斷后說,這是肝郁化火動風。家長想,就教育下孩子,怎么就傷到肝了呢? 于是,醫家開了張方子——當歸9克,生白芍9克,柴胡4克,鉤藤9克,生山梔子4克,茯苓9克,炒白術6克,生甘草3克,丹皮6克,薄荷3克,僵蠶5克,全蝎2克。水煎服。 結果,患者再服藥三劑之后,眨眼睛的現象大大減輕,口干煩躁之感得到緩解。兩只眼睛的充血癥狀也消失。這個時候,在原方上去掉丹皮和梔子,加入了菊花6克,枸杞子8克,繼續服用3劑。 服用后,小患者諸證悉平,完全恢復正常。 這是什么道理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小孩最初是因為考試成績差,遭遇父母訓斥,嚴重影響了他的心情。 小孩子是稚陰稚陽之體,經不起刺激。父母的責罵,對他們來說,有時候超出了承受范圍,容易帶來長期的影響。 這個小孩來就是,肝主疏泄,主情志。受責罵以后,肝氣隨之郁滯。小孩本來就有陽熱之性。因此,肝郁,就會化火。化火就會動風,形成肝風內動。肝風在體內一吹,就開始不停地眨眼睛,甚至連及鼻翼。 患者脈弦數,舌紅,這是肝郁化火的表現。口干煩躁,這是肝郁化火、神魂不安、津液受損的表現。 這個時候用中醫視角看,無疑是疏肝郁、清肝熱、息肝風。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醫家開的方子。 當歸9克,生白芍9克,柴胡4克,鉤藤9克,生山梔子4克,茯苓9克,炒白術6克,生甘草3克,丹皮6克,薄荷3克,僵蠶5克,全蝎2克。 這里面的,當歸和白芍,養肝血,柔肝體。柴胡和薄荷疏解肝氣。鉤藤、山梔子、丹皮用于清肝熱、去肝火。白芍兼具涼肝功效。僵蠶、全蝎用于祛風止痙,穩住小男孩的眼皮。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等患者肝火滅了,肝氣就順暢了,體內的肝風也熄滅了,眼睛自然也就不眨了。 這個醫案,十分小巧,能體會到什么呢? 第一個,面對小孩,家長務必有耐心。動輒打罵、訓斥、怒吼,都有可能給他們帶來額外的傷害。因為他們是稚陰稚陽之體,身體內環境容易失衡。 第二個,小孩子的多動問題,考慮是不是肝有問題。其實,不只是眼睛眨動頻繁。有的小孩,似乎是患上多動癥,手腳閑不下來,或者滿口污言穢語。拋開性格習慣等因素,從疾病的角度看,可能就是肝的事。這類孩子的家長,應該帶小孩看看中醫,或疏肝、清熱、化痰、祛風。中醫是容易發現其中的問題。當然,只是可能之一,并不代表所有情況。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診斷學》、《中醫藏象學》本文僅供參考、學習,不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