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一部大乘佛教經(jīng)典,也是般若系中的一部核心經(jīng)典。其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并不長,只有5000多字,有心學佛修行者背誦下來也不算難事。通過古代法師們的智慧翻譯,其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被廣為傳誦,深入人心。以下摘錄《金剛經(jīng)》中的十大名句,只要你能牢記在心,可獲功德無量。 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直接點明了我們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現(xiàn)象,其實都是虛幻不實的。佛教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無常觀”,我們不能以恒久不變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因為它們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變化之中。 佛教思想認為,任何事物都會經(jīng)歷“成、住、壞、空”這四個不同階段的演變,最終會回歸到事物的本質(zhì)“空性”中來。我們能夠通過修行,證悟到事物的空性,自然也就不會有執(zhí)著了。所以佛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時候就是徹底的明心見性,悟道成佛了。 二、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在《金剛經(jīng)》中,須菩提向佛陀提問:因如何安住自己的心?佛陀回答說: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就是心不住在任何事物和現(xiàn)象之上,不對任何事物執(zhí)著,自然可達到《心經(jīng)》所說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境界。只要你的心有一絲一毫的牽掛,一丁點的執(zhí)著,都是不能證道解脫的。 三、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我們凡夫總是帶著自己的態(tài)度,情緒,和觀點去看待事物,把一件事物區(qū)分為好的,不好的,善的,惡的,美的,丑的,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的“偏見”。真正修行達到了一定層次,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事物本無善惡,好壞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沒有任何分別。佛法和世間法也無差別,所以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六祖慧能大師也告訴我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事物的本質(zhì)都是“空性”,都是相通的,我們證悟到這一點,就不會被外相的不同所迷惑,如此才能真正入道。 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佛法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說法的目的是在于度眾生,讓眾生證悟以求解脫。如果沒有眾生,那么佛法用來做什么?用來度誰?有了眾生,佛法會將眾生度到何種層次?等等,這一切我們看來很難解釋的問題,在佛陀的層次,其實根本就不存在。 佛陀悟道之后,發(fā)現(xiàn)一切眾生與佛等無差別,一切法與佛法等無差別,對于一切都能完全以清凈心,慈悲心,平等心去對待。所以,一切依靠因緣而生起的法,都是虛幻不實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都在無常變化之中。說到底,還是不應(yīng)執(zhí)著于任何事物,才能獲得究竟解脫。 《金剛經(jīng)》中有眾多名句,如果能牢記在心,面對一切人和一切事物及現(xiàn)象時,如果能時刻保持覺醒,提醒自己不可執(zhí)著,修好自己的清凈心,將來一定會擁有無窮的福報和功德。 文中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交流探討,感恩閱讀與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