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三豆飲新用
(錄自《路志正醫(yī)林集腋》路志正 編著)
扁鵲三豆飲,系由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節(jié)二兩組成。以水八升,煮極熟,任意食豆飲汁,治天行痘瘡,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亦少。
考綠豆,甘寒,無毒,行十二經,清熱解毒,消腫下氣,止消渴。赤小豆,味甘酸,性平,無毒,功能清熱解毒,散惡血,消癰腫排膿,療熱中消渴。黑大豆,味甘寒,性平,無毒,屬水似腎,故能補腎鎮(zhèn)心明目,行水下氣,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止消渴。甘草味甘性平,生用瀉心火補脾胃不足,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能調和諸藥,使之不爭,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經,解百藥毒,而有國老之稱。
余根據(jù)藥食同源理論,結合長期臨證實踐,恒以此方加減,分別用于消渴、濕阻、淋濁,以及現(xiàn)代醫(yī)學中部分慢性疑難疾病,作為輔助飲料,與內服藥并投,每能提高療效,縮短病程。
消渴病雖有肺熱、胃熱、腎虧三消之分,而其病機總不外陰虛燥熱而已。而三豆飲中,甘草味甘,消渴病忌甘,濕阻、下焦?jié)駸嵴撸喾撬耍愿誓芰钊藵M也,故應去而不用為佳。除甘草外,三豆均有止消渴作用。
臨床運用時,凡消渴病以及現(xiàn)代醫(yī)學之直立性蛋白尿、慢性腎炎蛋白尿者,均可分別用之。上焦屬心肺,除肺熱可導致上消,心移熱于肺,同樣可以出現(xiàn)口干舌燥,飲不解渴之上消。而赤小豆,色赤,為心之谷,故以此為君,綠豆為臣,黑大豆為佐,竹葉少許為使,煎水作茶飲,以收清中寓補,補中有清,標本同治之效。中焦屬脾胃,中消熱重者,以綠豆為君,赤小豆為臣,豌豆味甘性平,主治消渴,用以為佐,荷葉為使,以清胃瀉熱,升清降濁;若挾濕者,以黃大豆為君(甘溫無毒,功能寬中,消水脹腫毒),豌豆為臣,赤小豆為佐,茯苓為使,俾收里脾和胃,祛濕清熱之功。下焦屬腎,凡下消、直立蛋白尿、慢性腎炎有蛋白尿者,則以黑豆30克為君,生、熟薏苡仁各15克為臣,荷葉6克為反佐,赤小豆15克為使,以益腎健脾,祛濕清熱,升清降濁。
通過臨床觀察,尿糖一般可以下降,蛋白尿逐漸減少或消失,而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且三豆與消渴病飲食宜食豆類極為吻合。
此外,對于濕熱腳氣、瘡癤腫毒、斑疹等,均可根據(jù)濕熱偏重與在營在血之不同,分別以三豆為主,稍事增損,如濕重者可加
蘇葉、生薏苡仁;熱重入營者,加白茅根,綠萼梅。當然,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是以中醫(yī)藥為主,以此方為輔。為此,所見臨床效果,應歸功于中醫(yī)綜合療法,至于單用本方是否功效相同,當需進一步觀察和驗證。
評注:
CCTV-4有“中華醫(yī)藥”欄目,曾介紹“國醫(yī)大師的長壽粥”,講到同樣是國醫(yī)大師的朱良春的粥方:每天生黃芪50克煎水,取所煎之水煮熟下述物品為粥:綠豆50克,薏苡仁50克,扁豆50克,蓮子50克,大棗30克,枸杞子10克,認為該粥方調補五臟,寒溫調和,對抗疲勞,延緩衰老有益,也似一堆豆類,可以相互參看。
路志正是2009年國家評定的首批30位國醫(yī)大師之一,在痹癥的診療和中醫(yī)濕病方面有突出成績,主編有《實用中醫(yī)風濕病學》、《中醫(yī)濕病證治學》等書,現(xiàn)已逾90高齡,仍在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從事臨床及教研工作,是所謂“德者壽”、“仁者壽”,古之人不余欺也。
上述關于消渴從三消立論,是傳統(tǒng)觀點,并無不妥,但是如今診治糖尿病的中醫(yī)觀點已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同樣在廣安門醫(yī)院工作的仝小林教授,在中醫(yī)治療糖尿病方面殫精竭慮,建樹較多,新近有《糖絡雜病論》一書出版,該書有理有據(jù),臨證真實可信,筆者曾循其理、仿其方治療,確收佳效,有志研究中醫(yī)診治糖尿病者可以買來閱讀。
相關閱讀
三豆湯及其加減方的臨床運用《本草綱目))記載:扁鵲三豆飲: 綠豆、赤小豆、黑豆、甘草節(jié)組成,治瘡毒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亦少”。滋而無滯,雖清熱解毒,但清而不伐。全方清中寓補,補中寓清。若能靈活加減,除瘡毒、痘疹之外,還可用于因風、熱、燥、火等陽邪為患,導致傷津耗液之燥熱等證;更適用于臟腑機能失調如內臟津虧,或臟腑燥熱傷陰之證,如肺腎陰虛,肝腎陰虛,肺虛燥熱,肺胃鬱熱,肝虛不眠等方面。經多年廣泛運用于臨床,療效頗佳!
三豆湯功能:
1.抗病毒。如用治麻疹、腮腺炎等。
2.抗細菌。如治療支周感染、麻疹合併肺炎、扁桃腺炎、蜂窩組織炎等。
3.增強機體免疫機制。如用于預防麻疹、預防流感等。
4.解毒。如用于藥物、食物中毒等。
5.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如用于婦女更年期癥候群!
用三豆飲加減治愈感冒
這個貼我在籬笆的親子健康里面發(fā)過。現(xiàn)在整理一下重發(fā)在山藥社區(qū),分享一下自己的 綠色療法。
前后一共有3次感冒
第一次:屬于歪打正著,消滅在萌芽里
第二次:清鼻涕到黃鼻涕到發(fā)燒到有痰咳嗽,著實考驗了麻麻一次,前后大概10天痊愈
第三次:有過前面2次的經驗,這次3天就解決問題了
第一次感冒:
是在寶寶12還是13個月,癥狀就是清水鼻涕,我立刻煮了蔥白豆豉水,豆豉15顆,煮45分鐘,然后加大蔥帶須的蔥白一小根,再煮5分鐘起鍋。寶寶喝了400ML的蔥水,玩的時候出了點汗,當天鼻涕就不流了。第2天完全好了。這次感冒的及時剎車讓我非常得意,也造成了第2次的輕敵,呵呵
這次的感冒初起就是鼻塞,也不嚴重,所以我沒有放在心上,心想鍛煉鍛煉寶寶的抵抗力吧,沒準自己就好了。結果一直到第三天,鼻塞嚴重了,開始影響晚上的睡眠,這時候我開始著急了,第4天白天開始流鼻涕了,我立刻煮了蔥白豆豉水,喝了一天,無效。當時對我打擊挺大,本來還指望立竿見影的。第2天繼續(xù)喝,結果發(fā)現(xiàn)鼻涕渾濁了,心想壞了,本來是風寒感冒,風邪在表,因為沒有在第一時間隔斷,現(xiàn)在邪入內,變成風熱感冒了,這個時候喝蔥白豆豉水已經無效了。
那就換方子,用的是蔥白豆豉水里加黃豆和姜三片煮水喝,結果晚上下班回家,外婆說咳嗽了,我聽聽喉嚨有痰,咳嗽起來有呼嚕呼嚕的聲音,連喘氣都有點呼嚕聲音。這時我有點著急了,上網繼續(xù)查,分析下這時咳嗽有2個原因,1,感冒已經走到咳嗽的流程了。2,豆水里加了姜,古中醫(yī)的圓運動里面說,小兒用豆水不能輕易加姜,一加就病氣就變,容易引起痰咳。
當天夜里還發(fā)起了燒,大概在38度左右,我一夜無眠,外婆說去醫(yī)院吧,我思想斗爭了下,決定還是自己想辦法。
第2天一早,換方子:用三豆飲,咳嗽加豆豉和大白菜心。
正確的燒法是:黃豆30顆+黑豆20顆+綠豆20顆,煮水1個小時,然后加20顆豆豉,繼續(xù)煮1個小時,然后再加一顆大白菜心煮15分鐘起鍋。當水喝。這個必須當天煮當天河,不能過夜。
喝了一天,當天下午燒就退了,而且晚上沒有再起來。我心里放心許多。
繼續(xù)喝
喝了2天,鼻涕開始減少,只有每天上午還有,下午午睡起床到晚上睡覺之間不留鼻涕,依舊咳嗽,但是痰音漸輕
繼續(xù)喝
再喝了2天,鼻涕沒有了,咳嗽依舊,但是痰音越來越輕。
繼續(xù)喝
2天以后
基本康復。
為了鞏固戰(zhàn)果,最后一天,我單獨煮了淡豆豉水,這個是化痰止咳的。
一般感冒的尾巴就是咳嗽,如果沒有處理好,容易變久咳。這個方子里面黃豆+白菜心就是止咳的,淡豆豉是化痰
6天的三豆飲+淡豆豉+白菜心水
最后1天是淡豆豉水
第三次感冒:
第一天初期癥狀也很輕,就一個鼻孔流清水鼻涕,然后給了蔥白豆豉湯,無效。(我曾經一直想不通為啥第一次這么好使,第2,3次都沒效果)。
第二天,癥狀加重,2個鼻孔流清水鼻涕。還是蔥白豆豉湯,但是加了2根帶須蔥白,上午燉了一鍋400ML.好閨女2頓就喝光了。下午趁她睡覺的時候,又煮了一鍋也是400ML.又喝了個精光。
第三天 好了
對于蔥白豆豉湯:我覺得第一次效果好是因為出汗!喝了這個水如果可以立刻出汗,基本效果就是立竿見影。后面2次無效是因為1濃度不夠2不出汗。第3次煮的時候,我加了2根蔥白,而且下午又煮了一鍋,等于閨女實際用了4根蔥白。雖然沒有出汗,但是濃度到了,效果也出來了。
除了咽喉腫痛,還對其他癥狀有效:
口腔潰瘍、發(fā)熱、痘疹、皰疹、濕疹.....這些就要你們來告訴我其有效性了:)
三豆飲的原理:三豆飲,味甘皆補中氣。其中各豆又再有專長,黃豆補土氣,土氣得補,中土運化復原、軸運輪行,金水木火四維升降不滯;綠豆清木氣,木氣得清而疏泄如常,乙木升甲木降,相火回復;黑豆補水氣,水氣足,藏氣越足,則相火收藏歸于命門。
簡單的說,三豆飲能引火歸原,適用于咽喉腫痛、發(fā)熱、口腔潰瘍等癥。
這方子不是我本人發(fā)明的,記不得是在哪位名中醫(yī)那里看到的,在這里謝謝他:)
材料:
綠豆、黃豆、黑豆......各一小把
做法:
將豆子洗凈,放入小鍋里,添加足量的清水,大火煮滾后轉小火煮2小時以上至湯水濃稠。
當天煮當天喝,不要過夜。每天大概喝4次左右。
1,風寒感冒:淡豆豉(1歲左右15顆吧,2,3歲大概30顆,年紀再大可以增加)煮水(時間至少要45分鐘),然后加大蔥的帶須蔥白(1-3個),蔥白加進去煮5-10分鐘就可以起鍋,時間太長,藥性就散了。當天煮當天喝,不要隔夜。
2,風熱感冒:熱感冒:黃豆一把+淡鹽煮水喝;冬日感冒一般具有上述兩種,即把上述兩種同煮喝水。
我之前加過姜,發(fā)現(xiàn)會轉成咳嗽,所以在方子里我就把姜去掉了。
3,單純發(fā)燒:三豆飲:黃豆+黑豆+綠豆,煮水,時間要超過2個小時。
4,咳嗽:黃豆煮2小時+大白菜心15分鐘煮水,如果有痰再加豆豉。
因為寶寶的病癥會變,所以媽媽一定要靈活換方才有效果。
我們最后的癥狀是:淡黃鼻涕+發(fā)燒+咳嗽。我最后用的方子就是黃豆+黑豆+綠豆+豆豉+白菜心1個,煮水,連喝7天痊愈。
1.四豆飲(主要用與退燒.也可去濕疹)
四豆飲組方:黃豆20粒,黑豆、綠豆、白飯豆(也叫白蕓豆)各15粒。按此比例多用也可。四種豆子都是生用,多放水煮到稀爛,取濃湯溫服。隨煎隨服,不可放涼或隔夜。尿量多、出汗的兒童,不用加白飯豆。
疑問: 一天要喝幾次呢?每次都要重新燒嗎?因為上面寫著不可放涼.那么第一次燒了后,放涼了,等第二次就不能再用了是嗎?
--------一次燒出一天的量就行,喝之前加熱即可。夏天屋里熱的話易變質,應放入冰箱。
2. 黃豆水
50粒黃豆煮水,收成濃湯,給孩子喝。
疑問:此水的功效是什么呢?一天喝幾次呢?
----補中氣,健脾胃。至少三回。
3. 葡萄干水(可預防手足口病)
葡萄干,能溫補肝腎,性極和平。正常出疹時,每天煎3g葡萄干,飲湯吃葡萄干,可保平安。
疑問:此葡萄干就是超市里買的那種可以當零食吃的葡萄干嗎? ---是的
里面應該還有其他成分的.可以用嗎?-----不可。
此水除了可預防手足口病外,還有什么功效呢?----可揉肝,適合冬末春初時吃。
三豆飲治療青春痘及痤瘡
三豆飲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醫(yī)學家扁鵲的著名處方,在中國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三豆飲具有保養(yǎng)肌膚的功效,扁鵲曾經用它治好了很多痘瘡患者。
黃豆,黑豆,綠豆各30克,烏梅40克,煮湯加白糖調服。將三種豆及烏梅洗凈,用開水浸泡30-60分鐘,將三豆及泡豆的水放入砂鍋,補足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煮到豆爛,加入冰糖煮到融化即可,豆須煮成即服,不可隔夜。
另一種是將三種豆洗凈浸泡至漲后混合磨成漿,加水適量煮沸,以白糖調味飲服,每日2次,早晚服用,可長期食用。
實際上溫病就是太陰、陽明病變,津液升散太過所致,收之斂之,溫之潤之為正法,烏梅白糖湯,扁鵲三豆飲為正方。
扁鵲三豆飲是中醫(yī)理論的鼻祖扁鵲給座瘡患者開具的知名藥方。
黑豆:性味甘、平、無毒。有活血、利水、祛風、清熱解毒、滋養(yǎng)健血、補虛烏發(fā)的功能。
綠豆:性寒、味甘、無毒,入心、胃經。綠豆的磷脂成分具有降膽固醇、降血脂、抗過敏、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它富含的尼克酸具有消腫解毒、利水除濕等作用。
三種豆煮熟吃豆喝湯,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上次看一個電視節(jié)目,一位知名中醫(yī)給過敏體質患者推薦的藥膳就是扁鵲三豆飲,只是將該原方的甘草去掉,更適用于大多數(shù)過敏體質的患者食用,不用擔心出現(xiàn)任何問題。所以,此方不僅具有祛痘的功效,還對過敏體質患者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有幫助。
扁鵲三豆飲的原料:
紅豆50g、綠豆50g、黑豆50g、清水、冰糖適量。
扁鵲三豆飲的做法:
1、紅豆取50g;
2、綠豆取50g;
3、黑豆取50g;
4、將三種豆洗凈,用開水浸泡30-60分鐘;
5、將三豆及泡豆的水放入砂鍋,補足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煮到豆爛,加入冰糖煮到融化即可。
扁鵲三豆飲,系由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各50克),甘草節(jié)二兩(6克)組成。以水八升,煮極熟,任意食豆飲汁,治天行痘瘡(天花),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亦少。是中醫(yī)理論的鼻祖扁鵲給痘瘡患者開具的知名藥方。
黑豆:性味甘、平、無毒。有活血、利水、祛風、清熱解毒、滋養(yǎng)健血、補虛烏發(fā)的功能。
綠豆:性寒、味甘、無毒,入心、胃經。綠豆的磷脂成分具有降膽固醇、降血脂、抗過敏、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它富含的尼克酸具有消腫解毒、利水除濕等作用。
三種豆煮熟吃豆喝湯,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可作為流行性病毒感染如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的防疫藥膳。
扁鵲三豆飲新用:
1、可用于消渴(糖尿病)及蛋白尿,錄自《無病到天年》路志正著。
“所以對于很多糖尿病人,我都推薦他服用扁鵲三豆飲。扁鵲三豆飲原方中有甘草,'甘能令人滿’對于糖尿病人并不適合,所以我把它去掉了。做法就是綠豆黑豆赤小豆各50克,水適量,煮到爛熟,也可以適量食豆或飲汁,可以當早飯來吃,也可以當作輔助飲料。”
曾經有一位知名中醫(yī)給過敏體質患者推薦的藥膳就是扁鵲三豆飲,只是將該原方的甘草去掉,更適用于大多數(shù)過敏體質的患者食用,不用擔心出現(xiàn)任何問題。所以,此方不僅具有祛痘的功效,還對過敏體質患者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有幫助。
2、手足口病的治療
近一段時期,河南、北京等地出現(xiàn)“手足口病”,多有誤治致死亡兒童。有許多不當治療,致病情加重,甚覺痛心。今以些少經驗供參考:
預防方:四君子湯合烏梅三豆湯:
黨參30 白術30 茯苓30 炙草30 烏梅30 黑豆30 綠豆30 黃豆30 冰糖30 煎一、二小時 日分三次服。或代茶
初起方 上方加 金銀花10 板蘭根10 干姜10
危重患者 破格救心湯加減。
住院輸液治療后遺癥狀治療后遺納差、掌心熱、咳等: 以附子理中湯加味:
黑附片15 炮姜15 人參15 -30 炙草30 茯苓30 炒白術15-30 烏梅30 姜半夏10-20 炙冬花10 炙紫菀10 煮一、二小時。日分三次服。
小兒病轉變非常快,此病本不應輸液抗生素激素治療。但今人中醫(yī)知識匱乏,每多不識病因病機,盲目清熱解毒。致病變百端,或至不救。今有少許經驗,以期有益。
3、防治猩紅熱、水痘等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
猩紅熱、流行性病毒感染,可服彭子益烏梅三豆湯預防之。
烏梅30克 綠豆30 黃豆30 黑豆30 冰糖30克 煮二小時 代茶飲。
張涵,唯一一位在李可身邊學習近4年的弟子,盡得李老真?zhèn)鳎罾蠟槠涑霭娴摹秷A運動古中醫(yī)臨證應用》親自寫序,并在序言中給予其高度評價。
在《醫(yī)方集解》里也有一個方,叫做解毒湯,實際上只有兩味藥----甘草(6克)及黑豆(50克),加上金銀花(10-15克),更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