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曾經有很多文學作品,他們大多數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昏暗,甚至有些還帶有一定的諷刺意義,范進中舉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在中舉后直接發瘋,被人嘲笑至今,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后有多牛。 中舉發瘋 范進是一個讀書人,據說他在很早時候就開始讀書學文,但是四十多歲也只考中了秀才,并沒有什么正經功名,家中錢財也在多年科舉的過程中花費殆盡,岳父是一位屠夫,對他十分看不起。 岳父曾經拿著賣不完的豬腸子來到范進家中,言辭之間對于范進十分鄙夷,還教他做事情,又嫌棄女兒嫁給對方之后連肉都吃不起,太過可憐。范進此時對于岳父十分恭維連連稱是。 后來他要去參加考試,因為沒有盤纏就去找岳父借錢,結果被其大肆奚落。甚至還稱上次之所以能夠中秀才,完全是主考官看他年紀太大了,如今竟然還不放棄,還想要去考舉人。 稱這些舉人都是方面大耳,對方尖嘴猴腮,絲毫沒有舉人老爺的樣子,不可能考中。范進看從岳父手中難以借到錢財,干脆將家中所有的銀兩全部帶走,外出科考,等他考完試回到家中的時候,母親和妻子都已經餓的奄奄一息。 放榜日子到來,報喜的官員來到了范進的家中,范進得知自己竟然考上了舉人,大喜過望,竟然當場瘋了,奪門而出一路奔跑甚至頭發都散了,手上沾的都是泥巴,身邊眾人對他再不敢取笑,岳父也是壯著膽子才給了他一巴掌,讓其終于清醒過來。 嘲笑至今 范進中舉之后發瘋,在文章中刻畫的十分生動,也讓后人對他非常鄙夷,經常嘲笑年過半百之人考中個舉人,竟然能夠高興成這樣子,甚至還有人拿中舉和如今的高考作比較,即使高考中考上了清華北大,也沒有見人樂瘋了的。 范進只是中個舉人卻完全忘記了讀書人的體面。但是看一下他身邊人前后截然相反的態度,也能夠理解他的發瘋了,范進在中舉之前逆來順受,每日里埋頭苦讀,周圍人也對他嘲諷鄙夷,沒有任何人看好他。 但在他中了舉人之后,原先連盤纏都不愿意借的岳父主動拿出了四五千的錢財上門祝賀,還帶來了七八斤肉食。原先不看好他的鄰居,也開始圍繞在他的身邊恭維稱贊,替他忙前忙后。 周圍還有無數鄉紳地主,哪怕之前沒有任何的來往,得到消息后也捧著大筆錢財送上門來。甚至還有一些人主動來到她的家門口,希望能夠成為范進的仆人。只是中了舉人,家中錢財田產,仆人都已經湊齊了。 很快他就搬進新房里面開始宴飲賓客,一連三日。這種生活狀態的巨大改變,也讓我們意識到中舉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代表著一個人地位的提升,階層的改變。 成為舉人之后,他不再只是一個讀書人,可以從朝廷領俸祿,還可以免除徭役賦稅,對于底層百姓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階層的跨越。 官路亨通 范進的形象也代表了古代無數的讀書人,沒有中舉之前身邊人對他都十分鄙夷侮辱,他在此之前已經有二十多次的落地了,如此多的失敗也讓他的精神十分脆弱,最后大喜過望,出現瘋癲的情況。 在這一波折之后他衣食無憂,原本應該進京參加會試,但是母親沒過多久卻離世了,古代父母去世人們都需要為其守孝三年,范進沒能及時進京趕考,在家中守孝。三年后才再次進京考試。 50多歲的他在這次會試中又考中了進士,正式被授予官職。雖然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范進是一個書呆子,苦讀一直沒有結果,但在官場上他的表現卻十分不錯,他為官勤勉兢兢業業。 最后還得到了升遷,成為了一位正四品的山東學道,這一職位相當于如今省教育廳的最高領導。作為沒有任何背景的平民子弟來說,完全憑借著自己的才學入朝為官,并且還能夠成為四品高官。 這種情況其實是非常少見的,他也成功憑借科舉,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結語 現代人在看范進中舉的故事時,總會忍不住嘲笑他,覺得他因為一個科舉考試竟然樂瘋了,這樣的情況讓人鄙夷,有辱斯文,但事實上范進通過這次中舉之后,才真正有機會進入官場。 后來考中進士入朝為官,最后更是成了正四品的高官,完全實現了逆襲,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