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病條辨》。 【組成】梨200g,荸薺500g,鮮蘆根100g(干品減半),鮮麥門冬50g(干品減半),藕500g。 【制法用法】 1.梨去皮、核,荸薺去皮,蘆根洗凈,麥門冬切碎,藕去皮、節(jié)。 2.然后以潔凈紗布分別絞取汁液。 3.將絞取好的汁液一同放入容器內(nèi)和勻。 4.一般宜涼飲,不甚喜涼者可隔水燉溫服。(如無鮮蘆根、鮮麥門冬,亦可選用干品另煎合服) 【功效】清熱潤燥,養(yǎng)陰生津。 【應(yīng)用】燥熱傷津證。適用于溫病邪傷津液所致身熱不甚、口中燥渴、心中煩熱、干咳不已、咽喉腫痛,或痰中帶有血絲、舌干燥無苔、脈細(xì)數(shù)等癥。本方亦可用于秋季燥熱傷肺引起的干咳、咽痛。此外,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急性肺炎恢復(fù)期癥見燥熱傷津者均可用本膳。 【方解】本方所治之證為熱邪或燥邪灼傷肺胃津液所致,治宜清熱養(yǎng)陰,生津潤燥。方中梨味甘微酸,性質(zhì)寒涼,入肺、胃二經(jīng),具清熱化痰、生津潤燥之功。荸薺又名“馬蹄”,味甘性平,有涼潤肺胃、清熱化痰的作用。鮮藕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本品取鮮汁,更能發(fā)揮其清熱生津之功。蘆根,味甘性寒,長于清瀉肺胃氣分熱邪,生津除煩,解毒止嘔。麥門冬甘寒質(zhì)潤,入肺、胃、心經(jīng),功能滋肺養(yǎng)胃以潤燥生津,清心養(yǎng)陰以除煩寧心。方中五味均屬甘寒清潤之品,且都為鮮品,富含汁液,共奏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之功,是退熱除煩、止渴療嗽之佳品。臨床上對溫邪灼傷肺胃,口渴心煩,干咳不止與溫病后期身熱不退等癥,皆有良效。此外,本方還有解酒清熱生津、除煩止渴降逆的作用,亦用于飲酒過多所致頭痛煩渴、噫氣嘔逆等癥的調(diào)治。 【使用注意】本膳性涼,適用于燥熱傷津證。素體陽虛或脾胃虛寒者不宜多服。 【附方】 五汁飲(《重訂廣溫?zé)嵴摗罚r生地黃100g,鮮石斛100g,鮮蘆根50g,生梨200g,甘蔗100g。同上方方法以潔凈的紗布絞擠取汁飲用即可。功用清熱潤燥,養(yǎng)陰生津,且增加了清胃經(jīng)火熱之力,除上述病證外,還可用于內(nèi)傷消渴和嘔吐等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