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們誦經拜佛,想要成佛,佛陀又是拜誰而成佛的呢?為什么說釋迦摩尼佛當年沒有從他拜的佛那里得到任何妙法呢?學佛的人為什么連佛陀本尊也不能執著呢?為什么滿腦子想著極樂世界的人反而去不了呢?為什么學佛容易放下一個執著,再撿起更大的執著?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薄昂我怨??”“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span>“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這段經文雖然不是特別長,但是翻譯起來,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咱們今天只翻譯上半段。在《金剛經》的第九分中,佛陀和弟子須菩提討論了修行者不能執著于聲聞乘中的四個果位。雖然修行的境界達到了,會像我們今天授予學位一樣,有一個果位,但是得到這個果位的人,自己心里不能有這個想法,不能有這個念頭,不能執著于這個果位,這個概念。尤其是須菩提還告訴自己的老師,雖然佛陀他已經認證自己得到了阿羅漢道,但是他自己絲毫沒有這個念頭。佛陀看須菩提對他個人的執著已經沒有了,心已經很清凈了,于是又拿出來一個困難的問題來測試須菩提,也啟發在座的其他同學。你認為我,也就是你們的老師佛陀,想當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燃燈佛那里,有沒有得到什么無上正等正覺?能夠到達智慧彼岸的成佛妙法呀?這里咱們需要補充說明一下,據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第二阿僧祗劫屆滿時,剛好燃燈佛出世。當時世尊買了五莖蓮花去供佛,又以自己的頭發鋪在地上,給燃燈佛走路。燃燈佛就給釋迦牟尼授記,告訴他,未來在娑婆世界,你將成佛,是第四佛。我們可以用世俗的看法,把燃燈佛當成釋迦牟尼佛,往生往世碰到的名師。須菩提是跟著釋迦牟尼佛修持佛法,當年釋迦牟尼佛又是跟著誰修佛呢?或者說,釋迦牟尼佛在往生往世的時候,他也是一個修行者呀,他也像今天的修行者一樣去廟里供佛。那么他在成佛之前,在他遇到的覺者,也就是燃燈佛那里,有沒有得到什么妙法呢?沒有啊,世尊!因為諸法的實相都是本自清凈的,您當時已經領悟了空性,沒有任何分別和執著了,所以說您在燃燈佛那里沒有什么妙法可得。因為如果有可得之心,就有了分別,就著了相,心就不清凈了。其實,咱們讀懂了須菩提的回答,就可以稍微的引申一下,佛陀的這個問題,一來可以進一步檢測須菩提對空性的領悟是否徹底。另一方面,也想通過這個問題,進一步啟發在場的其他同學。須菩提確實已經對自己、對自己修行的境界,沒有了執著。那么他對自己最尊敬的老師,最權威的佛陀以及佛陀的老師,遠古的燃燈佛還會不會有執著心呢?從他的回答當中可以看出,須菩提解空第一的這個名號,不是虛得的。他對自己的老師佛陀,也能做到離相,也能夠不執著,這是非常非常難以做到的。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想開了,已經看破了。世俗的功名利祿貪,真的能放下了。但他放不下對佛法的執著,對佛經的執著,對寺廟的執著,離開了一個執著又進入了另外一個執著。佛陀一看須菩提已經對佛陀及其所授之法不執著了,就繼續追問下一個問題:須菩提呀,你是怎么認為的,菩薩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修行功德來莊嚴佛土嗎?或者說真的有一個更加莊嚴的佛土嗎?真的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嗎?比我們現在生存的這個娑婆世界更加莊嚴,更加殊勝嗎?根本沒有啊,師尊!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所謂的莊嚴佛土的概念,只是為了幫助大家修行,為了度化眾生而隨機所說的一個方便,臨時設立的這么一個概念。真的莊嚴佛土是絕對清靜的,是沒有形象的,或者說是超越形象的,沒有莊嚴和非莊嚴的對立。所以不著相的莊嚴佛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莊嚴佛土,一旦著了相,有了莊嚴和不莊嚴的區別對立,那就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莊嚴佛土了。我們從這一段佛陀和須菩提之間的對話當中,就可以看出來,不能對任何有形有相的東西產生執著。佛陀再偉大,我們可以尊敬他,但是不能盲目的崇拜。修心修佛本質上就是要去掉分別心,就是要去掉執著心。如果我們有一個對佛的概念的執著,那么就把佛和普通的眾生對立起來了,佛也是眾生,眾生本質上也是佛。我們很多人拜佛、磕頭、誦經、打坐、參禪,目的是想去一個極樂世界,想去一個比現在這個世界更好的地方。如果我們執著于這種追求,執著于這種境界,那不就是把現在所處的環境,跟想追求的境界之間對立起來了嗎?那不就是有分別了嗎?如果心里老想著去那個地方,那不就執著了嗎?如果有了分別,有了相,有了執著,那不就背離了修行證悟空性的最根本所在了嗎?所以我們對高高在上的佛陀也不要迷信,也不要執著,也不要盲從。我們對修行能夠產生的所有境界,也不能夠執著,不能夠有執念。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就錯解了佛陀的教誨。如果我們能在生活當中做到不分別、不著相,能夠隨時地提起,又立刻放下,那我們跟佛不就是差不多了嗎?不就是清凈的境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