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關,總能聽到身邊的朋友感嘆:”這年過得越來越沒味了!” 也確實如此!過年對于我們而言,除了又年長一歲,好像并沒有多少值得期待~如果說這是中年人的煩惱,那么孩子們對于過年的期盼除了長輩們的紅包外,好似也沒有更多可以觸動到他們的幸福神經,有些孩子甚至對紅包亦不感興趣。 我忽然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本書,叫《孩子,別急著吃棉花糖》,講的是延遲滿足帶來的幸福感。 記得小時候,村里的家家戶戶都很窮,平時買不起新衣裳,也吃不起大魚大肉。只有快到過年時才會扯上幾尺布,做一身新衣裳;殺一只雞宰一條魚,便是大魚大肉。所以,那時過年對于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幸福的代名詞:有吃、有喝、有穿還有玩,最主要的是還可以不用干活……所以,每當正月還未過完,我們這群孩子就又期盼著下一年的到來。 這些曾經我們很難得到的東西,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卻唾手可得,新衣服想穿家長就給買,山珍海味天天有,干活根本不存在……這天天都是過年,哪里還會有期待的喜悅? 除了期盼,年俗文化漸漸淡出年輕人的世界也是年味盡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小時候,每每進入臘月,哪一天要打掃衛生?、哪一天要炸圓子?、哪一天要祭拜祖先?、哪一天要送灶神?……都有特別規定。除此之外,烘托春節熱鬧氣氛的各種花燈、廟會、唱戲等都會因地域文化差異而精彩紛呈,給大家一個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新奇體驗。 而現在,各種活動借著那些有的沒的外來的自創的節日全年無休輪番登場,強烈地刺激著人們逛逛逛、買買買,哪還有什么年與非年的區別,天天都是過年! 既然新年天天過,真的年到了,哪還有什么新鮮的幸福可言?徒增一歲罷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一件自己想要的東西,越難得到,越覺得珍貴,而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卻怎么都缺少了點激動和喜悅。一位知名的國學書法老師曾跟我談起,他之前收弟子不收學費,只要弟子想學,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求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可是他發現,這些免費收的弟子,大多并不珍惜,學習有一搭沒一搭,甚至各種借口從不上課。于是這位老師提高了拜師的門檻,不僅收一定的學費,還要從人品道德各方面對弟子進行考核,如此這般,弟子們對能拜入他門下格外珍惜,學習也空前精進~~ 這雖然只是個例,但是相信大家一定在生活的各方各面有過類似的體驗,所以,生活還是那個生活,為什么我們會越來越覺得不幸福呢? 通過對身邊各類朋友的觀察,我發現:擁有的越多,未必就越幸福~~反而那些從無到有,慢慢打拼積累,不一定很富有,但一直努力向上的朋友過得最快樂。所以,不論當下的我們生活狀態如何,只要我們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注重生活的儀式感,適當地進行延遲滿足,幸福就會很快回來~~ 祝您幸福哦~~~ 我是曉無涯,寫有溫度的文字,講有能量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