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 蒼生霖雨圖軸 黃賓虹總結用筆五個法則:平,留,圓,重,變。他自己說 用筆須平,如錐畫沙; 用筆須圓,如折釵股,如金之柔; 用筆須留,如屋漏痕; 用筆須重,如高山墜石。至于笨、濁、滯、澀之筆便非重。 變則在于前四法的融會貫通 其中,關于平的解釋,黃賓虹在故宮博物院講學時曾經有更深入的闡釋。黃賓虹認為,真正優秀的“平”,可以以水為例,水雖平,外因風而起波瀾而可以起更多的變化。黃賓虹在談平這個法則時,顯然如其在山水畫與花鳥畫中的審美理想一般,黃賓虹說山水應當最求“渾厚華滋”,而渾厚華滋的特色正是一組對比,花鳥中黃賓虹認為應當追求“剛健婀娜”,這就與他的筆法中的“圓”是一個含義,黃賓虹認為筆法的“圓”要規避浮華,追求遒練的美,就是說中國畫的筆墨審美的最高意趣實際上是追求一種充滿生命力,充滿對比關系的美感。這種美有點像儒家所倡導的文質彬彬,又有點像CS路易斯所說的騎士精神(在戰場孔武有力,在宴會中舉止文雅),這種生命力旺盛的美存在于中國畫的用筆的傳統之中。黃賓虹認為美育可以救中國,或許正是看到了繪畫中的藝術精神可以拯救當時生命力已經接近枯竭的中國傳統文化吧。 黃賓虹 嘉陵江山水軸 黃賓虹 西溪放棹圖 黃賓虹 夜山圖軸 黃賓虹此畫妙在磅礴,我以為,研究黃賓虹是認識中國畫傳統的正路,而認識黃賓虹,則必須從黃氏用筆的法則,即“平、留、圓、重、變”入門。其中最要緊的,要跳開前四字的單一特點,以變來理解前四字才是正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