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常見疾病治癥:胃下垂 【治病策略】 1、胃下垂的原因是胃寒,胃寒的主要原因是肝寒。 2、胃下垂在癥狀上多表現(xiàn)為: (1)朝食暮吐,就是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就又吐出去了,胃根本沒有消化; (2)左手的心脈摸不到(寸脈),右手的關脈很大,因為胃陽虛,沒有能力升到胸陽; (3)病人時有嘔酸。 只要有上述癥狀的,就用吳茱萸湯,可以同時進入胃和脾。癥狀比較嚴重的,生姜可以換成干姜 3、胃下垂吳茱萸湯 一劑就好。 4、對于總喝酒胃下垂的人,用吳茱萸湯,加蒼術5(去頂部--腦部--的濕)、澤瀉6。 5、枳實大劑量可治內(nèi)臟下垂,又能行氣消痞,若配以健脾化濕之白術,升陷之升麻,正合脾氣下陷,濕滯中焦之病機。 6、若胃下垂,伴有上腹脹滿喜按者,是陽虛陰盛之故,可用人參湯以復陽溫中; 7、胃下垂,是脾氣下陷所致。祖國醫(yī)學認為。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脾氣因能上升,故把水谷之精微物質(zhì)上輸于肺,經(jīng)肺、心而輸布于人體各組織器官,以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活動。如果脾氣不能升而下陷,則供應各組織的營養(yǎng)不足,肌肉的興奮性和緊張度不強,致使內(nèi)臟下垂,并伴有氣短懶言、納差、腹痛、脈虛弱等癥。脾氣虛多由于素體虛弱、勞倦和飲食不節(jié)等損傷脾氣所致。 (1)黃芪建中湯建中氣以補肺氣。脾肺之氣得補,其陷自升。 (2)若胃下垂,伴有尺脈沉遲者,是腎陽衰弱不能上舉之故,可用附子湯以溫補腎陽,腎陽得溫,中焦得以受氣,脾氣得以升舉,其癥自愈。 8、病人要少吃甜食,尤其是用精致白砂糖做的食物。 9、飲料都不要喝,咖啡更不要喝。 【辯證治則】 1、胃下垂吳茱萸湯一劑就好。 2、吃到寒涼藥會打嗝,就知道胃本來就是寒涼的。胃寒根據(jù)嚴重情形,有三個經(jīng)典方劑: (1)里寒非常嚴重,四肢冰冷,腸胃已經(jīng)不蠕動了。用四逆湯、茯苓四逆湯; (2)癥狀稍輕,病人感到里面冷,吃東西沒有胃口,也吃不下,用理中丸; (3)最輕的癥狀,病人吐酸嘔酸,胃口不好,用吳茱萸湯。這種寒都是因為肝寒造成的,所以臨床上,長期喝酒的人、慢性肝炎、肝硬化、胃下垂等都有這個現(xiàn)象。吳茱萸湯是止嘔酸的圣藥,實際上這酸是從肝里來的,肝液進入胃裹面的時候是酸的。 3、枳實大劑量可治內(nèi)臟下垂,又能行氣消痞,若配以健脾化濕之白術,升陷之升麻,正合脾氣下陷,濕滯中焦之病機。 4、對于總喝酒胃下垂的人,用吳茱萸湯,加蒼術5(去頂部--腦部--的濕)、澤瀉6。 5、(1)吳茱萸湯的頭痛一定是印堂處痛。 (2)病人頭痛的時候,除了嘔吐,手腳冰冷也是吳茱萸湯。 (3)后項強痛,頭痛,還有胃下垂,是胃的虛寒,不是熱癥。舌頭是白的,厚的,胃里面是寒的。 6、若胃下垂,伴有上腹脹滿喜按者,是陽虛陰盛之故,可用人參湯以復陽溫中。 7、胃下垂,是脾氣下陷所致。祖國醫(yī)學認為。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脾氣因能上升,故把水谷之精微物質(zhì)上輸于肺,經(jīng)肺、心而輸布于人體各組織器官,以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活動。如果脾氣不能升而下陷,則供應各組織的營養(yǎng)不足,肌肉的興奮性和緊張度不強,致使內(nèi)臟下垂,并伴有氣短懶言、納差、腹痛、脈虛弱等癥。脾氣虛多由于素體虛弱、勞倦和飲食不節(jié)等損傷脾氣所致。 (1)黃芪建中湯建中氣以補肺氣。脾肺之氣得補,其陷自升。 (2)若胃下垂,伴有尺脈沉遲者,是腎陽衰弱不能上舉之故,可用附子湯以溫補腎陽,腎陽得溫,中焦得以受氣,脾氣得以升舉,其癥自愈。 【辯證比較】 1、(1)吃壞肚子,吐得已經(jīng)不想吃東西了,吐的太過了,餓但吃不下,大半夏湯; (2)早上吃的稀飯到晚上吐出來還是稀飯,就給吳茱萸湯。朝食暮吐就是胃下垂了; (3)大半夏湯是專門對胃,吳茱萸湯更強、是進入脾臟的; (4)噯氣很厲害的時候,加上旋覆代赭湯。 2、(1)溫膽湯:胃下垂癥、胃弛緩,或虛證之不眠癥。 (2)酸棗仁湯:不眠,疲乏不眠,虛煩性。 (3)竹茹溫膽湯:不眠,咳嗽,胸內(nèi)郁熱。 (4)黃連解毒湯:不眠,充血,上沖,不安。 (5)甘草瀉心湯:不眠,心下痞硬,惡心,下利。 (6)歸脾湯:不眠,心勞,貧血。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nèi)容) 1、慢性胃炎、胃寒、胃下垂:生豬肚半斤,洗凈切片,加白胡椒半兩,老生姜半兩,油鹽少許,煮爛,一次吃完(胡椒、生姜不吃),一日兩次,飯前食用,連吃一星期,可治多年胃病。忌酒、辣、冷食。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經(jīng)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