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來的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宋拓宋裝“陜本”,冊后有清代包世臣等諸家題跋。為超高清掃描本,原色法帖。 欄目開設初衷: 為方便各位書友對書法的學習,我將我平時積累的高清掃描版的書法真跡、碑刻拓本的高清圖片進行分享,同時,根據頭條的圖片顯示模式,將字體進行高清晰的逐字放大,書友只要點開圖片即可看到高清版本,示例如下:(受資源影響,每個字帖顯示效果不同) 一、《孔子廟堂碑》簡介 《孔子廟堂碑》由初唐書法家虞世南撰文并書,時年69歲。原碑立于唐貞觀七年,楷書35行,每行64字,通篇筆畫圓潤瘦勁,字勢舒展開闊,氣象平和秀雅。碑文記載的是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倫為褒圣侯,及修繕孔廟之事。此碑是初唐碑刻中的杰出之作。 此碑原石早毀,宋代就已罕見唐拓,如黃庭堅曾言:“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此碑傳世拓本多為重刻本、翻刻本,比較著名的有“陜本”和“城武本”?!瓣儽尽痹撬未亟ㄓ陉兾?,現在西安碑林?!俺俏浔尽痹窃猎觊g建于山東城武。而這兩本相比,“陜本”較“城武本”更勝。 二、《孔子廟堂碑》意義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人稱“虞永興”,官至秘書監。精書法,尤擅楷書、行書,師承王羲之七世孫的隋代智永和尚,承繼“二王”衣缽,位列“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一。 虞世南畫像 虞世南的書法和 {!-- PGC_COLUMN --} 人品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他是李世民的書法導師,唐太宗對虞世南的書法贊不絕口,曾言:“遠學王羲之,近學虞世南。”后來虞世南去世,李世民更是傷心欲絕,言:“天下無人可與論書!” 虞世南還被唐太宗稱贊身兼“五絕”,即“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比如虞世南輯錄了現存最早的類書——《北堂書鈔》;還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蟬》詩——“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保贿€位列唐太宗欽定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第二十名。 虞世南的書法影響深遠,影像了眾多我們熟知的書法大家。如虞世南傳書于同為“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這也是褚遂良書法后被李世民賞識的原因之一。虞世南還是寫有名跡《文賦》的陸柬之的舅舅。而陸柬之又是盛唐時“草圣”張旭的外祖父,后張旭又傳書于顏真卿,可謂書法衣缽一脈相承。 《文斌》局部 《孔子廟堂碑》雖同為楷書,但卻不同于盛唐、晚唐時期中規中矩的楷書。虞世南所書《孔子廟堂碑》受到了魏晉書風的影響,比起字形,更重神韻,注重意態的從容蕭散,可以說,它有唐朝書法的法度,但是更多的卻是魏晉的意韻。 三、 《孔子廟堂碑》逐字高清放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