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傷解 17.便血
作者:清·黃元御

【一元堂按:
便血者,亦稱后血。即血后脫于大便也。 便血之證,若是水土寒濕,木郁風動,證不難辨。難的是辨陰陽,辨寒熱。
黃師曰:"若以腸風論,而用清潤,則脾陽愈敗而愈陷,無有止期也。" 黃師舉例,腸風便血,熱證易辨,可用清潤;反之,如果不識寒證,而用寒藥,那么脾陽敗陷,則幫倒忙!
便血之證,是寒是熱,如何分別? 熱為陽。若出血如注,大便前便血,且血色鮮紅,則為熱證,譬如腸風(因風熱客于腸胃或濕熱蘊積腸胃,久而損傷陰絡,致大便時出血)。 寒為陰。黃師明示“其肝脾陽敗,紫黑瘀腐”,則為寒證。 中醫者,民族之魂魄、華夏之瑰寶。傳承之、發展之,華夏兒女責無旁貸。
黃土湯,醫圣仲景之妙方,法至善也! 黃師以黃土湯為本,加上桂枝,以達木郁,且冠名"桂枝黃土湯"。此傳承也!發展乎? 精密,甚妙! 中醫如何傅承發揚?此見一斑。黃師功德無量!】

原文: 17.便血
血生於脾,藏於肝。
肝脾陽旺,血溫而升,故不下泄。水寒土溼,脾陷土郁,風動而行疏泄之令,則后脫於大便。
陽氣收斂,則土溫而水暖,其脾溼而腎寒者,庚金之收令不行也。
后世以為腸風,而用清潤,脾陽愈敗而愈陷,無有止期也。
其肝脾陽敗,紫黑瘀腐,當補火燥土,以回殘陽,暖血溫肝,而升郁陷。
若痔漏、脫肛之治,亦依此法通之。
桂枝黃土湯:
甘草(二錢) 白術(三錢) 附子(三錢) 阿膠(三錢) 地黃(三錢) 黃芩(二錢) 桂枝(二錢) 灶中黃土(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便血之證,亦因水土寒溼,木郁風動之故。
仲景黃土湯,術、甘、附子,培土溫寒,膠、地、黃芩,清風瀉火(相火),黃土燥溼扶脾,法莫善矣。
此加桂枝,以達木郁,亦甚精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