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位高權重的人不少,諸如秦皇漢武之流,雖然名垂青史,然而終受盛名所累,不得不求仙問道,以求長生不死。但也有活得通透瀟灑之輩,他們活著固然是嬉笑怒罵,就連死亡,在其看來也不過像是清風過崗…… 比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金圣嘆,活著的時候狂狷肆意,就連臨死,都不忘留下一個好玩的段子。好像死亡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天上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 金圣嘆一生率性而為,時不時就有歪點子蹦出來。但是有時候,卻容易弄巧成拙,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駕崩,江蘇吳縣的縣令為了彌補虧空,強制征糧,鞭打百姓濫捕無辜,激起蘇州百姓的憤怒。 金圣嘆和幾名讀書人暗中策劃,借著悼念順治皇帝的機會,跑到當地的孔廟哭訴抗議,借此表達對官府的不滿。結果抗議不成,卻反被江蘇巡撫朱國治以“抗納兵餉,聚眾倡亂,驚擾先帝之靈”為名投入大牢。 金圣嘆自知命不久矣,便開始給兒子準備遺書,可是當兒子打開他留下的遺書時,卻發現上面只有寥寥一行:吾兒切記,豆干與花生同嚼,有火腿滋味! 到了行刑的時候,劊子手兩旁肅立,手中的鬼頭刀散發著閃閃寒光,眼看著行刑時辰已到,前來送別的兒子望著即將永別的老父,淚如泉涌,悲不自勝。金圣嘆為了安慰兒子,淡然的說:“哭有何用,來,為父出個對聯你來對,上聯是'蓮子心中苦’。”兒子早已經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哪還有心思對對聯,金圣嘆先是將兒子責怪一頓,然后嘆口氣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下聯可對'梨兒腹內酸’。” 臨死前,金圣嘆還向監斬官要來酒水,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喝完了酒,金圣嘆便要求劊子手先殺自己的頭,理由是不忍見到朋友死在自己眼前,劊子手怎會同意,金圣嘆便說自己在耳朵里藏了兩張銀票,若是先殺了自己,銀票便歸劊子手所有。 劊子手聽后,便砍下了金圣嘆的腦袋,那頭顱在地下滾了一圈之后,果然從耳朵里掉出了兩張紙條,劊子手撿起一看,頓時哭笑不得,之間一張上寫著“好”,另一張上寫著“疼”。 臨死也不忘調侃一下“好疼”的人,在這個世上,大概也就只有這樣一個金圣嘆了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