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經常會聽見下面一組對話: 許多人都會忌諱說小孩子的腰,因為小孩子的“腰”,諧音與夭折的“夭”同音。 腰痛,最開始是以老年人居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個組織器官都會退變,像腰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現象都會導致腰部疼痛。然而現在,腰痛如同頸椎病一樣,越來越大眾化、年輕化,下至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上到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在中醫學里,腰痛的病理變化常表現出以腎虛為本,腎氣虛衰,精血虧耗,腎虛精虧就不能濡養經脈,而導致腰痛。
“腎為先天之本”是藏精之臟,除藏本臟之精,還藏五臟六腑水谷所化生的精氣,能夠滋養臟腑和肢體各個組織。腎虛腰痛,往往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偏陽虛,一個偏陰虛。 偏陽虛的人,常常手腳冰涼、面色無光,精神不振,舌苔淡薄,缺少陽氣,適宜溫補腎陽。所以給大家介紹一張補腎陽虛的方子——右歸丸,此方是從《金匱要略》腎氣丸衍化而來。 其主要藥材有:附子、肉桂、鹿角膠、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絲子、當歸。 鹿角膠,味甘性溫,入肝、腎經,主腎虛、精血不足,有補益精血的作用。附子、肉桂一起加之,能夠補腎元陽,溫里祛寒。 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滋陰補腎,養肝補脾,填精補髓,是陰中求陽之舉。 在中醫學中,肝主筋,腎主骨。杜仲與菟絲子,辛甘平,入肝、腎經。皆能補肝腎,強筋骨,補腎益精。當歸,大家就很熟悉了,補血行血,再與其他補腎藥材配合,有更好的補養精血。上述所有藥材合用,肝脾腎皆可兼顧。 接下來是陰虛的人,常常手足心熱,心火盛,就容易心煩失眠,舌紅少苔,適宜滋補腎陰。所以就適合——左歸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枸杞子、龜板、鹿角膠、菟絲子、牛膝。 龜板與鹿角膠是為血肉有情之品,龜板偏于補陰,鹿角膠偏補陽,取陽中求陰。 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腎經。主要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 另外,腰痛的病因也有外感寒濕、濕熱,就是有時候人們運動之后出汗或者淋雨濕了衣服,濕衣裹身又吹風,這樣往往寒濕入體,留于腰部;夏天濕熱,由腑及臟,寒濕久而久之,化熱入里,阻礙經脈引起腰痛。 那么,可以給大家介紹,明代方賢編寫的《奇效良方》里的滲濕湯。方中的干姜、甘草、桂枝可祛寒溫中,白芍緩解疼痛,白術、茯苓健脾燥濕,人參可補氣。藥材合用,溫脾運陽,驅寒散寒,健脾運氣寒去濕除。
總之,不管是腎陽虛、腎陰虛,又或者是寒熱濕腰痛。補肝腎,強筋骨是至關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