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一生崇敬毛主席,毛主席的故鄉(xiāng)湖南韶山,也成為許世友心中向往的圣地,曾經(jīng)先后三次拜訪韶山。 毛主席曾寫詞道:“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這種心情,許世友同樣也有,就是“久有凌云志,三上韶山?jīng)_”。 許世友生前,曾經(jīng)三次前往韶山,前兩次因記載較少,鮮為人知,但是他的第三次韶山之行,就留下了很多故事。 1976年3月下旬,許世友帶著30多個人,開啟了他的第三次韶山之行。 許世友平生有三大喜好,即茅臺、草鞋、吉普車,茅臺自不必說,是許世友平生最愛之物,而草鞋在許世友看來,干爽透氣不捂腳,免了長腳氣的煩惱不說,還能省下一大筆買鞋的錢,因此,除了冬季穿布鞋外,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只要天氣允許,他都會穿草鞋,即便在迎接外賓時,也照穿不誤。 還有吉普車,建國后,組織曾為許世友配備了國產(chǎn)高級轎車,但許世友卻不喜歡,而是喜歡坐吉普車。他認(rèn)為,吉普車吃苦耐勞,能上山爬坡,盡管舒適感不如高級轎車,但他早就習(xí)慣了那種顛簸。 因此,當(dāng)吉普車緩緩?fù)T谏厣降恼写┲菪脑S世友一下車,當(dāng)?shù)氐墓ぷ魅藛T就知道是許世友來了,趕緊過去迎接。 住進(jìn)招待所后,許世友向工作人員打招呼說:“一切供應(yīng)需從簡,老百姓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要搞那么多花花腸子。” 工作人員知道許世友的脾氣,因此,在他的餐桌上,只有青菜、辣椒等尋常蔬菜,再加一條當(dāng)?shù)睾永锏牟蒴~,僅此而已。 湖南菜無辣不歡,味道重,工作人員擔(dān)心許世友吃不習(xí)慣,但許世友說:“我這人口糙,沒那么多講究,毛主席都吃這些東西,我怎么就不能吃了?” 吃完飯后,工作人員又拿出來皮鞋,希望許世友能換上。許世友看著這雙皮鞋,端詳了很久,然后笑著說:“你們有心了,可我的腳還沒那么金貴。” 許世友指著自己腳上的草鞋說,“還是草鞋好,以前在少林寺學(xué)功夫,后來當(dāng)紅軍,長征、上延安、去太行山和膠東打鬼子,都是草鞋陪著我。所以,這雙皮鞋就收起來吧,我穿著草鞋去,一樣不礙事。” 許世友是農(nóng)民出身,深知“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也明白農(nóng)民為了一家人的吃食,在莊稼上下了不少工夫,因此每到一地走訪視察時,他都要親自去田間地頭走走看看,了解農(nóng)民的疾苦和需求,這次來韶山也不例外。 許世友的出現(xiàn),立刻引起了當(dāng)?shù)乩习傩盏臒崃覛g迎,有人高喊著:“你們看,這是許世友許將軍啊!” 但是,許世友聽到“許將軍”這個稱呼后,卻覺得有些不妥,就對大家說:“謝謝鄉(xiāng)親們啊,但我許世友可不是將軍,我只是毛主席手下的一個兵,是鄉(xiāng)親們的一個兵啊!” 隨后,許世友又和老百姓來到田間地頭,查看今年的莊稼長勢如何,詢問往年還剩下多少糧食等等情況。 許世友細(xì)致入微的征詢,讓老百姓都有些驚訝,想不到許世友是一代猛將,卻對莊戶人的情況如此了解。 許世友有個習(xí)慣,就是槍不離身,也算是他戎馬多年留下來的“職業(yè)病”,身上要是沒有槍,就像酒桌上沒有酒一樣。 建國后,許世友出任南京軍區(qū)司令,沒有了仗打,就以打獵來消遣,幾乎彈無虛發(fā),每次都能滿載而歸,既滿足了打槍的樂趣,也有了下酒菜,一舉兩得。 不過,這次來到韶山后,雖然也帶了獵槍,但許世友卻絲毫沒有打獵的興致,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韶山是毛主席的故鄉(xiāng),來到此地,不能造次,更不能殺生。” 因此,在韶山期間,許世友一直都沒有碰過槍,而韶山依山傍水、蟲鳴鳥叫的環(huán)境,也讓許世友得到了久違的心靈凈化,感慨地說:“這里真是塊寶地啊,難怪出了毛主席這樣的偉人!” 來韶山,必然要參觀毛主席故居和紀(jì)念館,許世友三上韶山,每次參觀的感受都大不相同。 許世友雖然性情急躁,但是在參觀期間,卻步履平緩,細(xì)致入微,時而端詳照片文件,時而向講解員詢問有關(guān)情況,非常認(rèn)真細(xì)致。 尤其是每次見到毛主席的雕像時,許世友都會整理軍容,并囑咐身邊人整理著裝,然后帶著大家一起來到雕像面前,挺直腰板,莊嚴(yán)地行一個軍禮,并鄭重地宣誓:“時時刻刻,都要謹(jǐn)記俺們的身份,俺們的使命,忠于黨和國家,忠于毛主席,忠于人民!” 這就是許世友的第三次韶山之行,跟他去別的地方大不相同,因為這里是毛主席的故鄉(xiāng),他是來“朝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