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拳法闕疑004:內家拳者有無練出明勁、暗勁、化勁,一試自己的呼吸狀態即知。我是不懷疑的。 之一。煉精化氣,以得明勁。 宋氏: 習練明剛之勁的呼吸,要將舌尖頂住上腭,口似開非開,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要著意于呼吸。手足動作均合乎規矩。此即調氣之規,即煉精化氣之功。 允升園: 此處之關鍵,口似開非開、似合非合。體悟不到這一點的妙處,說明自己還站在門外。 之二。煉氣化神,以得暗勁。 宋氏: 習練暗柔之勁的呼吸,口舌與習練明剛之勁的要求相同,但呼吸相異。前者借口鼻之呼吸,以返內外;習練暗柔之勁的呼吸則著意于丹田之內,這種呼吸即為胎息,即煉氣化神之理。 允升園: 為避免意守丹田之弊端,我在練習中從不刻意于丹田。 此處之關鍵,是拳架呼吸。《萇氏武技書》對拳架呼吸予以細致描述。氣以直養而無害,是內家拳包括太極拳的第一呼吸原則。拳架呼吸,是行拳的深度呼吸階段,主要是腹式呼吸、丹田呼吸。 之三。 煉神還虛,以得話勁。 宋氏: 習練化虛之勁,呼吸又與上邊不同。明剛之勁的呼吸有形于外,暗柔之勁的呼吸有形于內,而化虛之勁的呼吸雖有若無,勿忘不住,心中空空,不有不無,無聲無息。此即化虛之意,即煉神還虛之法。 允升園: 此呼吸狀態即是體呼吸。我只能在站樁時體悟到無聲無息的初步感覺,其他體悟尚無發言權。 之四。 宋氏: 功力的習練是調氣、調息與拳式套路相合的練習過程,三者相合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練功不可貪急、不可貪過,要在明師的指導下,在練習中體悟,在體悟中漸進,日積月累,功力自然增長。明勁、暗勁、化勁是功力的三步功夫,但并不是孤立地習練。三勁的習練,同樣也是聯系在一起的習練過程,隨著調氣能力的增長,功力的層次會自然提高。 允升園: 明勁,可以從苦練中得來。 暗勁,得從經絡上著手,必須配合手法,沒有手法是不行的。另外,配上發音更佳。對于試聲,我是深有體悟到,越用力發音其實力量越小,要像心里默念一樣發音,反而勁力更大。 意拳宗師王薌齋提出的試聲即是。他說:“試聲,口內之氣不外吐,乃運用聲由內轉功夫。初試求有聲,漸從有聲而變無聲。蓋人之聲各異,惟試聲之聲世人皆同,其聲如幽谷撞鐘之聲,似老輩云,試聲如黃鐘大呂之本,非筆墨毫端可以形容。” 化勁,是需要機緣和慧根的,百年難遇一人。 ——允升園之古拳法闕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