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中腎藏象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素問·六節藏象論》和《素問·靈蘭秘典論》兩篇當中。 《素問·六節藏象論》:“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 《素問·靈蘭秘典論》:“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既強調了前者,也就是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強調了腎藏精的機能,蟄,封,藏都有閉藏,秘藏之意,三詞疊用,都突出了腎藏精機能的重要性。后者,所謂作強,是指動作強勁有力。伎巧是指精巧,靈敏,既含思維的伎巧,也指行為的靈巧,所以作強言的是體能,伎巧強調的是腦能,也就是智力,都是腎藏精機能所引起的。 后世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腎藏象的主要內容: 一是腎主藏精。腎主藏精是指腎具有封藏精氣的功能。腎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兩部分。先天之精是稟受于父母,與生俱來,是構成人體胚胎的原始物質,具有繁衍后代的功能。即生之來,謂之精。就是強調腎所藏的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指人體出生后,由脾胃從飲食物中攝取的營養成分和臟腑代謝化生的精微物質,它具有培補先天之精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功能。 腎藏精及先后天之精的關系如上圖。表達的是《素問·上古天真論》“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腎者主水,就是腎能主水液代謝的功能;當然主水還有另一層意思,水,也是生殖之精,在水生萬物的前提下,由水衍生為精,精能夠生人體,所以主水有兩層意思。后世側重于主人體的水液代謝。 腎所藏的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后天之精來自于臟腑,臟腑之精來自于脾胃飲食消化的水谷,在肺的氣化作用下,將吸入的清氣和脾胃轉輸來的水谷精氣,生成人體所需要的宗氣,營養各個臟腑。各個臟腑之精,在維持本臟腑機能的前提下,富余的部分藏之于腎。腎所藏的后天之精反向可以調節五臟六腑。因此有一個雙向調節功能。 腎對精的閉藏,主要依賴于腎氣的閉藏攝納的功能,這也是腎氣的固攝作用在腎藏精作用中的一種體現。腎對于先后天之精的閉藏而使藏精于腎促進了腎精的不斷充盈,防止其從體內無故的流失,這就為精在體內充分發揮生理效應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腎中所藏之精的生理效應,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管生殖?!断缔o傳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蹦信畼嬀褪侵v新生命體的產生是男女兩性之精的結合。 2、主管人體生長發育。腎的精氣在人的一生中都有作用,都圍繞著腎藏精氣的變化,影響著生命活動的盛衰的變化。如“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素問·上古天真論》)因此,先天腎精的盛衰論,也就是人體的生命活動體現在腎的精氣盛衰的變化上,所以先天精氣的盛衰影響著生命活動的生長壯老已。 3、推動和調節臟腑氣化作用。臟腑氣化是指臟腑之氣的生長運動所產生的各種變化,包括了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功能,以及機體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能量的相互轉化。而腎精腎氣及其分化的腎陰或腎陽,在腎臟氣化的過程中,各自發揮著重要的推動和調控的功能。 可以把腎精和腎氣及腎陰腎陽和天癸之間的關系用下面的圖加以概括。 腎所藏之精在腎陽的作用下,離散成為腎氣,腎氣在腎陰的凝聚作用下凝聚成腎精,因此,腎是以所藏的精氣作為活動的物質基礎。 腎的精氣離散作用下,可以化生成為腎陽,腎陽蒸化作用將離散狀態的腎氣凝聚成腎精,使腎精可以化為腎氣。同樣的,腎的精氣作用下,可以產生為腎陰。 腎陰和腎陽有各自的生理作用,腎陽是腎的精氣所化生的,具有溫煦,興奮,推動,氣化等作用的物質及其機能效應。腎陰是腎的精氣所化生的,具有滋養,濡潤,凝聚,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及其機能。 在腎陰腎陽的作用下,腎的精氣可以產生天癸。天癸是腎的精氣所化的,能促進性器官發育成熟的物質,并能夠促進性器官產生相應的機能,這種物質及其效應,中醫把它用天癸來表達。天,是先天,是與生俱來,遺傳作用所產生的。把這種物質叫做癸,是因為十月太陽歷中的壬月和癸月,也就是十月太陽歷中的最后一季,也就是屬水的這一個季節,是由腎所對應的,所以用它所旺的季節來表達了這種物質,所以天癸就是指先天腎的精氣所化生的一種能夠促進人體性器官成熟并且產生相應的性功能活動的物質和它的生理效應。在腎的陰陽平衡的前提下,是維持腎本身機能活動的前提,也是維持全身陰陽和諧的關鍵,所以把全身的陰陽,把腎的精氣陰陽,腎陰腎陽稱之為全身的陰陽之根,水火之宅。 這就是腎陰腎陽之間相互的關系。 腎藏象第二個方面的內容是腎主水。 《內經》在腎及膀胱,尿孔,莖垂這樣的結構延伸等解剖關系的發現為事實依據,結合了近取諸身的排尿活動和切身體驗確立了腎和膀胱對水液代謝的調控,以及從莖垂直段的尿孔的切身體驗的事實為依據,形成了腎能主水,腎為水臟的結論及相關理論。 莖垂主要是以男性為前提,莖是指男性的生殖器陰莖,垂指陰囊及陰囊內的睪丸。莖直段稱之為尿孔。通常說的二陰,前陰是指尿孔,即男性外生殖器;后陰指肛門,排泄器官。 男女兩性上均為七竅,男性下是二竅,因為是莖道和尿道二道合一。女性下是三竅,上是七竅。女性莖道和尿道是分開的,女性的尿道稱為尿孔,女性陰道口稱為庭口,這些在《內經》中均有明確表達。這些在內經中通過解剖為前提又結合自身的排尿活動的切身體驗,結合臨床的事實,總結出腎能主水。所以內經產生了腎合膀胱。腎與膀胱相表里。膀胱者,津液之府。尿液先在膀胱中貯存,在排尿的時候通過膀胱的氣化作用將貯存的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把膀胱稱為津液之府。 又稱之為,腎者,腎為水臟,主津液。主管全身的水液代謝。腎是如何主水的呢?內經中又做了進一步的表達,腎為什么能夠有主水的功能,為什么能使水液停聚,聚水是使動用法,使水液停聚而發生病證呢?所發生的病是水腫病。 在《素問·水熱穴論》中進一步指出“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于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蹦I為胃之關,關是關隘,如果關隘的門開合不利了,只關而不開了,就會使水液停聚,從其類,其是指水腫病,水液停聚的病證,和水液是同一類的,上下是泛指全身上下內外,水液一旦全身上下溢于皮膚之下,形成胕腫病,胕通浮腫的浮。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是水液停聚所生的病證。他的根是在腎。所以明確指出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強調了腎是水腫病發生的根本。這又以水腫病發生的機理為例,探討了腎主水液這樣一個功能,腎病為什么能產生水腫病的機理,上述做了解答。這就是以臨床的水腫病癥的實例來求證腎主水的生理機能最典型的例證。 腎能夠主納氣,在《素問·逆調論》中說“腎者水藏,主津液,主臥與喘。”在這個論述基礎上,后世醫家結合臨床實踐,總結出了腎主納氣的功能。 所謂腎主納氣是指腎具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以防止呼吸表淺,協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人體的呼吸運動,雖然由肺所主管,但一直以來,腎對精氣的攝納才能使人體的呼吸保持以一定應有的深度,維持體內外氣體正常的交換。 腎主納氣的機理實質及其意義:實質上上是腎主藏精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體現。 腎中的精氣充沛了,攝納有力,則納氣正常,助肺吸氣,使清氣下達于腎,表現為呼吸具有深度,均勻平穩,和調通暢。這個問題的提出同時也反映了古人對人自身呼吸運動中呼氣和吸氣進行比較后,發現吸氣是矛盾的主要運動,是主導方面,因此人體的呼氣是被動的,吸氣是主動的,能夠深吸氣,必然能夠長出氣,這樣才能維持平穩有力的呼吸運動。 若腎中精氣不足,攝納無力,則肺氣上浮而不能下行,吸入清氣不得歸藏于腎,就會出現久病咳喘,吸氣困難,呼多吸少,動輒喘息益甚等腎不納氣的病癥。因此,臨床對于慢性咳喘的病人常采用發作時治肺,緩解時治腎的治療原則,從而提供這一類疾病的遠期治療效果。這些都是在腎主納氣內容的背景下發生的。這就是腎主納氣的臨床意義。 內經對腎藏象的內容,除了上述三點,即腎主藏精,腎主水,腎主納氣三點總結的基礎上,還提出了腎藏象的以下內容: 腎的系統聯系是在體合骨,生髓通腦,其華在發,開竅于耳及二陰,在液為唾,在志為恐。 五行上,內經確認腎的五行屬性為水,為陰中之太陰,或陰中之陰。陰,前者指腹腔,太陰是通應冬季的季節陰陽屬性。從四象角度講,冬天為太陰,太陰就是陰寒之氣太甚,所以把冬季稱為太陰。 腎有閉藏,惡燥等生理特征,通于冬氣。生理特性是根據其功能總結出來的。 腎臟通過其經脈足少陰腎經的絡屬而與膀胱構成表里關系。腎和膀胱之間的表里,主要是通過一是解剖學上的關系,解剖學上,腎和膀胱相連屬,膀胱是腎的解剖的延伸;二從功能上講,腎過濾的代謝過程的殘液通過輸尿管,輸送到膀胱中,然后在腎的主管作用下,通過氣化,再把膀胱的尿排出體外,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功能配合,在病的情況下,常常是腎病會影響膀胱,膀胱有病會影響腎,如膀胱濕熱的病證,日久會傷及腎,導致出現腎功能損害以后,出現水腫病癥等,這就是在病理上的配合。所以臨床上,治療膀胱不約的遺尿的病癥的時候,通過補以腎氣,腎精補以腎氣,通過補腎攝納的作用,來治療遺尿尿頻等臨床病癥。當然在臨床上,對于腎和膀胱下焦濕熱的病癥,可通過治膀胱清理濕熱的方法,可以治療腎中的濕熱病癥,如急性的腎盂腎炎,可通過清利膀胱的濕熱,達到治療腎的目的,這就是腎和膀胱相表里可以從四個層面去加以理解。 上圖是腎的字符符號,上下結構,上結構左邊是臣,臣就是腎的外形的解剖結構,中間表達了腎臟當中剖開的縱剖面以后,肉眼所看到的腎盂腎盞的結構;右結構是又字,外形像手一樣,就像輸尿管和腎盂腎盞的結構,像手抓住了腎臟;另一個表現的又字,表達了兩層意思,它的深層意思既有寫形的意思,腎臟在人身體中有兩條輸尿管,又的表意功能,是人體的內臟中唯一成對器官,(人體成對的在外表中有雙耳,雙目,兩鼻孔,兩手,兩足是對稱的),表形的功能,又字寫成了像兩側的輸尿管,上連著腎,下連著膀胱,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智慧在造字中表達了當初古人對腎結構的寫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