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熊孩子”一詞甚是流行,成了對調皮、不懂禮貌和不規(guī)矩、惹人討厭的孩子的統(tǒng)稱。孩子只有懂規(guī)矩,才會守規(guī)矩。為了讓自己的寶寶不成為“熊孩子”,父母要給他們設定一個界限,這個界限給孩子一個明確的信號,讓他知道進退。 規(guī)矩固然重要,但決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齡。因為寶貝此時還不具備控制自己行為和情緒的能力,“等待”對他們來說,如同自己穿衣服一樣困難。 孩子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的發(fā)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他們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學習守規(guī)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父母為孩子立規(guī)矩,首先應對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心知肚明;而對其言行的規(guī)范,也應隨著其年齡的增長有所調整。 立規(guī)矩也有預備階段 那么,寶寶多大開始學規(guī)矩?相信不少父母把這項內容安排在3歲以后,理由是:到了這個年齡,寶寶就能理解一些簡單的概念了。但是,如果真的等到3歲以后再把孩子的行為納入規(guī)范,會發(fā)現(xiàn)你的教育遲到了半拍,因為他已經(jīng)“自由”得過了頭,并習慣于對你的約束大聲說“不”。 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如果樹苗已經(jīng)長成大樹,再想修枝就晚了。所以,爸媽們不妨把1~2歲看成寶寶學規(guī)矩的“預備階段”,從1歲起一點一點地把“規(guī)矩”有意識地滲透給寶寶,以便日后更容易為孩子的行為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間劃一條清楚的界限。 試試這樣立規(guī)矩 劃定界限 場景1:插座里有什么 適應年齡:1歲半以上 1歲10個月的桐桐想聽故事,媽媽隨手把故事機的插頭插進插座,再一按鍵,聲音就出來了。桐桐歪頭看看故事機、又看看電插座,特別好奇。等故事講完了,媽媽拔下插頭,去拿玩具。就一轉眼的工夫,桐桐把他的小手指頭伸進插座,接著“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媽媽的做法 讓表情說話 1歲多的寶寶理解力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與他們的認知能力并不同步。所以,讓他看懂你的表情,除了告訴孩子哪些是不能做的,還要把你的要求直接演示給他看。比如,應對桐桐的行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媽媽用力拍一下他的小手,告訴他插座有危險,并生氣地看著他;也可以找一些被電擊傷的孩子的圖片,加深印象,讓他明白不能這樣做。 溫故知新 這么小的寶貝就是“沒腦子”,你剛剛告訴了他不能摸電源插座、不能去抓剛剛煮熟的雞蛋,可不出10分鐘他就忘得一干二凈。耐心地重復同一條規(guī)則,是父母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如果你一次指出孩子的錯誤,而對其他幾次視而不見,那孩子心里必定會感到疑惑:我這么做究竟是對還是不對?為了徹底搞清楚這個問題,他會不停地嘗試再做一次。所以,給孩子重復“規(guī)矩課程”,有助于他“溫故而知新”,把一些知識和規(guī)則積累下來,慢慢學會避免危險、保護自己。 不要以為孩子答應“知道了”,就真的明白了。1歲多寶寶的理解力還停留在很低的水平,當他以點頭的方式做出回應時,實際上他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危險也就不可能因此被完全杜絕,限定游戲區(qū)域和行為禁區(qū)是個不錯的辦法。 言出必行 場景2:什么時候吃飯我做主 適應年齡:2歲以上 媽媽叫朵朵吃飯,朵朵只顧玩她的音樂娃娃,頭也不抬。媽媽大聲說: “快來吃呀。”叫了幾遍,朵朵依然專注于她的娃娃,媽媽忍不住端著飯菜坐到朵朵跟前,把半只蝦喂進朵朵嘴里。 媽媽的做法 把后果擺在孩子面前 到了就餐時間必須坐在餐桌前吃飯,這是孩子一定要遵守的規(guī)矩。做不到會怎樣?這個后果在立規(guī)矩時就該明確地給寶寶描繪出來。就像朵朵不吃飯,媽媽的警告就是: “再不來吃,我們把大蝦全吃光,你今天就吃不到了!” 說到做到 如果朵朵堅持玩娃娃,那么等她想吃時,媽媽就平靜地告訴她,因為她沒有按時吃飯,大蝦被家人吃完了,要想吃,只能等明天做新的了。父母要讓寶寶明白,吃飯是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時定量,如果寶寶一頓不吃,就必須等到下一頓,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來補充。這不僅能讓寶寶體會一下“饑餓感”,更重要的是讓寶寶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會餓肚子。 展示優(yōu)雅的餐桌禮儀 吃飯的時候,為孩子演示優(yōu)雅的餐桌禮儀,比如嚼東西的時候不發(fā)出聲音、不在盤子里扒拉來扒拉去,不一邊吃一邊看報紙……讓孩子知道吃飯不僅是為填飽肚子,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還是難得的與家人朋友溝通、表達情感的美好時段。 媽媽們經(jīng)常抱怨寶寶不聽話,實際情況卻是自己說話不算數(shù)。類似的現(xiàn)象其實隨處可見,比如請寶寶收玩具,如果寶寶不聽,一些媽媽會一邊發(fā)牢騷一邊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說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個小時,時間到了寶寶一鬧,媽媽多半會妥協(xié)。 在吃飯問題上,這一點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因為父母總是怕餓著寶寶,像“再不來就不給你吃”這樣的話通常只為嚇唬孩子。“說到做到”不僅能樹立父母在寶寶心中的權威,也教育了孩子:爸爸媽媽尊重寶貝的選擇,但寶貝要接受因此帶來的后果。 別忽略安慰與獎勵 為了確保孩子守規(guī)矩,父母要細心,隨時發(fā)現(xiàn)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給予獎勵。事實上,無論對孩子還是我們自己,保證遵守規(guī)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續(xù)加深印象。另外,當你教訓了不聽話的孩子之后,別忘安慰那顆“受傷的小心靈”,告訴他盡管你不喜歡他的行為,但你依然愛他。 (本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
|
來自: yanrulu2004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