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25軍是富有傳奇色彩的軍隊,它創建于1931年10月,屬紅四方面軍建制。1932年10月,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后,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向西作戰略轉移,紅25軍第73師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去,其第74師及第75師第225團分別編入方面軍各主力師,第75師第223、第224團及軍部特務營則留在根據地內。當時,留在根據地內堅持斗爭的部隊還有第27師(第79、第80,第81團)和皖西新組建的紅27軍的兩個團,共計7個主力團1個特務營約1萬余人,加上地方武裝和大批紅軍傷員,共有2萬多人。他們在失去統一領導的情況下,分散于各地堅持斗爭。由于缺乏統一的指揮,不能形成有力的拳頭,不能對敵人肆無忌憚的“圍剿”、“清剿”實施有效遏制,斗爭形勢日趨嚴重。 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黃安檀樹崗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將根據地內的各紅軍主力團統一組織起來,重新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作為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斗爭的骨干力量。30日,新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檀樹崗村南的河灘宣布成立。軍長吳煥先,政治委員王平章。原第27師政治部改為軍政治部。第27師改編為第74師,師長徐海東,政治委員戴季英,其第79、第80、第81團依次改為第220、第221、第222團;原紅25軍第75師番號不變,師長姚家芳。政治委員高敬亭,仍轄第223、第224團,另將黃安獨立第1師第2團一部編為師特務營;原紅25軍特務營仍為軍特務營。全軍約7000人。 紅25軍的重建,結束了在主力紅軍轉移以后根據地內武裝力量分散和混亂的局面,加強了黨的領導,統一了軍事指揮,集中了紅軍力量。鄂豫皖的革命斗爭進入了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領導下保衛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新階段。 1932年12月12日,蔣介石調集國民黨軍15個師另1個旅的部隊,以“進剿”和“駐剿”相結合,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實行大規模劃區“清剿”,企圖一舉消滅紅軍。蔣介石要求在1933年1月底之前“將殘匪完全肅清”。 中共鄂豫院省委從繳獲的國民黨軍文件中得到敵人劃區“清剿”的計劃,同時得悉紅四方面軍主力已經到達陜西南部。遂于12月30日在麻城大販(今屬新縣)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紅25軍以師為單位進行活動。主要任務是籌備給養,整補部隊,積蓄力量,在有利的情況下殲滅敵人;同時要進行發動群眾的工作,恢復各地蘇維埃政權,擴大地方武裝。會議還提出在皖西北組建紅28軍,恢復和鞏固皖西北革命根據地。這是紅四方面軍主力撤出以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召開的極為重要的一次會議,它所做出的決定及其措施,對打破敵人的“清剿”,恢復和鞏固根據地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省委緊急會議后,紅25軍第74、第75師分別活動于麻城、黃安以北地區,先后殲滅敵人數百人和大量的反動武裝。各路地方武裝也不斷襲擾敵人。紅軍和地方武裝的游擊活動,迫使敵人不敢以小股兵力進行“清剿”,紅軍有了較大的回旋余地。1933年1月初,紅28軍在大畈組成,軍長廖榮坤、政治委員王平章,下轄2個團另1個營,原第74師第221團改編為第244團,原紅27軍第2團改編為第246團,原紅25軍特務營改為紅28軍特務營。全軍共3000余人。 廖榮沖,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湖北麻城人,生于1903年,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擔任紅11軍第31師大隊長,參加開辟以柴山堡為中心的鄂豫邊革命根據地。1931年走歷任紅4軍團長、商城獨立師師長、紅四方面軍第25軍第75師師長等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紅四方面軍轉移后,參與領導組建紅28軍,并任軍長。紅28軍并入重建的紅25軍后,任紅25軍副軍長兼第73師師長。1933年在“肅反”中被誣陷殺害于湖北紅安縣龍王山。 組建后的紅28軍迅速開赴皖西北,與敵展開斗爭,相繼在四道河、胭脂坳、白沙河、葉家集、雙河山、銀沙畈等地予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皖西北革命根據地人民群眾斗爭的情緒,增強了他們的勝利信心。 國民黨軍大規模的“清剿”計劃未能按期實現。蔣介石對“清剿”部署進行了局部調整。3月4日,國民黨軍第35師2個團進抵郭家河,接替第89師的防務。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紅25軍首長認為敵人戰斗力弱,新接防地,情況不熟;郭家河離周圍據點較遠,最近的是黃陂店和七里坪,都有一天的路程,不易迅速增援;紅軍經過一段時期的休整,戰斗力有所增強,且士氣高漲,指戰員們求戰心切;同時也考慮到郭家河是老根據地,群眾條件好,遂決心乘敵孤軍深入,立足未穩之機,集中力量將其消滅。 紅25軍第74師與第75師迅速集結,連夜向郭家河開進,于6日拂曉到達指定位置,對敵發起攻擊。經過1個小時的猛打猛沖,以傷亡30余人的代價全殲國民黨軍第35師2個團,斃傷俘敵團長以下2000余人,繳獲山炮、迫擊炮9門,機槍12挺,長短槍2000余支,子彈10萬余發,戰馬100余匹。這是紅25軍重建后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給根據地軍民以巨大的鼓舞,也極大地震懾了敵人。 郭家河戰斗后,紅25軍又相繼在黃安東北袁英河以南的九龍長嶺、麻城北部的楊泗寨、萬字山、李家寨地區與追剿之敵展開激戰,予敵以嚴重殺傷。 3月27日到28日,紅28軍在商城門坎山與國民黨軍第75師第224旅展開激戰,斃傷敵數百名。軍政治委員王平章在戰斗中犧牲。 王平章,湖北漢川縣人,1901年生,1920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鄂中地區早期革命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29年起任中共鄂豫邊特委常委,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政治委員,參加領導鄂豫皖蘇區的建設和歷次反“圍剿”斗爭。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轉移后,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員兼皖西北特委書記,參與領導紅25軍重建,任政治委員。1933年1月參與組建紅28軍,任政治委員。在國民黨軍實行重兵“圍剿”的情況下,領導軍民繼續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斗爭,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堅持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4月初,紅25軍回到麻城北部大阪地區,與由皖西北地區趕來的紅28軍主力(一部留在皖西北)會合。部隊又一次進行了整編,紅28軍編為紅25軍第73師,師長廖榮坤,政治委員王少卿。其第244團、第246團改為第217、第219團,另將羅山獨立第6師一部編為第75師第225團,并以地方武裝一部編成第74師特務營。整編后的紅25軍共1.2萬余人,由吳煥先任軍長,戴季英任政治委員(兼第74師政治委員),廖榮坤任副軍長(兼第73師師長)。同時,在皖西北重建第82師。 為了恢復黃安以北地區,紅25軍西進到郭家河地區,準備殲滅羅山卡房的國民黨軍。此時,擔任“追剿”任務的國民黨軍第13師兵分兩路,在東路第58師和西路第30,第35師的策應下,以第38旅第75、第76團和第37旅第78團為右縱隊,從七里坪出發,經香爐山、仰天窩向郭家河進攻;其第37旅(欠第78團)為左縱隊,由華家河出發,經平頭嶺、郭家凹向老君山、黎子山進攻。紅25軍放棄進攻卡房計劃,決心乘敵第58師及13師左縱隊在天臺山以西、敵第30、第35師尚未行動的有利時機,集中力量打擊敵第13師右縱隊。地方武裝在外圍積極活動,牽制其余各路敵人。 14日,第13師右縱隊進至上潘家河及其以北地區,其第75團占領雞公山寨,第78團第3營占領黃石巖高地,第78團的第1、第2營在白果樹店宿營,師部及第76團在上潘家河宿營。紅25軍首長迅速做出戰斗部署:羅山獨立第6師在雞公寨一帶牽制敵人,并保障紅軍右翼安全;第73師從正面向黃石巖敵人進攻,然后配合主力消滅敵后續部隊;第75師迂回到黃石巖敵人的右側,切斷其退路,然后集中力量消滅敵后續部隊。第74師為預備隊。紅軍利用夜暗秘密接敵。 15日拂曉,國民黨軍第13師第78團第1、2營開始渡倒水河,擬會合第3營,與河西主力齊頭向郭家河進發。時逢彌天大霧,能見度很低,紅73師乘其不備,迅速攻占黃石巖制高點,殲敵第78團第3營一部,爾后配合紅75師向剛渡過河的敵第78團主力進攻。敵第78團立足未穩,僅占領河邊很狹窄的地段,哪里經得住紅軍的反復沖殺,不久即損失大部。國民黨軍第13師師長萬耀煌為挽救敗局,急令其左縱隊增援,同時令其第76團2個營渡河投入戰斗。左縱隊以天雨路險,無線電機件失靈,聯系不暢,難以行動為借口,沒有敢來增援。剛渡過河的第76團2個營遭到紅軍迎頭痛擊。國民黨軍遭此打擊,慌忙回撤。但此時狂風大作,暴雨驟至,倒水河陡漲,渡河逃命的殘兵很多被淹死了。牽制敵人的羅山獨立第6師向國民黨軍突然發動進攻。已如驚弓之鳥的萬耀煌認為是紅軍主力由上游發動攻擊,慌忙率部撤退。天黑后還擔心受到紅軍的突襲,于是又率殘部后退10多里,一直撤到了香爐山。 經潘家河戰斗,紅25軍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第13師的1個多團,打破了敵人進攻光山南區的計劃。紅軍隨后轉移到麻城北部地區,在楊泗寨附近再次給敵以沉重打擊,殲敵數百人。至此,紅軍打破了國民黨軍的劃區“清剿”,鄂豫皖的革命斗爭形勢逐步好轉,對敵斗爭出現了新的局面。但是國民黨重兵“清剿”紅軍的企圖并沒有改變,紅軍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