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腫大方 【作者】倪海夏 【時機】 1、由于濕重,心火下不去,如同心中風,翕翕發(fā)熱。不治就是脾腫大。治療方式就是去濕、利尿。澤瀉加重,白術3錢, 加重白芍到1兩,配合茯苓6錢,脾臟就開始縮。 【應用】 1、脾臟腫大:澤瀉湯加白芍2錢~1兩,茯苓5錢,厚樸3錢,因為脾腫大的腹水會消。 【名家論述】 1、澤瀉湯、脾臟腫大《金匱筆記》 心下有支飲,心下就是講胃的地方,心口的下方。如果有支飲的時候,病人的癥狀就是昏眩得很厲害。諸位前面學過了,暈眩的時候,五苓散,苓桂術甘湯,還有真武湯,都會治暈眩。還有中風的病人,有術附湯,用白術,附子,生姜、甘草、大棗,去治療極度的暈眩。中風病人極度的昏眩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到這個處方。這里又跑出來一個,苦冒眩是澤瀉湯,重用澤瀉。澤瀉跟白術,兩味藥。這個支飲來自脾,脾有積水。臨床的經驗,病人一定會告訴你左肋痛,脾在左邊,肝在右邊,左肋痛。為什么我會想到這樣子?你看這個處方就知道了,這根本就是為了脾臟去設計的,因為白術本身就入脾。我們用白術的時候,用黃土去炒過白術,就是希望入脾土。白術跟澤瀉,看了就知道是入脾臟。病人臨床上就是左肋痛。這可以跟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真武湯,做個區(qū)分。 澤瀉湯,澤瀉五錢,白術兩錢,你如果同樣的處方,加上白芍一兩的時候,再加上茯苓五錢,加上厚樸,厚樸能夠入脾臟,能夠寬腸,光是澤瀉湯這兩味藥,再加上這三味藥,脾臟腫大就夠了,不需要別的處方,病人一吃下去,就開始小便,肚子開始消。脾臟腫大的時候,病人也是沒有辦法站起來,頭會昏眩,最主要的特征,左邊肋骨痛,也是一樣肚子心下痞,也是有支飲,也是有昏眩,看起來都很像,其實他是左肋痛。不治療他的話,到時候脾臟會跑到整個腹部都是脾臟,腹部脾臟會腫得很大,垂下來,垂到腹股溝的地方。癥狀上,冒眩,還要加上眼前會發(fā)黑。如果病人沒有支飲,蹲在那里,一站起來,眼睛就發(fā)黑,這是貧血。這種心下有支飲,昏眩的時候,眼前也會發(fā)黑,嚴重的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是來自脾臟,脾臟里面的積水,這是澤瀉湯。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