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方子,逼出骨中寒毒!橫掃關節冷、痛、僵,請收好備用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關節冷,痛的事兒。 先給大家講一個小醫案故事。 有一個45歲的女子,做水產生意,是水產店的店主。 因為長時間在水里泡著。天長日久,就生病了。雙手和膝關節疼痛,反反復復差不多十年了,秋冬季節特別嚴重。遇到低溫立刻犯病。溫度一上來,痛感就減輕一點。 疼痛的地方,就是雙手和膝關節,皮膚顏色不紅、皮膚不熱。 刻診,舌淡胖,苔白膩,脈弦緊。 思慮片刻,書首一方。 配伍:制南星20克、制川烏20克、制草烏20克、制半夏20克,當歸尾3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雞血藤30克、寬筋藤30克。 所有這些藥,用于熏洗的。把藥材放在一起加水2升。慢慢煎煮到藥液剩1升即可。趁熱熏蒸患處。等待溫度適宜了,再外洗患處。復煎。一日2次。 1升,等于1000毫升。最普通的礦泉水瓶子,大概是550毫升左右。 結果半個月過去了,疼痛之感減半,用驗方隔日一洗,再用藥半個月。疼痛感基本消失。為預防復發,每年天氣寒冷的時候用上方外洗數次。 患者的問題是筋骨深處,有寒濕之毒。 北方人在冬天都見過屋檐下的“冰溜子”。水遇冷成冰形成的。 冰溜子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體。自然界冰溜子的形成,離不開水濕和寒氣。人體冰溜子的形成,也離不開濕氣和寒氣。 有寒濕的地方,時間長了就會在體內形成冰溜子。冰溜子稱之為寒濕之毒。是引起關節冷痛、屈伸不利的病根兒。 這類患者關節痛處往往固定,痛感強烈,皮膚不紅不熱。都是寒邪致痛的特點。 天氣暖和,冰溜子稍微融化一點,疼痛感就減輕。秋冬季節冰溜子越結越大,疼痛感就越強。 這個時候只能用熱性藥,增加局部的溫熱力量,把冰溜子徹底化掉,大而化小,小而化了。同時還得用化濕的藥,把筋骨內的濕氣驅散。 這張外洗方里,制川烏、制草烏,大辛大熱,是溫陽的,可以提高筋骨內的陽熱之性,以化寒邪。制南星和制半夏,是除濕的,可以化散筋骨內的濕邪。寒濕二邪,望風而逃。 當歸、川芎、赤芍,可以活血,讓局部通而不痛。雞血藤和寬筋藤,養血、舒筋、活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得病用了多少年,治病就得用多少年。筋骨為寒濕所傷,引起的關節冷痛、發涼、滯澀、活動不利,不是一朝一夕能治好的。這個外洗方子得用上一段時間才行。癥狀明顯改善后,還需要在嚴寒低溫時節應用,以預防復發,把疼痛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這方子僅僅用于外洗的,不要內服。川烏草烏都是有大毒的。有皮膚病,皮膚有過敏史,皮膚有傷口的人,也要慎用。 此法針對的是寒痹。關節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膩,絕對不要用。適合此法的往往舌淡胖,苔白或白滑、白膩,脈象弦緊,或弦緩,或弦而無力。發病前,有受寒著涼史,或素體陽虛、氣血不足。 本文理論依據:《中藥學》、《實用中醫風濕病學》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家庭健康守護官# |
|
來自: 宋國勤vasyr53j > 《壯骨補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