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規矩教育,是對孩子強有力的保護,愿每位父母都能用愛和規矩,為孩子撐起美好未來。 作者:小小柏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家庭教育》一書中寫道: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放肆。 放肆的孩子,再優秀也沒用。 遲早會被社會教育,甚至被法律教育。 規矩意識不只是孩子的保護傘,也是指引孩子順利走向未來的一座燈塔。 給予孩子規矩教育,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沒有規矩的孩子 不管在哪里都不受歡迎 曾看過一檔綜藝節目。 一個男孩長相帥氣,性格外向,但不受小朋友歡迎。 在一次比賽中,僅僅因為同組的一個女孩多說了幾句話,就不耐煩地推開了女孩。 隨后看到其他人贏了比賽時,又沖上去打人。 對于男孩的行為,媽媽卻不以為然。 也許,在她的心里,自家孩子沒吃虧,男孩這樣做并沒不妥。 可她沒有意識到,男孩推人打人,是沒有規矩的表現。 贏了一時,卻輸了未來。 孩子沒有規矩,會違反課堂紀律,和同學打架等等,不受老師和同學歡迎。 在校外不遵守公共場合行為規范,電影院內打鬧玩耍、隨意插隊等等,就是大眾討厭的“熊孩子”。 熊孩子缺乏規矩教育,長大了會成為熊大人。 不由得想起十多年前的同學王浩。 他時不時地趁別人上衛生間時,隨便翻書包。 有一次抖摟出了衛生巾,還廣而告之。 但王浩經常請同學吃零食,大家也就不好意思指責他。 直到王浩家長被叫到學校,我們才知道他的錢是向低年級學生要的。 自那以后,沒人愿意和他來往。 前幾天,另一個同學說去修車時,在汽修廠遇見了王浩。 其他維修工,言語動作間都是對王浩的嫌棄。 同學感慨道:從小不受歡迎,長大了還是個惹人厭的人,真是可悲。 是啊!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沒有規矩的孩子,行事做人沒有原則和底線。 不管在哪里,不論長多大,始終會被大家所排斥。 有遠見的父母,會從小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管教,教育孩子遵守規矩。 沒有規矩的孩子, 早晚會受“規矩”的反噬 作家劉墉曾說:你不舍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 一個小男孩騎著自行車在玩兒,穿藍色短袖的男孩卻故意推了一把。 小男孩和自行車都狠狠摔在了地上。 眼看兩個男孩快打起架時,一名成年男子走過來,扇了短袖男孩一個耳光。 視頻曝光后,網友紛紛認為打的對。 的確,父母可以縱容孩子,但社會不會慣著孩子。 有些父母認為,推人、高空拋物等不守規矩的事都是小事。 卻沒意識到,孩子在惹禍上身之前,往往犯過無數小錯。 就像“海恩法則”所說的: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不守規矩的行為,就像身體內的毒瘤,終有一天會讓孩子自食惡果。 今年下半年,一名00后的違法行為被曝光。 這個男生第一次參加高考成績不好,就謀劃在2020年作弊。 高考時,他把手機藏在鞋內帶入考場,拍攝試卷發給“槍手”。 可想而知,男生被抓了。 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處罰金6000元。 評論區里,一位網友說:作弊就是對別人的不公平,從小就作弊,長大后可能會沒有底線的耍小聰明,害人害己。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經歷很多考試,面對無數誘惑和挑戰,只要是破壞規則觸犯法律的行為,終有一天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父母如果不及早教育孩子守規矩,孩子會遭“規矩”反噬,只能拿未來去償還“規矩”這門必修課。 愛和規矩, 是孩子行走世間的鎧甲 提起“規矩”,有些父母覺得這是對孩子的束縛,于是讓孩子徹底放飛自我。 孩子當下快樂了,未來卻要嘗遍“不守規矩”的苦果。 規矩不是對孩子的過度束縛或控制,而是給孩子設立生活、學習、處世的邊界和底線。 孩子幾點睡覺,必須早晚刷牙等等,是生活規矩。 規定孩子周末學習時間,每天做完作業才能玩等等,是學習規矩。 不能隨便欺負人,不能偷東西,要遵守交通規則等等,是處世規矩。 父母根據孩子年齡,明確了合適的規矩后,還要關注下面這4點。 讓愛與規矩并行,才能為孩子插上翱翔的翅膀。 1、以身作則 閨蜜曾和我吐槽,說女兒不聽話。 反復給女兒說做完作業再玩,但女兒就是不。 直到有一次去她家,我才明白原因。 她不讓女兒看短視頻,可是我們看電視時,閨蜜卻一直刷短視頻。 ![]() 她告訴女兒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可是閨蜜半躺在沙發上,雙腳還搭在茶幾上。 不難想象,閨蜜只教孩子守規則,自己卻一直破壞規則,以至于孩子覺得規則是無所謂的。 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傳。 如果你希望孩子早睡早起,你就不要熬夜刷劇。 如果讓孩子睡前必須刷牙,你可以帶孩子一起刷。 父母是孩子遵守規矩的榜樣。 2、溫柔堅定地立規矩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遇到過這種情況。 孩子不愿遵守規則時,就會哭鬧。 父母為了安撫孩子,往往會選擇妥協。 聰明的孩子找到父母的“軟肋”后,故技重施。 長此以往,立規矩成了“紙上談兵”。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也許可以給所有人啟發。 男孩大概五六歲,和媽媽乘坐高鐵時,總是在座位上動來動去,還故意踢前面座位的靠背。 媽媽警告了男孩,但他安靜了一會兒,就開始在車廂里跑跑跳跳。 媽媽很生氣,把男孩拉到車廂連接處的空地上罰站。 男孩伸手想要抱抱,媽媽后退一步,拒絕了孩子撒嬌。 被罰站的時間段里,媽媽一直在不遠處看著。 哪怕男孩在哭泣,其他乘客也勸媽媽算了,但媽媽還是堅持。 罰站結束后,媽媽帶著男孩給周圍乘客道了歉,溫柔地牽著男孩的手回到座位。 之后,男孩再沒有調皮搗蛋了。 這位媽媽帶著愛給孩子立規矩,如春風化雨,使規矩走進孩子心里。 ![]() 3、拒絕“拆臺” 看了綜藝《敞開心扉的少年》后,有一期印象深刻。 一個11歲的男孩,沉迷手機游戲不能自拔。 家長摔手機、改密碼無濟于事。 寧愿被媽媽狠狠掐,也要玩手機。 為什么男孩屢教不改呢? 原來,媽媽說不能玩游戲,爸爸卻和孩子組隊玩。 ![]() 爸爸的“拆臺”,讓媽媽的教育變成了泡沫。 心理學上有個“手表定律”: 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表,并不能更準確地判斷時間,反而會制造混亂,讓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父母互相拆臺,就像兩塊時間不一的手表,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 不僅立不起規矩,而且之前立起來的規矩也會“四分五裂”。 父母要形成統一戰線,讓一種聲音指引孩子遵規守矩。 4、罰獎相輔 一個女孩經常拿媽媽的化妝品玩過家家,一次嚯嚯了一支口紅,爸爸就讓女孩用自己的壓歲錢給媽媽賠償。 一個小男孩用石頭扔人,被媽媽懲罰,抱著石頭走了20分鐘 ![]() 孩子不遵守規則時,父母的懲罰花樣百出。 每次有這樣的視頻曝光,網友們都是清一色地贊成。 的確。立規矩守規矩,少不了懲罰。 孩子經常破壞規則,父母卻只是口頭批評時,孩子就意識不到后果,可能持續性地去破壞。 除了批評,適當地給予一點小懲罰,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才能讓他更加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獎勵與懲罰相輔相成,可以幫孩子強化“規則意識”。 如果孩子遵守得很好,那父母可以給予夸獎,或精心準備一頓美食,送孩子一份小禮物等等,鼓勵他繼續遵守。 ![]() 人生是場馬拉松,處處都有規則。 孩子只有遵規守矩,才不會被提前淘汰。 規矩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成良好習慣,讓孩子懂得約束自我,避免在社會上受到打擊和傷害。 規矩是一種自律,是良好的品行,更是原則和底線。 規矩教育,是對孩子強有力的保護。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與君共勉: 養孩子如放風箏,既要它飛得高,又要它不斷線。規矩,就是那條線。 點個在看,愿每位父母都能用愛和規矩,為孩子撐起美好未來。 ![]() 作者簡介:小小柏,富書專欄作者,80后寶媽,喜歡用文字描摹繽紛多彩的世界,讓生活充滿少女情懷,文章首發公眾號: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