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北面有一座山,山不高,也不太出名,甚至好多人壓根就不知道這么一座山。順著保定朝陽路一直走,到容易線,劉家莊,距離45公里。這座山叫窟窿山,也叫孔山。著名古易州十景孔山星月就是說這個景點。 劉家莊屬于易縣,劉家莊的北面就是窟窿山,要到山上必須穿過劉家莊,村子里的道路非常窄,僅能一輛車通過,遇到對面來車,就得提前找好避讓的地方,也可以把車就停在村南,然后步行幾百米上山。從南面上山,很快就能看到那個窟窿。 我們穿過村子,按著導航停在了山的東北側,從這側上山,距離近一些,但是路不太好走,在山下也看不到那個大窟窿。 我們很好奇,這座山的石頭成紫紅色,同別的山不太一樣。因為不知道大窟窿的具體方向,我們就順著前人踩出的山路前進,有的地方路不明顯,甚至不是路,這也證明了我們路線是錯誤的。雖然,天氣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但是經過披荊斬棘,尋路攀爬,依然是額頭見汗。 一個小時,我們到達一個岔路口,一條向右,一條向左,一條向上。我們選擇了向右,像蒙古包的那個山頭,這雖然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錯誤的路上也有不一樣的風景,這個方向明顯來的人很少,貼著崖壁,踩著灌木,好幾次帽子都被灌木給摘下來,這里的崖壁怎么像一部部天書,一層層的很是整齊,還有的石頭就像正方形的書籍,同崖壁形成非常規矩的直角,并且很是平整,還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一下,周圍邊緣就像刀切的似的。 我們到達一個埡口,埡口的風真大,有把你吹下山的危險,剛才還是汗漬漬的感覺,立刻有一種凍透的冰涼,埡口北邊是介南村(后來聽一個放羊的說),南面就是劉家莊村,在埡口這個地方,小路又比較明顯了,似乎那個大窟窿就是這個方向,但是,我們順著這條不太好走的山路,一直到那個蒙古包的頂上,也沒有找到那山窟窿。 我們又順著原路返回到那個岔路口,我選擇了向上的路線,真的是爬上去的,盡管不是太高,也感覺到上面不會我們尋找的窟窿。山頂有著茂密的灌木,比較平坦,面積還不小,山腳下的介南村有蜿蜒的河流穿過,遠眺北方,山巒起伏,更遠處應該是皚皚白雪覆蓋著山頭,這個小山村前有小河,后靠窟窿山,真的是一塊寶地啊。 在山頂我還發現許多圓形,方型的深坑,很是規整,是怎么形成的,那么又是誰鑿出來的,做什么的?不明白! 我從山頂下來,岔路口還剩下最后一個方向,就是向左,我們稍作休息,向左邊小路出發。沒有走三百米,豁然發現了那個大窟窿,我們已經浪費了兩個多小時了,原來近在咫尺。成功與否關鍵是方向是否正確,雖然我們最終實現了目標,但走了許多的彎路,浪費了更多的時間和體力。 ![]() ![]() ![]() ![]() 這叫雙星伴月 大窟窿寬有七八米,高有十幾米,旁邊還有兩個小一點的窟窿,一個圓形的,直徑一米多,一個還小一點長孔,有人給它們取名叫雙星伴月。看到這個大窟窿,不由想到蠶姑陀的南天門還有云蒙山的北天門,但是沒有聽說在易縣還有東天門,雖然窟窿山沒有蠶姑陀名氣大,更沒有云蒙山高聳,但是要給它取名東天門是不是比窟窿要好聽一些? ![]() 蠶姑陀南天門 ![]() 云蒙山北天門 今天的天氣太好了,有如上周六的天氣,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的云彩,唯一的不同今天的風冷的刺骨,尤其在我們轉到了這個窟窿的北面,拿著手機的手,沒有一分鐘凍的手指關節都疼。正是因為太冷,我們才灰溜溜下山了,從南面下山。 我們是為數不多的找錯了方向的游客,更是少之又少的攀爬了窟窿山所有山頭才到達目標的倒霉蛋,雖然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風景,但是多數人還都是愿意選擇捷徑。 從山的南側看,有一個地方更像雙星拱月,那個月亮不是看到的窟窿,應該是另一個窟窿,可惜沒有路上去。 ![]() 如果從山南側上山,出了村子就能看見那個大窟窿,不至于走錯了,遠遠看去,那道山梁就像一座牌坊,那個大窟窿真的不像月亮。 ![]() 下山的途中還是有不少天書一樣的石片,排列的太整齊了,不知道為何在這里出現紫紅色的山石,也不知道為何為何出現這種天書的現象。此山不太高,海拔也就三百多米吧,適合鍛煉身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