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演播入門技巧 共鳴指的是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發聲。人體發聲,有四個主要的共鳴腔體:口腔共鳴、頭腔共鳴、胸腔共鳴、鼻腔共鳴。掌握不同的共鳴方式,有助于我們改善聲音的力度、張力,以及音色等等。 共鳴 這幾個腔體并非是獨立工作的,平時是一種以口腔共鳴為主的混合共鳴方式。當我們在變換音色時,就是在調節共鳴在各個聲區里混合的比例。正常說話時主要在中音區,以口腔共鳴為主;高音以頭腔共鳴為主;低音以胸腔共鳴為主。 我們可以通過練習,來逐步掌握幾種不同的共鳴方式。 口腔共鳴 常用的一種共鳴。基音通過聲帶附近的肌肉、軟骨和氣息的傳送,使聲波沿著硬腭向上齒背方向推送。這時,聲波隨著氣息的推送離開喉咽部分流暢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動,聲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這時兼有鼻腔打開、暢通的感覺。這種共鳴使聲音雄壯,但過多的口腔共鳴,容易使聲音出現“白聲”。發中音(中聲區的音)時,以口腔、咽腔為主要共鳴器官。 練習方法 1.提打挺松 提顴肌(微笑)、打牙關(咬蘋果)、挺軟腭(打呵欠)、松下巴(左右搖動下巴) 2.倒吸一口氣,發“唉”的音,體會口腔的空間感 注意事項: 唇齒貼近,收緊雙唇 嘴角上揚,顴肌收緊,能消除聲音當中的消極音色 頭腔共鳴 頭腔共鳴是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與軟腭,控制進入鼻腔的聲音方向,使聲音進入頭腔,形成共鳴。這種共鳴色彩集中而柔和。發聲時要注意打開頜關節,減輕下頜重量,感覺骨室有輕微振動感,眉心處也有微振感。主要用來控制高聲區。 練習方法
第一步:調整體態。坐姿或是站姿都可以,雙腳與肩同寬,要踏踏實實地踩在地上。腰部挺直,吸氣——吸到7、8分飽就可以了。如果氣吸得太滿,容易大腦缺氧、頭昏眼花; 第二步:微笑,提顴肌(蘋果肌)。這個動作對于調整音色、提高聲音的亮度和字音清晰度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第三步:把一只手的指尖放在前額的位置,加強意念,找一個你自己覺得舒服的高音,發“hei”這個音。注意要讓氣息緩緩送出,不要一下子打出去,送氣的同時,要把氣息盡量打到上口蓋,也就是硬腭的前端,靠近上齒齒齦的地方,同時感覺眼眶和頭部有微微的震動。從無聲到有聲……想象著聲音是從前額指尖的位置向前送出的。 升級版:把調值一步一步升高。注意氣息的支撐很重要,千萬不要只是把嗓子捏緊,那樣對聲帶的傷害是很大的。逐步進階到元音、單音節字、雙音節詞、多音節成語、繞口令、演播作品的練習中來。 胸腔共鳴 胸腔共鳴感覺的獲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發聲時,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適當開大一些,把在硬腭上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向下齒背上,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由氣管附近傳送到胸腔引起共鳴。這時,感覺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唱低音(發胸聲區的音)時,以胸腔為主要共鳴器官,口腔、咽腔次之,頭腔更次之。模仿一些比較厚重的聲音時可以用到,如張飛。 練習方法 哼鳴,發“嗯”音,也可以學牛叫。配合氣息的練習,即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同時還要加強腰部和后背呼吸肌的力量。 第一步:調整體態。坐姿或是站姿都可以,雙腳與肩同寬,或是前后的小弓箭步也可以,要保證腳踏踏實實地踩在地上。腰部挺直,吸氣——不要吸太滿; 第二步:微笑,提顴肌(蘋果肌); 第三步:保持前面的狀態,同時把雙手放在胸前,加強意念,找一個你自己覺得舒服的高音,做哼鳴音的時候要保持嘴巴內部有空間,就好像含著一大口水,放在胸前的手要慢慢往身體的前方做引導,想象著是用胸口來發聲的。也就是說,要感覺聲帶不在喉頭而在胸口。同時加強腹部和腰背部的氣息支撐的感覺。 升級版:把調值一步一步降低。逐步進階到元音、單音節字、雙音節詞、多音節成語、繞口令、演播作品的練習中來。 鼻腔共鳴 鼻腔共鳴是聲波在鼻骨上的振動,即將聲音的焦點定位在鼻腔。鼻腔共鳴的感覺是聲音冷艷而空靈。隨著焦點向后移動,聲音越來越接近美聲。隨著焦點向后向上移動,聲音的位置也就越高,越冷,越空虛,越不靈活,越美聲化。扮演一些高傲、陰險的角色時可以用到。 練習方法 發a~ang~eng;發eng~ang~a,注意口腔打開,想象有一根牙簽 共鳴練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要一下子用力過大過猛; 2.不要過分松弛或是過分擠壓喉部; 3.要隨時檢查和調整氣息和身體的狀態,不要憋氣; 4.盡量保持身體和聲音的自如、通暢; 5.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方法正確,加上持之以恒的練習,一段時間后,音色就能轉變自如,且更有力度。 綜合運用 1.使聲音偏細和偏高的方法,是用足夠的氣息把聲音的激發點調整到口腔靠前的位置,同時加強頭腔共鳴,再配合音調的升高就可以達到了。 2.想要使聲音變得寬厚沉穩,相較于高音區的發音位置,要把聲音的激發點稍稍往后挪一點,在口腔的正上方,同時加強胸腔共鳴,再配合音調的降低就可以達到了。 打通三腔 在實際運用轉換音高來達到語調變化的時候,需要打通和聯結上、中、下三腔共鳴,把高、中、低三個音域聯結起來。 練習方法 無聲吹唇(聲帶不震動) 調整體態。坐姿或是站姿都可以,雙腳與肩同寬,腳踏踏實實地踩在地上。目光平視,嘴唇和下巴要放松;如果吹不起來,可以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兩邊的嘴角下方,輕輕向上推,這樣就容易吹起來了。 注意氣息的控制要均勻,要用上腰腹部和呼吸肌的力量,要隨時檢查和調整氣息和身體的狀態,使身體始終保持一個很自如的狀態。 進階1:有聲吹唇(聲帶振動) 有助于尋找正確的發生位置,避免聲帶受傷。 從一個自己覺得舒服的音調開始,聲音由弱加強,發“pu/du”音。 進階2:滑音練習(上滑——下滑) 發“pu/du”音,有點像摩托車發動機的聲音。 上滑:中聲區——高聲區(波峰)——中聲區 下滑:中聲區——低音區 進階3:打通三腔(上中下滑音) 把上滑和下滑連起來,盡量向高低兩端去滑動。這個練習對擴展音域有很好的效果,也是語調變化的前提和外部基本技巧。 I love music ![]() 筆記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