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讀過幾天書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惦記“北定中原”,陸游不僅將收復(fù)河山做為人生理想,而且終生未曾動搖。 然而,在皇帝臣民都陶醉于偏安一隅、毫無斗志的南宋,陸游的人生理想注定難以實現(xiàn)。 先是高宗在位、秦檜當(dāng)?shù)溃懹沃鲬?zhàn)的思想正好是他們打壓的對象,三次參加科舉考試三次落第,人生似乎看不到希望。 幸運的是孝宗很賞識陸游,一上臺就賜予陸游“進士出身”,還安排他在主管軍事的樞密院工作,有重用之意。 然而不久張浚北伐失敗,孝宗抗戰(zhàn)的決心開始動搖,“主戰(zhàn)派”陸游被貶往地方擔(dān)任通判類的小官,隨后又被罷官,回到故鄉(xiāng)山陰閑居了整整四年。 陸游46歲那年,他的政敵或死亡或失勢,“主戰(zhàn)派”虞允文當(dāng)了宰相,閑居四年的陸游終于被重新啟用,朝庭任命他擔(dān)任四川夔州通判,仍然只是個小官,而且遠離前線。 陸游帶著一家老小從山陰(浙江紹興)趕往夔州(重慶奉節(jié)),一走就走了好幾個月。 路過湖北黃州時,陸游參觀了“東坡”,對,就是蘇東坡的東坡。90多年前,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往黃州,朝廷不給發(fā)工資,只好自己開荒種地,大名鼎鼎的“東坡”就這么誕生了。 陸游參觀了東坡等遺跡,留下《游東坡》、《自雪堂登四望亭因歷訪蘇公遺跡至安國院》等詩文。 黃州赤壁是蘇東坡經(jīng)常流連游玩之地,他寫的前后《赤壁賦》膾炙人口,為一時之絕響。陸游當(dāng)然不會錯過這么有名氣的景點,他這首名為《黃州》的詩中就提到了赤壁: 局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xué)齊優(yōu)。 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 萬里羈愁添白發(fā),一帆寒日過黃州。 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 “局促”本意是狹小,這里引申為受束縛而不得舒展。 “楚囚”本指春秋時被俘到晉國的楚國鄖公鐘儀,后用來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處境窘迫、無計可施的人。 “局促常悲類楚囚”,詩人用比興的修辭方法表現(xiàn)自己多年來的處境——仕途坎坷、有志難伸、報國無門。 齊優(yōu),齊國的女樂,借指取悅于人的優(yōu)伶。“遷流還嘆學(xué)齊優(yōu)”,這句是說我為了當(dāng)這么一個小官,從老家千里迢迢拖家?guī)Э谌ジ叭危€要像優(yōu)伶取悅主人一樣迎合上司,可悲可嘆呀! 讀到這里,有人會說陸游你不愿當(dāng)官就別去唄,發(fā)什么牢騷?陸游能不去嗎?不能!他還要為國效力收復(fù)失地呢,不當(dāng)官怎么能實現(xiàn)?小官也得先當(dāng)著,再說不當(dāng)官沒工資,拿啥養(yǎng)家糊口?兒女前程還要不要?這官他必須去當(dāng)。 于是,“江聲不盡英雄淚”,眼前一江的水,在詩人眼里都是淚呀! “天意無私草木秋”,上天是無私的,時光從來不會為誰停留,人生將老草木已秋,“萬里羈愁添白發(fā),一帆寒日過黃州”,我都46歲了還遷徙流離、沉淪下僚,壯志何日得酬? 當(dāng)年一戰(zhàn)成名的赤壁,還不是變成了供人憑吊的遺跡?被曹操稱贊“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的孫權(quán),而今安在哉? 站在赤壁下,詩人感慨萬千,孫仲謀們生活的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fù)返,現(xiàn)今朝堂上上下下滿足于偏安江南,毫無斗志,就算仲謀再生也扭轉(zhuǎn)不了大局呀! 如果你認為陸游就此認命、“躺平”了,那你就錯了。夔州通判任期屆滿后,陸游終于得到上前線的機會,“投筆書生古來有,從軍樂事世間無”,他欣然前往位于宋遼邊境的南鄭任職,開啟了人生中的一段高光時刻。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