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家長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 正如英國偉大的作家狄更新所說:“一種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性格對孩子的人生影響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會發現,有的家長能夠抓住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真正能培養出性格樂觀、開朗積極的孩子;但有的家長雖然費心培養,孩子的性格卻依然孤僻敏感。 前兩天,閨蜜對我訴苦說:“這孩子性格特別不好,總是不愿意和人接觸,而且總是慢通通,都要急死我了”。 閨蜜的女兒,每次在我們聚會的時候,都是一個人,不愿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更不愿意和他人打招呼,總是讓閨蜜感覺很沒面子。 閨蜜也常說:“這孩子天生就是這種性格,改不了”。 其實,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身邊有太多人會說:“性格是天生的”。 當我們為了培養孩子好性格做出了很多努力,最后卻發現是徒勞,于是我們便會更加肯定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固然,每個孩子的性格從出生起就不盡相同,但只要我們了解了孩子性格塑造最關鍵的“水泥期”,就不會再說“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改不了”。 那么我來詳細為大家分享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水泥期”! 什么是“水泥期”?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而3-6歲也被稱為孩子性格塑造的“水泥期”,是一個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階段。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3-6歲是孩子身體和心智發育的重要轉折,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想要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就需要家長在這段時間關注和培養。 而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孩子性格塑造的“水泥期”。 在這一時期,每個孩子因天生的性格而表現的尤為明顯,有的孩子性格活潑開朗,有的孩子內向孤僻,有的孩子好動,有的孩子好靜,有的孩子是慢性子,而有的孩子則是暴脾氣。 其實,無論是什么性格,本身都沒有好壞之分,而讓父母們擔心焦慮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擁有什么樣的性格,能決定未來過什么樣的人生。 兒童性格心理學中,將孩子的性格分為4種:
我們通過孩子的性格就能發現,每一種性格都有優點和缺點。 而在3-6歲,孩子性格塑造的“水泥期”,我們可以將孩子天生性格中的優勢發揮出來,而逐漸完善孩子性格中的缺點. 讓孩子擁有更多積極向上的一面,最終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性格。 孩子性格塑造“水泥期”的重要性 俄羅斯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良好的性格就如同人們在自己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在人的一生中,都會享受到這一良好資本不斷增值所帶來的的“利息”; 而壞的性格就好像一筆永遠也無法還清的“債務”,而不斷增長的利息則是一種折磨,令他無法成功,直至最后“人生破產”。 良好的性格在一個人未來的事業中,就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鋼筋鐵骨,而知識和學問則是澆筑的混泥土。如果沒有鋼筋鐵骨的支撐,再多的混泥土也建不起高樓大廈。 事業成功和事業失敗的人對比,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成功的人始終用積極的方式思考,用樂觀的精神面對。所以,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變得積極樂觀。 而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最關鍵時機便是性格塑造的“水泥期”。 據兒童心理學家介紹:3-6歲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更是情商教育的敏感時期,此時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的心里特征。 若在此時,父母有意識的對孩子的性格進行培養,孩子將能夠逐漸完善自己的性格,從而擁有勇敢、堅定、樂觀、充滿自信的良好性格。 若此時,對孩子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一輩子就會被性格中消極的一面所困擾。 前段時間,公司領導找我談話,談話的原因是準備將一名離職員工的工作分配給我,讓我兼任,但是卻沒有提到要加薪,也就是說,領導只準備給我加活,而不打算給我加薪。 其實,從內心深處,我是不愿意的,但是卻說不出拒絕的話,最終答應了下來。 回到工位,又一次想起小時候對我影響最深的一件事,在我3歲的時候,媽媽生了弟弟,我4歲的時候,弟弟一歲了,每次媽媽忙,都讓我照看弟弟。雖然我沒惹,弟弟卻總是哭,為此媽媽經常說我。 有一次媽媽讓我帶弟弟的時候,我拒絕了,卻遭到了媽媽的痛罵,媽媽說我自私,不配做姐姐,不愛弟弟,不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 被媽媽狠狠的罵過后,為了讓媽媽覺得我不自私,我懂她的感受,再也沒有拒絕過媽媽的安排,慢慢也變得不會拒絕他人。 如今,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中,總是不知道如何拒絕他人,而備受困擾。 性格塑造的“水泥期”就是一個人性格定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父母對孩子若是做了負面的引導,孩子的一生就會活在性格消極一面的黑洞中,而無法見到陽光。 作為父母,我們該怎么辦? 孩子的性格有積極和消極的一面,作為家長,我們有義務幫助孩子將積極的一面更好的展現出來。 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進行引導,讓孩子不斷完善自己性格中的不足。 01尊重孩子的性格特性 說到孩子的性格,我們總能聽到父母們這樣評價
父母們明白孩子們未來的競爭壓力很大,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站穩腳,父母們恨不得孩子生就一個“完美的”性格,可是哪有什么完美的性格? 每一種性格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比如:
但其實,孩子的每一種性格都應該得到父母的接納和認同,可很多家長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認為只有積極的一面才是好的。 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不同的性格,我們都應該選擇尊重: 性格中積極的一面,我們可以順勢而為,接受和喜歡孩子的性格,并讓孩子也積極認同自己獨特的個性,最終將積極的一面更好的表現出來。 性格中消極的一面,我們要接納和理解孩子,讓孩子明白這并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的性格中本身就存在這樣的特性。 所以我們要積極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接納并有意識的將消極的一面不斷完善,最終擁有良好的性格。 當孩子的性格被父母充分的接納和理解,孩子才能從內心深處,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去發展積極的一面,完善消極的一面。 02鼓勵孩子性格中積極的一面 孩子性格中積極的一面,更有利于孩子,一是讓孩子變得更為自信,二是讓孩子可以充分的得到他人的認可,這也是每個人都喜歡展現性格中積極的一面的根本原因。 每個人都喜歡被人鼓勵和贊揚,雖然看似是外在的東西,但卻能讓孩子更加肯定自己,讓孩子有足夠的勇氣做的更好。 面對孩子性格中積極的一面,我們需要多對他們進行鼓勵,讓積極的一面充分的展現出來。 作為父母的我們,平時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性格中積極的一面;其次多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如何更好的展現這些積極的一面; 最后多給孩子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多表現自己,這樣時間一久,孩子就會將性格中積極的一面發展的更好,更不會被自己性格中消極的一面所困擾。 03不打擊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 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并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孩子本身所具備的,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能肆意對孩子進行打擊。 其實很多父母由于對消極的一面感到擔憂,為了讓孩子能夠快速的改變,而用打擊的方式來刺激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但是,孩子和我們成人不同,他們的認知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都不夠,很容易因為父母打擊的話語,而真正的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好的人,從而對自己產生消極負面的評價。 平時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負面說:“你總是如此慢,你看哥哥多快”“你總是這么霸道,如你老這樣霸道,以后在學??隙]人找你玩”“總想表現自己,你真的以為你很好嗎?”“一點主見都沒有,未來你還能夠干什么”? 這些打擊性的話語,不僅會最大限度的將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展現出來,更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從而變得自我否定。 我們要做的是不打擊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不給孩子貼標簽,接納消極的一面,并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孩子慢慢完善消極的一面。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04用游戲的方式 ,幫助孩子完善性格中消極的一面 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如果引導不當,就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所以,當我們一旦發現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我們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 而引導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做游戲的形式,因為在游戲的時候,孩子才不會敏感,更不會有壓力,而是能夠輕松愉快的隨著父母進行改善。 我的兒子,今年3歲,可是他卻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說話聲音小,每次主動說話,或者我們問話,總是聲音特別小。 于是每次,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一旦孩子聲音小,我都會假裝沒聽清。 記得有天,孩子說:“媽媽,吃葡萄”,我假裝沒聽到,對他說:“說什么,媽媽聽不清。” 他加大了音量說:“吃葡萄”,雖然加大了音量,但是依然有點小。 我湊在他的耳朵旁,對他說:“說的什么,媽媽聽不清哎!聲音大點,媽媽就聽見了!” 孩子調皮的笑著,爬在我的耳朵上大聲喊道:“媽媽,吃葡萄”,我笑著說:“聽見啦聽見啦”! 通過這樣簡單易操作的游戲,孩子慢慢說話聲音變大了,并且在玩鬧中,孩子的膽量也逐漸變大。 如果自己家里的孩子性格中有明顯消極的一面,我們就可以用類似的游戲在孩子不經意間,讓孩子在玩中慢慢改善,這樣不僅讓孩子愿意參與,更能夠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完善。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明白,孩子的任何性格都不是絕對的,具有雙面性,所以當看到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不要急著打擊和批評,而要選擇在關鍵時期,用合適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 而3-6歲,是一個人性格塑造的最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是引導孩子性格的最好機會。 此時,我們要做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鼓勵孩子性格中積極的一面,讓孩子更好的將這一面展現出來,對孩子性格中消極的一面,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并慢慢引導孩子,幫助孩子不斷完善性格中消極的一面,從而成就良好的性格,為孩子的未來加分。 晴風為大家送福利啦~ 掃描轉發下方圖片保留朋友圈3天, 即可獲得禮品一份! 作者簡介 |
|