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我軍有名的戰神,他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華直到今天提起來,仍讓人津津樂道,在粟裕指揮那么多的著名戰役中,天目山戰役是其中名氣較小,但對他影響較大的一次戰役。 1944年后半年,粟裕奉命擔任蘇浙軍區司令,準備率領部隊駐扎在天目山,國民黨顧祝同的部隊負責天目山一帶,粟裕剛率新四軍來到天目山,就遭到了國民黨的圍剿。 第一次戰后,我軍殲敵1700余人,隨后,粟裕又指揮了第二次,第三次天目山戰役,三次天目山戰役后,粟裕率部殲敵萬余人,繳獲大量的武器裝備。 這個消息傳到延安,毛主席很高興,他說:“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在這三次天目山戰役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次戰役,因為這次戰役,非常的靈活,也因此部隊成果最大,殲敵6700余人,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粟裕連續幾次指揮天目山戰役取得勝利,實際上,也并非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時任蘇浙軍區參謀長的韓振紀,也是居功至偉。 韓振紀是河北高邑人,1931年,他參加了寧都起義,投奔了紅軍,土地革命時期,韓振紀先后擔任紅軍營長,副團長等職,在舊軍隊參軍時,韓振紀主要做的就是參謀工作,后來幾經調整,韓振紀又干回了參謀職務,擔任軍委干部團參謀長,當時團長是陳賡。 長征期間,韓振紀協助陳賡勝利的完成了許多任務,抗戰時期,韓振紀歷任抗大教員,分校校長,團政委,旅參謀長等職,他曾協助過多位猛將,譬如他曾任115師686團政委,686團團長是楊勇,1938年,韓振紀升任旅參謀長,這時,旅長是徐海東。 1940年,韓振紀調任為八路軍第二縱隊參謀長,這時,縱隊司令員是左權,8月,韓振紀又調任為八路軍第五縱隊參謀長,這時,第五縱隊司令員是黃克誠。 縱觀上面韓振紀曾協助過的搭檔,他們要么在后來成為上將,要么成為了大將,由此也可見韓振紀的能力之強。 皖南事變后,韓振紀又調任為新四軍第二師參謀長,這時第二師師長是張云逸,后來,他也成為了大將,韓振紀是一個多方面能手,他可以協助首長組織作戰,也是一位軍工人才,他曾帶領新四軍第二師的軍工生產,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5年,韓振紀被調任為新四軍軍工部部長,奉命前往蘇浙一帶領導軍工生產,這時,粟裕是蘇浙軍區司令員,蘇浙軍區的參謀長是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劉先勝。 粟裕早就知道了韓振紀的名字,并且認為他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參謀長,因而有意將他留在自己的身邊,粟裕就希望韓振紀擔任參謀長,并上報了華中局。 等上級命令還沒有完全批示下來時,韓振紀開始協助粟裕指揮第三次天目山戰役,在這次戰役中,韓振紀多次向粟裕提出關鍵性提議,贏得了粟裕的欣賞。 戰后,粟裕想要他繼續留在這里,擔任自己的參謀長,可是韓振紀猶豫了。 在他之前的蘇浙軍區參謀長劉先勝,也很有戰斗經驗,上級在詢問韓振紀的意見時,韓振紀沒有表態,他認為自己不能奪他人之功,由此,軍部又將他調回了新四軍第二師,擔任參謀長的職務,在粟裕的身邊,韓振紀只當了兩個月的參謀長。 此后,粟裕愈戰愈勇,在解放戰爭時期,終于成為了一代名將,而我們也可以想象到,如果韓振紀擔任了粟裕的參謀長,那么在之后,根據他的能力和貢獻,一定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 韓振紀不想擔任自己的參謀長,此事一直讓粟裕不解。 時隔12年后的1957年,粟裕隨彭德懷率領的軍事代表團前往蘇聯,見到了時任駐蘇聯大使館武官的韓振紀,他當場就問韓振紀:“當年,你為什么不愿意做我的參謀長?” 韓振紀說:“不奪人之功”,這時,粟裕才恍然大悟。 解放戰爭時期,韓振紀前往東北地區,他主要是負責部隊的軍工生產,當時他本來被任命為東北軍工部首任部長,但是他卻讓了,說讓資格更老的何長工擔任,他當副部長就行。 后來,他的一些老部下都成為了軍長,甚至有的都成為了兵團級將領,他們紛紛打抱不平,認為韓振紀的職務有些低了,因而想要給上級提要求,為他說說話。 韓振紀當即拒絕了他們,他說:“我是脫了皮鞋換草鞋的,要當官,當初就不參加紅軍了!”將軍的高風亮節,可見一斑。 建國后,韓振紀歷任總后勤部汽車拖拉機管理部部長等職,1955年5月,韓振紀被任命為我國駐蘇聯大使館武官,在此期間,韓振紀創造了一個歷史。 眾所周知,我軍是在1955年9月才開始進行授銜的,而軍委,卻是根據工作需要,提前5個月,給韓振紀授予了中將軍銜,也可以說,韓振紀是全軍首先被授予中將軍銜的人,創造了歷史。 在大使館里,他級別高、資格老,但他從不擺架子,注意維護大使的威信,盡力搞好組織內部團結,他的所作所為,贏得了許多人的稱贊。 1958年,韓振紀回到國內,此后,他歷任總后勤部軍械部首任部長,總后勤部副部長等職。 轉自歷 史 人 物 簡 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