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教信仰的人往往會經常進出寺廟,到各個大殿禮佛,對燒香拜佛的儀式以及各類規矩,乃至各類佛教法事活動都十分熟悉。他們會常常以為自己就是在聞法修行了,而且還十分精進,真的是這樣嗎?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應的儀式,儀軌,規矩等自然要有。不過,類似于燒香拜佛一類的事情,也僅僅屬于宗教活動而已,并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修行。如果你僅僅通過這樣的形式去祈求佛菩薩的幫助,保佑自己及家人一切順利,萬事如意,死后能往生到極樂凈土,我認為是遠遠不夠的。 為什么這樣說呢?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過,他把佛學,佛法和佛教這三個詞分得十分清楚,他認為佛學是一門至高無上的學問,可以當作一門學問去研究,可謂博大精深;而佛法是佛陀悟道成佛之后為眾生開示的可以通往究竟解脫之路的方法,它向我們展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佛法不是像佛學那樣,研究研究就行了,必須要去實修實證的,你證悟到哪一個境界,你就處于那個修行層次上,最高層次當然就是成佛了。 而佛教則是屬于宗教,世界上還有大大小小的其他很多宗教,不同的宗教就有不同的規矩和儀式等,宗教相當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一個寄托,到底這些神,佛,上帝存在不存在,那是不能問的,你只要相信,它就存在,你不相信,它就不存在,這就是宗教,是叫人去信仰的。 因此,燒香拜佛從形式上來說,這是屬于宗教上面的形式,而非佛學,更非佛法。如果嚴格地來說,這根本就談不上是修行。那么什么才是真修行呢?從佛學和佛法的角度出發,能夠深入到佛經中去研究佛理,并去踏踏實實的實修實證,證悟佛法的本質,這就是修行了。所以,一個真修行人不僅能夠通曉佛理,也具備一定的修行功夫,具體的修行功夫如何判斷呢? 當然不是看有沒有神通,有沒有特異功能,佛教修行講究“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以這個作為標準就可以得知對方的水平了。比如守戒、定力,智慧等都修得如何了?貪欲,嗔心,愚癡都去除得怎么樣了?稍加試探一下就心知肚明了。如果你也有一定的“修行功夫”,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完全可以看出來。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是一位得道開悟的大師,他告誡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要以為佛法,修行有多么的高深莫測,其實生活處處不是修行,你對待一件事情,一個人的處理態度,一言一行,這都是修行。把“貪嗔癡慢疑”這五毒能一點一點的在為人處事中不斷的消除,不斷的反省自我,修正以前錯誤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這不就是最好的修行嗎? 本文由“修善無上”原創,轉載請注明。文中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交流探討,感恩閱讀與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